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知识大全

发布时间 : 2021-10-03
茶叶基础知识大全 茶叶基本知识大全 关于茶叶的知识大全

茶叶基础知识大全。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茶叶知识大全”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茶叶知识大全”相关知识!

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历史,名品荟萃,主要品种有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黄茶、黑茶。茶有健身、治疾之药物疗效,又富欣赏情趣,可陶冶情操。品茶、待客是中国个人高雅的娱乐和社交活动,坐茶馆、茶话会则是中国人社会性群体茶艺活动。中国茶艺在世界享有盛誉,在唐代就传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

饮茶始于中国。茶叶冲以煮沸的清水,顺乎自然,清饮雅尝,寻求茶的固有之味,重在意境,这是茶的中式品茶的特点。同样质量的茶叶,如用水不同、茶具不同或冲泡技术不一,泡出的茶汤会有不同的效果。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讲究茶的冲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泡好茶,要了解各类茶叶的特点,掌握科学的冲泡技术,使茶叶的固有品质能充分地表现出来。

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品茶的环境一般由建筑物、园林、摆设、茶具等因素组成。饮茶要求安静、清新、舒适、干净。中国园林世界闻名,山水风景更是不可胜数。利用园林或自然山水间,搭设茶室,让人们小憩,意趣盎然。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很重礼节。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来访,可争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Cy316.cOM

茶叶知识大全之茶叶分类:

中国现代名茶有数百种之多,根据其历龑史分析,有下列三种情况:

有一部分属传统名茶,如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太平猴魁、恩施玉露、信阳毛尖、六安瓜片、屯溪珍眉、老竹大方、祁门红茶、庐山云雾、蒙洱茶、桂平西山茶、君山银针、云南普洱茶、苍梧六堡茶、政和白毫银针、白牡丹、珍再享、闽北水仙、武夷岩茶、武当龑道茶、凤凰水仙、古丈毛尖等。

另一部分是恢复历龑史名茶,也就是说历龑史上曾有过这类名茶,后来未能持续生产或已失传的,经过研究创新,恢复原有的茶名。如渠江薄片、休宁松罗、涌溪火青、敬亭绿雪、九华毛峰、曾侯银剑茶、汉家刘氏茶、龟山岩绿、蒙顶甘露、仙人掌茶、天池茗毫、贵定云雾、青城雪芽、蒙顶黄芽、阳羡雪芽、鹿苑毛尖、霍山黄芽、顾渚紫笋、径山茶、雁荡毛峰、日铸雪芽、金奖惠明、金华举岩、东阳东白等等。

还有大部分是属于新创名茶,如婺源茗眉、蒙洱月芽、蒙洱太空茶、南京雨花茶、云雾毛尖茶、无锡毫茶、茅山青峰、天柱剑毫、岳西翠兰、齐山翠眉、望府银毫、临海蟠毫、千岛玉叶、遂昌银猴、都匀毛尖、高桥银峰、金水翠峰、永川秀芽、上饶白眉、湄江翠片、安化松针、遵义毛峰、文君绿茶、峨眉毛峰、雪芽、雪青、仙台大白、早白尖红茶、黄金桂、秦巴雾毫、汉水银梭、八仙云雾、南糯白毫、午子仙毫等等。

茶叶知识大全(1)正常人一天宜饮多少茶?

饮茶量的多少决定于饮茶习惯、年龄、健康状况、生活环境、风俗等因素。一般健康的成年人,平时又有饮茶习惯的,一日饮茶12克左右,分3-4次冲泡是适宜的。对于体力劳动量大、消耗多、进食量也大的人,尤其是高温环境、接触毒害物质较多的人,一日饮茶20克左右也是适宜的。油腻食物较多、烟酒量大的人也可适当增加茶叶用量。孕妇和儿童、神经衰弱者、心动过速者,饮茶量应适当减少。

茶叶知识大全(2)茶叶化学成分及其对人体的保健作用

茶叶的化学成分是由3.5-7.0%的无机物和93~96.5%的有机物组成。茶叶中的无机矿质元素约有27种,包括磷、钾、硫、镁、锰、氟、铝、钙、钠、铁、铜、锌、硒等多种。茶叶中的有机化合物主要有蛋白质、脂质、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生物碱、茶多酚、有机酸、色素、香气成分、维生素、皂苷、甾醇等。

茶叶中含有20-30%的叶蛋白,但能溶于茶汤的只有3.5%左右。茶叶中含有1.5-4%的游离氨基酸,种类达20多种,大多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茶叶中含有25-30%的碳水化合物,但能溶于茶汤的只有3-4%。茶叶中含有4-5%的脂质,也是人体必需的。

茶叶知识大全(3)家中有多种茶叶,如何安排饮用?

有些人在一天之中,不同时间饮用不同的茶叶,清晨喝一杯淡淡的高级绿茶,醒脑清心;上午喝一杯茉莉花茶,芬芳怡人,可提高工作效率;午后喝一杯红茶,解困提神;下午工间休息时喝一杯牛奶红茶或喝一杯高级绿茶加点点心、果品,补充营养;晚上可以找几位朋友或家人团聚一起,泡上一壶乌龙茶,边谈心边喝茶,别有一番情趣。这种一日饮茶巧安排,你如果有兴趣,不妨也可试一试。

茶叶知识大全(4)如何调制牛奶红茶?

很多年轻人喜欢饮用美味可口的牛奶红茶,冲泡配制方法是,先将适量红茶放入茶壶中,茶叶用量比清饮稍多些,然后冲入热开水,约5分钟后,从壶咀倒出茶汤放在咖啡杯中;如果是红茶袋泡茶,可将一袋茶连袋放在咖啡杯中,用热开水冲泡5分钟,弃去茶袋。然后往茶杯中加入适量牛奶和方糖,牛奶用量以调制成的奶茶呈桔红、黄红色为度。奶量过多,汤色灰白,茶香味淡薄,奶量过少,失去奶茶风味,糖的用量因人而易,以适口为度。

茶叶知识大全(5)为什么有人喜欢用枸杞子、西洋参、白菊花、桔皮、薄荷等加在茶叶中泡茶喝?

用枸杞子泡茶,有滋补抗衰的作用。《本草经疏》对枸杞子之功效作过较全面的论述:枸杞子,润而滋补,兼能退热,而专于补肾、润肺、生津、益气,为肝肾真阴不足、劳乏内热补益之要药。老人阴虚十之七八,故服食多为益精明目之上品。枸杞子泡茶喝,不但对肝肾阴虚所致的头晕目眩、视力减退、腰膝酸软、遗精等久服甚效,而且对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也有一定的疗效。

用西洋参片泡茶喝,可以利用西洋参味甘辛凉的性质,调整茶味,而且西洋参补阴虚效果甚佳。这种西洋参茶常有良好的益肺养胃、滋阴津、清虚火、去低热的功效。

用白菊花泡茶喝,可发挥白菊花平肝潜阳、疏风清热、凉血明目的功效,而且白菊花清香味甘,泡茶喝可增进茶汤香味,适口性好。

用桔皮泡茶喝,可以利用桔皮宽中理气、消痰止咳的功效,桔皮泡绿茶,可去热解痰、抗菌消炎,故咳嗽多痰者饮之有益。

用薄荷泡茶喝,可以利用薄荷中薄荷醇、薄荷酮的疏风清热作用,而且泡茶喝之有清凉感,是清热利尿的良药。

茶叶知识大全(6)孕妇、儿童能否喝茶?

