蜘蛛是茶区的宝贝

发布时间 : 2021-01-11
弯弓是哪个茶区 老班章是哪个茶区 茶道的操作区

弯弓是哪个茶区。

李金鹏是潮安凤凰镇的一位老茶农,茶叶的种植、收成、加工、销售祖祖辈辈都延续着一条老路。乌龙茶要打进国际市场是每个茶农梦寐以求的,然而“农残超标”始终是一大障碍。两年前,他在国家重点开放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昆虫生态研究室的支持指导下,在那海拔700米以上的茶园“养”起了害虫的天敌———蜘蛛。至今年6月1000斤茶叶出口便可望增收20万元。

李金鹏15岁起继承父业,一年四季种茶为生。为减轻茶树的病虫害,按老习惯一年喷上十几次农药。1992年他曾萌发将名茶出口到国外的念头,可经检验当头一棒:

“农药残留超标了。”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茶叶,每市斤只能卖几十元。虽然他家盛产的乌龙茶能在国内茶叶评比中屡获殊荣,但出口国际市场又泡汤了。

2003年4月,那是个多雨的季节。当地政府请来的华农大资源环境学院昆虫研究室梁广文教授等人,向当地茶农讲述了有机茶叶生产技术。李金鹏站了起来请教,几天后,410亩的有机茶研究基地诞生在凤凰山的半山腰上。

教授们来了。研究室的廖冬晴博士至今年6月初在凤凰一住就是一年多的时间,精神更好了,可体重却轻了16斤。

这位来自广西南宁的教授来到高山,走村串巷,他先后建立了十几个村庄的观察点、试验点,白天在茶园,晚上伏案研究。他终于发现50多种病虫害的天敌———蜘蛛。

他发现,一头蜘蛛每天能捕食假眼小绿叶蝉害虫12头以上,蜘蛛结网粘住病虫,且其繁殖快,病虫害自然也少了,过去每年一亩要用200-250元左右的化学灭虫剂,现在一年只用生物农药20元即可。李金鹏那片400多亩的无机茶园可省了不少,又没了农药残留。于是“害虫生态控制的理论”在李金鹏的茶园里开始了实践。今年初,李金鹏的有机茶叶上市了,又通过香港有机茶认证销往国际市场,出口1市斤茶叶与过去相比增收200元,令人刮目相看。

茶农林明辉豁然开朗,他对记者说:“早出晚归的异乡人是以行动在帮咱减轻负担,增加收入啊!”如今,廖教授已初步学会了潮汕话,与当地茶农关系默契。华农大的教授们都笑着说:“我们是知识分子,走进山水那也是有回报的。”

小编推荐

茶园的蜘蛛


茶园蜘蛛是茶园害虫的重要天敌之一,它在控制害虫的发生发展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是茶园生态控制害虫不可缺少的一环。通过我们的调查,我省各茶区共记载了16科70余种蜘蛛,大致分为结网蛛与游猎蛛两大类型。结网的如迷宫漏斗蛛、圆蛛、金蛛、肖蛸蛛等;游猎型的如斜纹猫蛛、黑色蝇虎、条纹蝇虎、警戒蝇豹等,它们专门捕食各种茶虫,它们不单种类繁多,而且种群数量很大,每平方米茶树蓬面上平均有蛛量达到24.6—60.5头。据我们在英德茶区调查,在众多的蜘蛛中,其优势种群依次是草间小黑蛛、条纹蝇虎、警戒蝇豹、粽管巢蛛、白斑猎蛛、斜纹猫蛛、八斑球腹蛛。 据试验,各种蜘蛛以小绿叶蝉为食时,其一昼夜的最大捕食量分别为:草间小黑蛛可食叶蝉若虫38.48头或食成虫25.58头;警戒蝇豹可食叶蝉若虫80.5头或食成虫47.6头;粽管巢蛛可食叶蝉若虫27.78头或食成虫20.22头。斜纹猫蛛在茶园总体数量虽然不多,但捕食能力强,常在茶蓬上四处游弋,捕食与攻击各种害虫。

茶园中的蜘蛛,对化学农药很敏感,茶园施药后,常使一些抗药能力差的蜘蛛无法生存。据调查同等面积的茶园,已停止施农药1年的茶园,发现有蜘蛛24种,总数量687头,而施药茶园仅发现有蜘蛛11种,总数量215头,可见施用农药可以使蜘蛛种类减少,数量减少。

茶园蜘蛛的保护、利用可从下述几个方面着手:(1)加强蛛、虫测报。做好蛛、虫测报工作,做到情况明、方向准。例如,蜘蛛与小绿叶蝉虫口比例在1:5以下时,无需用药,小绿叶蝉的数量也不会上升。(2)采用配套的农业措施,保护蜘蛛。如茶园适当铺草覆盖,好处多多,也可以为狼蛛提供庇护场所,有利过冬与渡夏。(3)因地制宜,巧施农药。要从保护蜘蛛等天敌的长远利益考虑,在使用农药时,应该注意安全合理,巧施巧用,千万不要滥施、乱用,尽可能地降低对蜘蛛的杀伤率。例如,要防治小绿叶蝉时,应选择对小绿叶蝉防效高,而对蜘蛛杀伤力小的农药品种,如优乐得。

"老茶头”是宝贝还是鸡肋?


喝普洱的朋友一般都知道“老茶头”,关于“老茶头”,颇具争议,有人极力推崇,视其为珍宝,也有人嗤之以鼻,贬其为鸡肋。我们先来看看,这“老茶头”到底为何方神圣?

何为“老茶头”

首先,“老茶头”是在普洱熟茶工艺中产生的,在渥堆发酵这一环节,由于某些原因,部分茶叶粘在一起导致结块,因此,“老茶头”呈现出的形态是疙瘩样子的,也被称为“疙瘩茶”、“自然沱”。

在渥堆发酵过程中,需要人工反复去翻动茶堆,部分茶叶就容易粘在一起结块。业界有两种说法:一、认为是茶叶分泌粘稠的果胶,容易将部分茶叶粘在一起;二、认为是菌丝体在发挥作用,使部分茶叶难分难舍,最后形成了“疙瘩状”。

“老茶头”是比较特殊的熟茶,一些茶友对它十分喜爱,而有些茶友并不看好这种茶。

“老茶头”是宝贝还是“鸡肋”?

喜爱“老茶头”的朋友认为,它不仅具备了熟茶的内质,而且含有更丰富的果胶质,使“老茶头”的滋味更加甜醇顺滑,汤色也更加透亮养眼,茶汤更加持久耐泡,关键是保健功效更为明显。

此外,“老茶头”并不能实现“量产”,一般来说,渥堆20吨的熟茶,“老茶头”的产量不足300公斤。因此,一些茶友认为“老茶头”是较为稀缺的宝贝。

而有些茶友并不看好这种茶,甚至觉得该茶的所谓功效都是包装起来的,带有炒作的嫌疑。十三夷就曾遇到过茶友痛斥“老茶头”,表示该茶根本不是什么稀缺的宝贝,而是熟茶中的边角料罢了,功效也是很鸡肋,弃之可惜,但其实并没有多大的价值,如今受到追捧,离不开利益相关者的推波助澜。

甚至,开始质疑“老茶头”自身的卫生安全问题,认为这种疙瘩茶内部厌氧发酵过长,可能存在杂质或微生物超标等问题。当然,目前还未找到严谨的研究报告来证实“老茶头”微生物超标的情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