孕妇、儿童一般都不宜喝浓茶,因过浓的茶水中过量的咖啡因会使孕妇心动过速,对胎儿也会带来过分的刺激,儿童也是如此。因此一般主张孕妇、儿童宜饮淡茶,通过饮些淡茶,可以补充一些维生素和钾、锌等矿物质营养成分。儿童适量饮茶,可加强胃肠蠕动,帮助消化;饮茶有清热降火之功效,避免儿童大便干结造成肛裂。另外,儿童饮茶或用茶水漱口还可以预防龋齿。

茶文化精选阅读

赶紧收藏!各类茶叶储存技巧大全


茶叶没保存好,继续喝会出问题,丢了又白白浪费,这是令很多爱茶之人揪心的一件事。如何把茶叶保存好,不再眼睁睁的看着茶叶被浪费掉了,今天小编就为各位茶友献上几类茶叶的储存小技巧,希望对各位茶友有所帮助。

绿茶

在所有茶叶中,绿茶最好放在冰箱里储存,尤其龙井茶这样香气高的茶叶。如果保存时间短,需要随时喝,可将绿茶放入冷藏室,并将温度调至5摄氏度左右;如果是未开封的茶叶,想保存一年以上,则应放入冷冻室。有条件的还可以将生石灰吸湿后的茶叶用镀铝复合袋包装,内置除氧剂,封口后置于冰箱中,可两年左右保持茶叶品质基本不变此外,家庭贮藏名优绿茶可采用生石灰吸湿贮藏法。即选择密封容器(如瓦缸、瓷坛或无异味的铁(铁食品)筒等),将生石灰块装在布袋中,置于容器内,茶叶用牛皮纸包好放在布袋上,将容器口密封,放置在阴凉干燥的环境中。

乌龙茶

乌龙茶所含有的绿叶素一见光就会发生光催化反应,所以避光是存放乌龙茶的最重要条件之一。除了避光,防潮也是必不可少之的。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所以它不需要和未发酵的茶一样小心甚微的收藏着,它比较容易贮藏。如果家里有锡罐来装茶,那是再好不过了,倘若家里没有,也可用铁罐、瓷罐、双层盖的马口铁茶叶罐来装茶。在装罐的时候,需注意的是茶叶一定要装满,这样是为了减少氧化,最后加盖密封。

红茶

红茶干茶含水量不高,很容易受潮或者散发香味,在存放的过程中尽量避免不同种茶叶的混合存放,一般可放置在密闭干燥容器内,避光避高温,用锡箔纸或锡箔罐装茶比较好。若有条件的话,用紫砂罐或锡罐为佳,玻璃罐很难保证不会有太阳光照射到。总之,避开光照、高温及有异味的物品,就可较长时间保存。在红茶放入之前,用塑胶袋包装,排除袋中空气,能够更好的保留茶叶香气。

黄茶

保存黄茶的时候,可以在茶叶袋中放入保鲜剂并密封,用铝箔袋装好后再放入容器中,然后还要在外面套一个干净的塑料袋并扎紧,直接放入冰箱内(温度最好控制在5摄氏度左右)储存,并注意避免与其他食物一起冷藏,避免茶叶吸附异味。

白茶

白茶有几种储存方法:1、把白茶茶叶放在茶叶罐里保存,以防压碎,用锡罐、铁管较好,要求密封性要好;2、取适量的木炭装入小布袋内,放入存放茶叶罐的底部,然后将包装好的茶叶分层排列在罐里,在密封坛口,木炭应每个月换一次;3、用一个干净的小布袋把生石灰装进去,但是茶罐里的白茶也要另外包装好,以免被生石灰的异味影响,生石灰是非常强效的干燥剂,可以持久保持白茶的清香4;将含水量在6%以下的茶叶装进茶罐,罐口用胶带密封好,将其放在冰箱内,温度保持在5摄氏度最适宜。一般家庭建议常温保存和冷藏贮存法。

黑茶

黑茶保存需要通风、干燥、无异味的条件。保持通风干燥是收藏存放黑茶时最需要注意的,最好是用牛皮纸、皮纸等通透性较好的包装材料(切忌使用塑料袋密封)将其密封进行保存,在保存的时候可以在其周围放置一定量的炭等会吸收水分和异味的事物。茶因属深度发酵(全发酵茶),需要一定的湿度加速陈化也是必要的,如果不小心因湿度过大、时间太长而使茶因受潮而发霉生白毛,应及时取出拿到通风干燥的地方,也可以抽湿(开空调即可),或在阳光下晾晒,几天后长出的霉毛自然会消失,如发白毛的情况严重,可用毛刷、毛巾之类柔软纺织品去除表层的白毛,再用电吹风之类的加热器具加热十几分钟即可。但如果是黑霉、绿霉、灰霉就是坏茶了。

普洱

如果保存得当,普洱茶会越陈越香。目前较广为采用的是“陶缸堆陈法”:取一广口陶缸,将老茶、新茶掺杂置入缸内,以利陈化。

茶饼

对于即将饮用的茶饼,可将其整片拆为散茶,放入陶罐中(勿选不透气的金属罐),静置半月后即可取用。这是因为一般的茶饼往往外围松透,中央气强。经过上述“茶气调和法”处置后,即可让内外互补,享受到较高品质的茶汤。

花茶

花茶是绿茶的再加工茶,含水量高,易变质。保管时应注意防潮,尽量存放于阴凉干燥、无异味的环境中。

温馨提示:

需要注意的是,保存茶叶的容器要干燥、洁净、不得有异味。盛于容器中的茶叶,宜放在干燥通风处。不能放在潮湿、高温、不洁、曝晒的地方。不能有樟脑、药品、化妆品、香烟、洗涤用品等有强烈气味的物品。还要注意,不同种类、不同级别的茶叶不能混在一起保存。

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茶叶时,应先让茶罐内茶叶温度回升至室温后再取出,否则茶叶容易凝结空气中的水分,从而增加茶叶的含水量,导致余下的茶叶加速劣变。可以将购买的茶叶用多个小包分装,再放入冰箱中,每次饮茶时只需要取出一小包即可,对其他茶叶的品质影响不大。

茶俗大全


一、茶与礼仪

悠悠数千年的岁月,浩瀚无际的长江、黄河,孕育出中华博大精深、瑰丽多姿的民风民俗。而中华茶俗即是浩瀚的中华民俗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社会经济都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饮茶习俗。那五彩缤纷的茶俗,始终伴随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丰富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情趣,在人们眼前闪烁,在人们的身边传播。

茶作为民俗礼仪的使者,千百年来为人们所重视。它上达国家间的礼仪活动,下渗入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成为与人们日常生活切切相关的礼俗。

随着岁月的流逝,各种饮茶习俗世代相传、生生不息。其中,既有宫廷的华章、庙堂的雅乐,又有民间的山歌、野曲。在那极具平民性的茶俗中,却凝积着历史的积淀,同时又富含着清丽的时代气息。它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融文化、哲学、宗教学、社会学和民俗学于一炉。千百年来它美化人生、雅俗共赏,源于民间、长于民间,又服务于广大民间,因而最为广大群众所认同、接受。

以茶待客,历来是有数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中国的最普及、最具平民性的日常生活礼仪。客来宾至,清茶一杯,可以表敬意、洗风尘、叙友情、示情爱、重俭朴、弃虚华,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高尚礼节和纯洁美德。茶与礼仪已紧紧相连,密不可分。

二、茶与婚礼

茶在民间婚俗中历来是纯洁、坚定、多子多福的象征。明代许次纾在《茶流考本》中说:茶不移本,植必生子。古人结婚以茶为礼,取其不移志之意。古人认为,茶树只能以种子萌芽成株,而不能移植,故历代都将茶视为至性不移的象征。因茶性最洁,可示爱情冰清玉洁;茶不移本,可示爱情紧贞不移;茶树多籽,可象征子孙绵延繁盛;茶树又四季常青,以茶行聘寓意爱情坚贞不移,又寓意爱情永世常青、祝福新人相敬如宾、白头偕老。故世代流传民间男女订婚,要以茶为礼,茶礼成为了男女之间确立婚姻关系的重要形式。茶成了男子向女子求婚的聘礼,称下茶、定茶,而女方受聘茶礼,则称受茶、吃茶,即成为合法婚姻。如女子再受聘他人,会被世人斥为吃两家茶,为世俗所不齿。

民间向有好女不吃两家茶之说。三茶:旧时在江浙一带,将整个婚姻礼仪总称为三茶六礼。其中三茶,即为订婚时下茶,结婚时定茶,同房时合茶。也有将提亲、相亲、入洞房的三次沏茶合称三茶。三道茶:举行婚礼时,还有行三道茶的仪式。第一道为百果;第二道为莲子或枣子;第三道才是茶叶,都取其至性不移之意。吃三道茶时,接第一道茶要双手捧之,并深深作揖。尔后将茶杯向嘴唇轻轻一触,即由家人收去。第二道依旧如此。至第三道茶时,方可接杯作揖后饮之。

浙西地区,媒人于男女双方之间说合也俗称食茶。媒人说媒后,倘女方应允则泡茶、煮蛋相待。

在浙江德清地区婚姻中的茶俗,则更为丰富多彩,列举如下:受茶:男女双方对上八字后,经双方长辈同意联姻,由男方向女方赠聘礼、聘金,如女方接受,则谓之受茶。订亲茶:男女双方确定婚姻关系后即举行定亲仪式。这时双方须互赠茶壶十二把并用红纸包花茶一包,分送各自亲戚,谓之定亲茶。大接家茶:女子结婚后,由娘家备发芽蚕豆、茶点分送双方亲邻,谓大接家茶。毛脚女婿茶:未出阁,待字闺中的姑娘家里,来串门的小伙子特别多。因此姑娘家往往要备上好茶,以招待来客中的未来女婿(即俗称毛脚女婿)。亲家婆茶:女子出嫁后第二天,父母看望女儿时,要随身携带一两茶叶(最好雨前茶),并半斤烘豆、二两橙子皮拌野兰麻,称之谓亲家婆茶。新娘子茶:望朝之后,新媳妇的婆婆要至女方家请亲家公、亲家婆及亲家面上的近亲至自家喝喜茶,称为新娘子茶。在我国湖南地区,男子去女方上门相亲,姑娘需给男子递上清茶一杯。男子饮后,置贵重物品或钱钞于杯中回赠姑娘,如姑娘当即接受,即示心许。在结婚入洞房前,要以红枣、花生、桂圆、龙眼等泡入茶中,再拌以冰糖以招待宾客,寓取早生贵子、跳龙门之意。合枕茶:新人入洞房前,夫妇要共饮合枕茶。这时,由新郎捧茶,用双手递一杯清茶,先给新娘喝一口,再自己喝一口,意味着完成了人生大礼。婚礼过后的第二天,新郎新娘需捧着盛满香茶的茶盘,向长辈们献茶行拜见礼。长辈们喝了茶,即摸出红包放于茶盘上作为见面礼。闹茶:在我国云南地区举行婚礼时,有闹茶的习俗。闹茶于新婚三天内,每天晚上,由新郎新娘在客堂的中间,向亲朋好友们敬茶。茶内必须加放红糖,取其甜蜜之意。闹茶时,可由宾客出题,要新郎新娘以绕口令、猜谜语、咏诗歌等形式回答考题。若新郎新娘不从,宾客们则不饮茶,而若文不对题,众皆哄堂大笑。闹茶取越闹越热之意。开门茶:江苏地区旧俗,大户人家联姻,新郎至新娘家迎亲,进女家的一重门,要作揖一次,一直至堂屋见岳丈岳母时止。然后再饮茶三次后,才能暂至岳母房中歇息,耐心地等待新娘上花轿,谓之开门茶。谢媒茶:男女举行婚礼后,新婚夫妇或双方家长要用茶来谢媒,因在诸多谢礼中,茶叶是必不可少之物,故称谢媒茶。喝新娘茶:我国南方地区历来有喝新娘茶的习俗。新娘成婚后的第二天清晨,洗漱、穿戴后,由媒人搀引至客厅,拜见已正襟危坐的公公、婆婆,并向公婆敬茶。公婆饮毕,要给新娘红包(礼钱),接着由婆婆引领新娘去向族中亲属及远道而来的亲戚敬茶,再在婆婆引领下挨门挨户拜叩邻里,并敬茶。敬茶毕,新娘向敬茶者招呼后,即用双手端茶盘承接茶盏,这时众亲友或邻里乡亲饮完茶,要随着放回杯子的同时,在新娘托盘中放置红包,而新娘则略一蹲身,以示道谢。在喝新娘茶时,无论向谁敬茶,都不能有意回避,否则被认为不通情理。退茶:有趣的是,茶在我国的婚礼中,不但与订婚、结婚关系密切,且与退婚也有关联。茶不但是联姻的使者,也是断亲的表示。旧时贵州地区,姑娘往往被父母包办婚姻(即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订婚后女方若对亲事不满意,想断亲时,姑娘即用纸包一包茶叶,选适当时机,在高度机密的情况下,带至未婚夫家,借故与男方父母客套一番后,即放下茶叶包迅速离去,意谓退了订亲礼,称为退茶。但上男方家放茶叶包对,如事先给男方知道退婚的用意,那末女方一旦被男方或男方家人抓住,则男方可立即杀猪设宴与该女成婚。故退茶时,一要保密,选好时机极为重要,一切由姑娘在绝密中进行。一要率先探查去男家的路线,又要探明未来的公婆在家,而又无其他人在场时,才能确保退茶成功。敢于退茶,又退茶成功的姑娘,会得到大众的称赞。退茶后,父母免不了打骂女儿,但过后女方家长,还得正式去男方办理具体退婚手续。三、茶与丧俗

在我国五彩缤纷的民间习俗中,茶与丧祭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无茶不在丧的观念,在中华祭祀礼仪中根深蒂固。

祭祀用茶早在南北朝时梁朝萧子显撰写的《南齐书》中就有记载:齐武帝萧颐永明十一年在遗诏中称:我灵上慎勿以牲为祭,唯设饼果、茶饮、干饭、酒脯而已。

以茶为祭,可祭天、地、神、佛,也可祭鬼魂,这就与丧葬习俗发生了密切的联系。上到皇宫贵族,下至庶民百姓,在祭祀中都离不开清香芬芳的茶叶。茶叶不是达官贵人才能独享,用茶叶祭扫也不是皇室的专利。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在较大程度上保留着以茶祭祀祖宗神灵,用茶陪丧的古老风俗。

用茶作祭,一般有三种方式:以茶水为祭,放干茶为祭,只将茶壶、茶盅象征茶叶为祭。在我国清代,宫廷祭祀祖陵时必用茶叶。据载同治十年(1871年)冬至大祭时即有松罗茶叶十三两记载。在光绪五年(1879年)岁暮大祭的祭品中也有松罗茶叶二斤的记述。而在我国民间则历来流传以三茶六酒(三杯茶、六杯酒)和清茶四果作为丧葬中祭品的习俗。如在我国广东、江西一带,清明祭祖扫墓时,就有将一包茶叶与其它祭品一起摆放于坟前,或在坟前斟上三杯茶水,祭祀先人的习俗。茶叶还作为随葬品。从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的发掘中已经知道,我国早在2100多年前已将茶叶作为随葬物品。因古人认为茶叶有洁净、干燥作用,茶叶随葬有利于墓穴吸收异味、有利于遗体保存。

历古以来,我国都有在死者手中放置一包茶叶的习俗。像安徽寿县地区,人们认为人死后必经孟婆亭饮迷魂汤,故成殓时,须用茶叶一包,并拌以土灰置于死者手中,这样死者的灵魂过孟婆亭时即可以不饮迷魂汤了。而浙江地区为让死者不饮迷魂汤(又称孟婆汤),则于死者临终前除日衔银锭外,要先用甘露叶作成一菱形状的附葬品(模拟水红菱),再在死者手中置茶叶一包。认为死者有此两物,死后如口渴,有甘露、红菱,即可不饮迷魂汤。原来在封建迷信中,人死后要被阴间鬼役驱至孟婆亭灌饮迷魂汤,目的是为了让死者忘却人间旧事,甚而要将死者导人迷津备受欺凌或服苦役,而饮茶后则可以让死者清醒,保持理智而不受鬼役蒙骗。故茶叶成为重要的随葬品。

茶在我国的丧葬习俗中,还成为重要的信物。在我国湖南地区,旧时盛行棺木葬时,死者的枕头要用茶叶作为填充料,称为茶叶枕头。茶叶枕头的枕套用白布制作,呈三角形状,内部用茶叶灌满填充(大多用粗茶叶)。死者枕茶叶枕头的寓意,一是死者至阴曹地府要喝茶时,可随时取出泡茶;一是茶叶放置棺木内,可消除异味。在我国江苏的有些地区,则在死者人殓时,先在棺材底撒上一层茶叶、米粒。至出殡盖棺时再撒上一层茶叶、米粒,其用意主要是起干燥、除味作用,有利于遗体的保存。

丧葬时用茶叶,大多是为死者而备,但我国福建福安地区却有为活人而备茶叶,悬挂龙籽袋的习俗。旧时福安地区,凡家中有人亡故,都得清风水先生看风水,选择宝地后再挖穴埋葬。在棺木入穴前,由风水先生在地穴里铺上地毯,口中则念念有词。这时香火绕缭,鞭炮声起,风水先生就将一把把茶叶、豆子、谷子、芝麻及竹钉、钱币等撒在穴中的地毯上,再由亡者家属将撒在地毯上的东西收集起来,用布袋装好,封好口,悬挂在家中楼梁式木仓内长久保存,名为龙籽袋。龙籽袋据说象征死者留给家属的财富。其寓意是,茶叶历来是吉祥之物,能驱妖除魔,并保佑死者的子孙消灾祛病、人丁兴旺,豆和谷子等则象征后代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钱币等则示后代子孙享有金银钱物、财源茂盛、吃穿不愁。

四、茶与宗教

茶与宗教的关系历来相当密切,最早将茶引入宗教的是道教。

早在唐代时,道士喜饮茶者已比比皆是。由于茶能轻身延年,故茶成了想得道成仙的道家修炼的重要辅助手段,而将茶作为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道教在打醮、即祭祀时祈祷作法等场合的献茶也成为做道场的程式之一。道士们品茶,也种茶。凡在道教宫观林立之地,也往往是茶叶盛产之地。道士们都于山谷岭坡处栽种茶树,采制茶叶,以饮茶为乐,提倡以茶待客,以茶为祈祷、祭献、斋戒、甚而驱鬼妖的供品之一。随后,饮茶也进入了佛教的修行。

佛教修行之法为戒、定、慧。戒,即不饮酒,戒荤吃素;定、慧,即坐禅修行,要求坐禅时头正背直、不动不摇、不委不倚,而进入专注忘我的境界。此种耗费精神、损伤体力的坐禅,正好以饮茶来调整精气,故饮茶历古以来受到僧人们的推崇。坐禅是佛教的重要修行内容之一,而坐禅与饮茶是密不可分的。僧人坐禅,又称禅定。唯有镇定精神、排除杂念、清心静境,方可自悟禅机。而饮茶不但能破睡,还能清心寡欲、养气颐神。故历古有茶中有禅、茶禅一体、茶禅一味之说。意指禅与茶叶同为一味,品茶成为参禅的前奏,参禅成了品茶之目的,二位一体,到了水乳交融的境地。

在佛教昌盛的唐代,饮茶尤为僧家所好。僧众坐禅修行,均以茶为饮。其中除提神外,也以茶饮为长寿之方。那时僧众们非但饮茶,且广栽茶树,采制茶叶。在我国南方,几乎每个寺庙都有自己的茶园,而众寺僧都善采制、品饮。所谓名山有名寺,名寺有名茶,名山名茶相得益彰。因佛教与茶叶有缘,故寺院与产茶有关,著名佛教寺院多出产名茶。院内住持往往招集大批僧尼开垦山区,广植茶树。而一般寺院的四周都环境优异,因而适宜茶树的栽种,故历代寺院都名茶辈出,像南京栖霞寺、苏州虎丘寺、福州鼓山寺、泉州清源寺、武夷天心观、衡山南岳寺、庐山招贤寺等,历史上都出产名茶,名噪一时。如安徽名茶黄山毛峰,即产于黄山松谷庵、吊桥庵、去谷寺一带;名茶六安瓜片,即产于安徽齐云山蝙蝠洞附近的水井庵。而庐山以云雾著称,茶树长年生长于云雾弥漫的山腰,庐山招贤寺的寺僧们亦于白云深处劈岩削峪,广栽茶树,采制茶叶,成为著名的庐山云雾茶。另外杭州龙井寺产的龙井茶、余杭径山寺的径山茶、宁波无童寺的天童红茶等都为名寺名茶。茶与佛教的紧密程度是空前的。饮茶成了禅寺的日常制度,成了僧众们的主要生活内容,并由此形成了一系列庄重肃穆的饮茶礼仪。在我国的各寺院中,都专设茶堂,供寺僧或饮茶辨说佛理,或招施主佛友,品饮清茶。一般在寺院法堂的左上角设茶鼓,按时敲击,以召集僧众饮茶。寺僧们坐禅时,每焚完一枝香就要饮茶,以提神集思。有的寺院还设有茶头,专司烧水煮茶、献茶待客,有的寺院则在寺门前站立有施茶僧,为游人们惠施茶水,行善举。寺院还根据不同的功用,分别冠以各种茶名。如以茶供奉佛祖、菩萨时,称奠茶;在寺院一年一度挂单时,要按照戒腊(即受戒)的年限先后饮茶,称戒腊茶;平日寺院住持请全寺僧众吃茶,称普茶;逢佛教节庆大典,或朝廷钦赐丈衣、锡杖时,还要举行庄严、盛大的茶仪。

宋代,不少皇帝敕建禅寺,遇朝廷钦赐袈裟、锡杖时的庆典或祈祷会时,往往会举行盛大的茶宴,以款待宾客。参加茶宴者均为寺院高僧及当地社会名流。浙江余杭径山寺的径山茶宴,以其兼具山林野趣和禅林高韵而闻名于世。径山寺位于浙江余杭,其地山峦叠嶂,古木参天,流水潺潺,茶林遍野,向以山明、水秀、茶美闻名于世。寺内僧众达千人以上,享有江南禅林之冠的称誉。径山寺的饮茶之风极盛,长期以来形成了径山茶宴的一套固定、讲究的仪式:举办茶宴时,众佛门子弟围坐茶堂,依茶宴之顺序和佛门教仪,依次献茶、闻香、观色、尝味、瀹茶、叙谊。先由住持亲自调沏香茗佛茶,以示敬意,称为沏茶;然后由寺僧们依次将香茗-一奉献给赴宴来宾,为献茶;赴宴者接茶后必先打开茶碗盖闻香,再举碗观赏茶汤色泽,尔后才启口在啧啧的赞叹声中品味。茶过三巡之后,即开始评品茶香、茶色,并盛赞主人道德品行,最后才是论佛颂经、谈事叙宜。饮茶在寺院中不仅有助坐禅、清心养身之功效,而且还有联络僧众感情、团结合作之功用。据记载:寺院一年一度的大请职期间,在新任西序职事僧确定后,住持即要设茶会,邀请新旧西序职事僧与会,借以对前任职事僧示感谢之意,并希望帮助新职事开展工作。举办茶会之日的清晨,住持特请新任西序职事(西序职事为除住持外寺院中地位最高之人)首座饮茶。入座前,先由住持的近侍写好茶状(类似请柬)当众授于新职事;新职事接状后,先要拜请住持,再由住持亲自送其入首座,并亲为之执盏点茶。新职事受过住持茶礼后的次日早晨,也须邀请寺内其他职事僧及僧众们饮茶。饮茶前也要写出茶状,交干茶头(掌管茶水之僧人)贴于僧堂之前以周知众人。然后挂起点茶牌,待僧众齐集僧堂,新西序职事也须亲自为众僧执盏点茶。点茶后其他职事下茶状,请住持饮茶,最后还要新老职事僧互相请茶,以互示敬意及表示今后通力合作。

宋代时,每遇诸山寺院作斋会时,有的寺庙施主往往以茶汤助缘,供大众饮用,以为佛门子弟乐善好施的善举之一,称为茶汤会。

五、各民族的茶俗和地方特殊茶俗

中华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历史悠久,民俗也多姿多采。而饮茶是中华各族的共同爱好,无论哪个民族,都有各具特色的饮茶习俗。现将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日常饮茶品类摘录如下,以飨读者。

1.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饮茶习俗

(l)藏族:酥油茶、甜茶、奶茶、油茶羹。

(2)维吾尔族:奶茶、奶皮茶、清茶、香茶、甜茶、炒面条、茯砖茶。

(3)蒙古族:奶茶、砖茶、盐巴茶、黑茶、咸茶。

(4)回族:三香碗子茶、糌粑茶、三炮台茶、茯砖茶。

(5)哈萨克族:酥油茶、奶茶、清真茶、米砖茶。

(6)壮族:打油茶、槟榔代茶。

(7)彝族:烤茶、陈茶。

(8)满族:红茶、盖碗茶。

(9)侗族:豆茶、青茶、打油茶。

(10)黎族:黎茶、芎茶。

(11)白族:三道茶、烤茶、雷响茶。

(似)傣族:竹筒香茶、煨茶、烧茶。

(赐)瑶族:打油条、滚郎茶。

(14)朝鲜族:人参茶、三珍茶。

(15)布依族:青茶、打油茶。

(16)土家族:擂茶、油茶汤、打油茶。

(17)哈尼族:煨酽茶、煎茶、土锅茶、竹筒茶。

(18)苗族:米虫茶、青茶、油茶、茶粥。

(19)景颇族:竹筒茶、腌茶。

(20)土族:年茶。

(刀)纳西族:酥油茶、盐巴茶、龙虎斗、糖茶。

(22)傈僳族:油盐茶、雷响茶、龙虎斗。

(23)佤族:苦茶、煨茶、擂茶、铁板烧茶。

(24)畲族:三碗茶、烘青茶。

(25)高山族:酸茶、柑茶。

(26)仫佬族:打油茶。

(27)东乡族:三台茶、三香碗子茶。

(28)拉祜族:竹筒香茶、糟茶、烤茶。

(29)水族:罐罐茶、打油茶。

(30)柯尔克孜族:茯茶、奶茶。

(31)达斡尔族:奶茶、荞麦粥茶。

(32)羌族:酥油茶、罐罐茶。

(33)撒拉族:麦茶、茯茶、奶茶、三香碗子茶。

(34)锡伯族:奶茶、茯砖茶。

(35)仡佬族:甜茶、煨茶、打油茶。

(36)毛难族:青茶、煨茶、打油茶。

(37)布朗族:青竹茶、酸茶。

(38)塔吉克族;奶茶、清真茶。

(39)阿昌族:青竹茶。

(40)怒族:酥油茶。盐巴茶。

(41)普米族:青茶、酥油茶、打油茶。

(42)乌孜别克族:奶茶。

(43)俄罗斯族:奶茶、红茶。

(44)德昂族:砂罐茶、腌茶。

(巧)保安族:清真茶、三香碗子茶。

(46)鄂温克族:奶茶。

(47)裕固族:炒面茶、甩头茶、奶茶、酥油茶、茯砖茶。

(48)京族:青茶、槟榔茶。

(49)塔塔尔族:奶茶、茯砖茶。

(50)独龙族:煨茶、竹筒打油茶、独龙茶。

(5l)珞巴族:酥油茶。

(52)基诺族:凉拌茶、煮茶。

(53)赫哲族:小米茶、青茶。

(54)鄂伦春族:黄芹菜。

(55)门巴族:酥油茶。

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除赫哲族人历史上很少吃茶外,其余各民族都有饮茶的习俗。

2.藏族饮茶习俗

藏族人民的饮茶史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无论是牧民,还是农民,都喜欢饮茶。而藏族僧侣们饮茶则更多,量也更大。藏族人对茶极为重视,认为茶是吉祥之物。清晨起床,首先进食的即是茶。家中有亲人出远门,临行前,家人一定要敬上一杯茶,以祝愿亲人一路顺风、平安归来。在藏民聚居地的车站、码头、候车室里,经常可看到身围氆氇裙的老阿妈或脚蹬藏鞋的老阿爸,总是在肩上背着装满酥油茶的暖瓶,或提着盛满甜茶的铝壶,在为亲人送行。平时如至医院去探望病人,也照例要带上一壶酥油茶,病人也会因此而感到莫大的安慰。

若至藏民家作客,主人首先敬上的当然也是酥油茶。客人接过主妇双手呈上的酥油茶后,主妇仍需手捧盛满酥油茶的茶壶恭立在一旁,或在几位来宾前轮流斟茶,要使客人的茶碗常满,茶味常温。而客人则需轻啜慢品,还注意不能出声。饮前先吹开飘在茶场面上的浮油,分数次饮,忌一饮而尽,要留一半茶于碗中,待主妇添上茶后再喝,要连续喝完三碗茶,才能起身告辞,这样就吉利。

藏族的男女青年,还将饮茶作为互相之间聚会或寻找配偶的一种礼仪活动,称为茶会。一般藏族男女青年结伴外出野游或赶集,随身必须携带一壶酥油茶,如途中遇意中人时便邀对方一起喝茶,如蒙允诺,男女青年们便欢聚在一起,边喝酥油茶边打闹戏笑。这时一方中的男或女看中另一方的男女,则会借敬茶的机会,出其不意地将对方帽子抢夺过来,并嘻笑着跑离人群,被抢者则作坚决讨回状,紧追不舍,直至远离人群,便会不约而同地双双停下会谈,如双方都有意,便相约下一次相会的时间、地点,如一方无意,则拿回帽子,各自东西。

附:酥油茶的制作法

酥油是从牛奶或羊奶中提取的脂肪。将牛奶或羊奶煮沸,经搅拌静置后捞取浮于面上的一层黄油,作为制茶的酥油,极富营养。然后将砖茶或沱茶捣碎入锅,注水煮沸半小时后,将茶汁经过滤后倒入碗口粗、有半人高的圆竹筒(又称酥油筒、打茶筒)内,同时放入酥油和盐巴少许,考究的还加进事先炒熟、冲碎的花生仁、桃仁、鸡蛋、牛奶等佐料。这时要趁热用木杵伸入筒内,上下打搅,再抽提、重压,使酥油成为雾状而均匀地溶入茶叶中。打好后倒出,即成浆液状的酥油茶,其色、香、味俱佳,入口则香醇柔润,美味可口。

3.维吾尔族饮茶习俗

茶也是维吾尔族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饮料,可以说是不可一日无茶。

若至维吾尔族人家作客,一般由女主人用托盘向客人敬第一碗茶。第二碗开始,则由男主人敬。倒茶时要缓缓倒入茶碗内,茶不能满碗。客人如不想再喝,可用手将碗口捂一下,即是向主人示意:已喝好。喝完茶后,还要由长者作都瓦(默祷)。作都瓦时,要将两手伸开合并,手心朝脸默祷几秒钟后轻轻从上到下摸一下脸,都瓦即告完毕。主人作都瓦时,客人不能东张西望,嘻笑起立,需待主人收拾完茶具后,客人才能离席,否则视为失礼。维吾尔族人分居于新疆天山南北,饮茶习俗也因地域不同而有差别。北疆人常喝奶茶,一般每日需二茶一饭。喝奶茶时,常以一种用小麦面制成的圆形面饼馕(为民族传统面食)佐食。北疆伊犁地区的妇女还有在喝完奶茶的液体后,再将沉于壶底的茶渣和奶皮一起放在口中嚼食的吃茶习惯。南疆人则常喝清茶或香茶。维吾尔族人的饮茶方式仍是沿袭我国唐宋时的煎茶或煮茶法。煮茶用具,北疆大多使用铝锅,而南疆喜用铜质长颈茶壶或陶瓷、搪瓷的长颈茶壶。喝茶时均用茶碗,一般用小碗喝清茶或香茶,而用大碗喝奶茶或奶皮茶。此外,还有人喜食将糖放进茶水煎煮的甜茶和用植物油或羊油将面炒熟后,再加人刚煮好的茶水和少量盐的炒面茶。

附:南疆人喜喝的香茶的制作法

将打碎的茯砖茶和研成细末的胡椒、桂皮、姜等香料一起放入铜质或瓷质的长颈茶壶中的开水中,放火上烹煮,煮沸2-3分钟后即可饮用。香茶可开胃。补气、提神。北疆人喜喝的奶茶的制作法将小型或中型的茯砖茶放锅中煮沸,再放入茶汤四分之一量的新鲜牛奶、盐或已熬煮的带奶皮的牛奶即成。奶茶可在用餐时和拌有酥油或蜂蜜的馕一起进食,亦可混在炉灶上当饮料用。

4.回族饮茶习俗

我国回族同胞的先民在古代时大都居于我国西北地区,从事游牧业,并以牛羊肉、乳酪为主食。故其对茶之消食除腻作用特别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尤其爱好饮茶,并以茶代酒。因而长期以来,回族的各种茶俗甚盛。民间有待客敬茶、三餐泡茶、馈赠送茶、聘礼包茶、斋日散茶、节日宴茶和喜庆品茶等诸多茶俗,且长盛不衰。

回族喝茶的一大特色是都喝盖碗茶,即俗称的三件套、三炮台,由茶碗、茶盖、茶托组成。有的茶盖上还绘有蓝色的花纹或红色的小花朵,有的还绘有绿色或黑色的阿拉伯文清真字样,精巧美观,方便耐用。

用盖碗茶喝茶,既防尘又保温,又能边喝边刮(茶汤、茶叶),回族人不但自己喝,还用盖碗茶招待客人,以示欢迎的最高礼遇。客人远至,盖碗先上。回民家中来客,都以盖碗茶招待。先将盖碗擦洗干净,放入茶叶和佐料,揭开茶盖(半遮半掩)将沸水注入,在茶碗中冲出一圈一圈的浪花,冲泡5分钟后,双手递给客人,并说请喝茶。客人边饮边用碗盖刮茶场面,还得注意不用嘴吹或吸出响声,否则视为不懂礼貌,无教养。饮茶时不得一次将茶喝干,要留存茶汁,边喝边由主人续水。刮时,用左手捧托盘,用右手大拇指和二拇指抓住盖顶,用第四指卡住盖口,刮一下喝一次,茶要露汤色,常喝常有,清香爽口,连续不断。

回民以茶待客,注重轻、稳、静、洁的饮茶礼节。轻,指冲、刮、喝要轻,不得出声。稳,指沏茶要稳要准,落点准,似蜻蜒点水,不溅不溢、不漫不流。静,指环境幽雅,窗明几净,无干扰,无噪音,凝神品味。洁,指茶碗、茶水清洁卫生,一尘不染。回族的茶谚说:吃油香要掰呢,喝盖碗子要刮呢!回族人吃油香要用手掰开,一小块一小块地吃,切忌囫囵吞咬,不然为不懂礼貌。而喝茶时要用碗盖一下一下地刮动,使茶叶和佐料加速溶解,使汤汁尽快变温,喝时不烫嘴。回族茶谚又说:一刮甜,二刮香,三刮茶露变清汤。即是说,刮第一遍时只能喝到最先溶化的糖甜味,刮第二遍时,茶叶与佐料经过泡制,香味则完全散发,其时味道最佳。而刮第三遍时只剩下茶叶淡淡的汤色,只能起解渴作用。

回族饮的盖碗茶非常富有营养。盖碗茶亦茶亦药。因其不但放置茶叶,还要放入糖、红枣、核桃仁、枸杞、元肉等多种营养果品,营养价值较高,故常饮盖碗茶对健脾生津、强身健体大有裨益。回回老人寿数长,早起礼拜喝茶汤。回族老人长寿的较多,仅宁夏地区的百岁回族老人就达50人之多。这同他们戒烟酒,嗜饮茶,讲卫生有较大关系。

5。蒙古族饮茶习俗

以游牧为主的蒙古族人,只有到晚上放牧归来,才能吃一餐晚饭,因而他们平日的饮食习惯,则习惯于三茶一饭。早上、中午只吃茶(饮用用碎砖茶如牛奶烧煮的奶茶)、乳和乳制品,称为早茶和午茶。同时也吃些炒米、奶饼、手扒肉一类的点心。晚餐以牛羊肉为主食,为帮助消化,至临睡前需再喝一次奶茶。如有客人至蒙古族人家作客,总会受到敬奶茶的款待。主人在客人面前放置小几一张,几上碗中分别放有盐、糖、炒米和奶豆腐。女主人将一碗茶献上后,可根据各人爱好,在茶中添加盐或糖,炒米要放于奶茶中一起饮用,奶豆腐则可蘸白糖吃(此为耐饥食品)。奶茶不可一次喝尽,而要有剩余,可让主人不断添加,以示礼节。喝完最后一碗奶茶后,客人可施礼道谢,主人则要出帐送行,奶茶敬客之礼也至此完毕。

6.侗族饮茶习俗

(1)侗族的豆茶

贵州黔东南一带的侗族同胞,将喝豆茶象征为吉祥如意的喜茶。豆茶是用米花、包谷、黄豆、炒米等经过特别加工后和茶叶一起入锅煮制而成,喝之香甜可口。豆茶又分清豆茶、红豆茶和白豆茶三种。

清豆茶每于节日饮用,饮时各村各寨的人会聚,将各自自制的豆茶献出,大家一起吃,并边吃边唱边跳舞,成为侗乡的一大游艺茶会。

红豆茶用于子女行婚姻大礼时喝。煮红豆茶时还要加入猪血汤。喝红豆茶时,新郎新娘同站于堂屋门前迎客。将一碗碗豆茶放于托盘上,由新郎新娘共同托着,向贺礼宾客献茶。

白豆茶用于长者过世时喝。煮白豆茶时则要加入牛血汤。喝白豆茶时,由死者儿女用托盘托茶,向前来祭奠的来客献茶。

(2)侗族的打油茶

广西一带的侗族同胞,喜喝油茶(打油茶)。打油茶所用茶叶,有砖茶,也有新采摘的鲜茶叶。

清明前后,侗族姑娘们成群结队地上山采茶。鲜叶采回后,先放锅里蒸煮至叶黄,取出沥干水,加入少许米汤揉搓后用明火烤干,装入竹篓,吊挂于灶塘上熏烤。制打油茶时,先将铁锅烧热放油入锅,油熟后将茶叶倒人锅中翻炒,至茶叶发出清香时加入芝麻。生姜等佐料炒片刻,然后加水煮沸即成。待客时,将沸茶水盛入装有肉丁、鸡丁、豆粒、葱花、香菜、花生等食品的碗中,美味可口,油而不腻。但喝油茶时,需当心让滚烫的茶水烫伤嘴唇。

打油茶是侗族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日常饮料。一天到晚可随时制作,随时饮喝。侗族人好客,并总以茶待客、以茶交友。客人至主人家喝油茶不能客气,不然是对主人的不恭。喝够了只要将主人发的一双筷子架到碗上,主人便不会再斟茶给你。侗家男女青年还以喝油茶作为相恋相爱的媒介。

(3)侗家的十五茶

十五茶流行于广西侗族自治县等地。每于农历十五夜晚,男女青年三五成群地去他村走寨。寨中的姑娘则会聚集于某一姑娘家,待小伙子们到后以打油茶款待。喝茶前还要先对歌,由女方问,男方答,答对者方能喝茶。女子献茶时先于一只碗上放二双筷,目的是试探小伙子是否有对象。待双方用歌对答后再行第二次献茶。这时,则有碗无筷,以试探小伙子是否聪明。再次答歌后则开始第三次献茶,这时一只碗放一根筷子,是探问男方是否有情于女方。答对后再第四次献茶,这时即一只碗放一双筷,表示成双成对,两心相印。

7.白族饮茶习俗

在我国云南白族,凡青年男女订婚或结婚,男方送女方钱物可不论多少,但一定要以送茶为主的四样彩礼。四样彩礼即茶、酒、糖、盐。但每样都要有六包、十六包或六瓶、十六瓶的数字。因六与禄。乐谐音,借以讨口彩,寓吉利。

(l)白族的三道茶

白族的三道茶是一种宾主共同抒发情感,互致祝福,宾主同乐的一种饮茶方式。当家中有亲朋好友来访时,给客人献上的第一杯茶是加糖的糖茶,以示欢迎。如客人饮后感到高兴,主人即献上第二道不加佐料的苦茶,这时主客们边饮茶边谈家常。当宾主们谈论得十分融洽时,主人再献上第三道象征吉祥美好的米花茶。客人能饮上米花茶,则会十分高兴,认为是祥瑞之兆,宾主们遂互致祝福,尽欢而散。

饮白族的三道茶,另有一苦、二甜、三回味的说法。头茶是以土罐烧烤绿茶泡制而成的苦茶,味香苦;二茶是以红糖加核桃片和牛奶冲沸水泡制的甜茶,味香甜;三茶是蜂蜜泡开水,味益醇甜。品饮这三道茶,口中有苦甜混合的舒适感,饮后回味无穷。

(2)白族的雷响茶

白族的雷响茶颇具趣味性。将茶叶放人砂罐内烧烤一定时间后,冲入沸水,这时砂罐内会发出一种似雷响的声音。其时在场的宾客都会集中注意力等着聆听这种雷响声,且自身的情绪也会随着响声的大小而起伏,发出发自内心的微笑。都认为是一种吉祥幸福的象征。接下来即行煮茶,煮好后将茶汤倒入茶盏,一般要由家中的少女用双手捧茶向客人献茶,以示主人的敬意。

8。裕固族饮茶习俗

聚居于云南的裕固族同胞,凡家中来客时,即献上酥油茶为来客洗尘。且必先敬茶后敬酒,再吃饭。向客人敬茶时,先由男主人敬,再由女主人敬,并家中所有人按长幼次序轮流为客人敬茶。每次敬茶都必须为双杯,如客人不知当地习俗,只肯喝一杯,主人即会说:好事成双,您是用双脚进来的,而不是单脚进来的。喝了双杯,才能万事如意。

(l)裕固族甩头茶

裕固族人还有一种特殊的饮甩头茶的习俗。裕固族人的甩头茶是在熬制好的砖茶汁中,加入鲜奶、炒面、酥油、食盐等佐料和茴香、姜粉等香料。用开水冲入后,化开的酥油如同盖子,呈金黄色盖住碗面,喝时须用筷子搅成糊状,盛入碗中趁热饮。因太烫,喝茶时,茶碗要从左至右不断转动,同时要用嘴往茶碗中有节奏地用力吹风,从吹几次喝一口到吹一次喝一口,每吹一次需甩头或摆头,故称饮甩头茶或摆头茶。

(2)裕固族人的烧新茶

在裕固族人的婚俗里,婚礼的第二天天亮之前,由新娘首次在婆家灶房里点燃灶火,称为生新火。接着要用新锅熬煮第一锅新茶,日烧新茶。茶烧好后,新郎即请来全家老小,按辈份-一向新娘介绍称谓。新娘则为全家每人舀一碗新茶(酥油奶茶)献上。

9.纳西族饮茶习俗

纳西族的龙虎斗是将茶与酒同饮的一种特殊饮茶方式,故称龙虎斗。饮龙虎斗茶酒时,先将茶置小陶罐中烘烤,待茶焦黄后,冲入开水熬煮。像熬煎中药一样,将茶熬煮浓。然后将煮好的茶水冲入预先盛入半杯白酒的茶盅。有的还加入辣椒一只。这时杯中会发出悦耳的响声。过后由家中的少女端茶敬客,以示对客人的敬意。

饮龙虎斗茶也是治疗感冒的良方。人患感冒后喝一杯,即浑身出汗,睡一觉后头不昏,人也感到精神有力。居住在深山老林的云南傈僳同胞也有此饮茶法。

10.布朗族饮茶习俗

布朗族的青竹茶,是一种简便实用又特殊的饮茶方法。一般在出远门,远离家中或野外劳作时采用。都为就地取材,砍伐碗口粗的鲜竹简为煮茶工具。注入山泉后放于火堆上烧烤,水煮沸后放入茶叶,煮成茶汤后倒入短小的饮茶竹筒内喝饮。青竹茶融茶香和青竹香为一炉,喝之香醇爽口、回味无穷。饮青竹茶,一般常在吃过竹筒饭和烤肉后饮用,具浓郁的地方特色。

11.傣族、拉祜族饮茶习俗

云南特产竹筒香茶,产于云南普洱茶的故乡--美丽的西双版纳州。该地的自然环境特别有利于云南大叶种茶树的生长,采摘的茶叶芽叶肥大,白毫显露。竹筒香茶为云南傣族和拉祜族共同的别有风味的饮茶方式。

其制法是:采撷细嫩的一芽二、三叶的鲜叶,经杀青、揉捻后装入已生长一年的甜嫩竹(又称香竹)简内,边装叶边用小棍筑紧,再用甜竹叶或草纸堵塞筒口,置于离炭火高约40厘米的烧茶架上,文火烧烤,过5分钟要翻动一次。待竹筒由青绿色变成焦黄色,筒内茶叶全部烤干时,剖开竹筒,取出茶叶,即成竹筒香茶。竹筒香茶芽叶肥嫩,白毫多,汤色黄绿,清澈明亮,香气馥郁,味鲜爽甘醇。饮时用沸水冲泡,入口既有茶香,又有甜竹的清香。制好的竹筒香茶可用牛皮纸包裹贮藏、保质,向为少数民族招待客人的珍品。当人们去西双版纳旅行时,走进傣族、拉固族同胞的竹楼,热情好客的主人即会主动为你沏上一杯清香可口的竹筒香茶,以示对远道而来的客人的敬意。

12.擂茶

源远流长的擂茶习俗,按文献记载,始创于南宋时期。而在民间传说中,则为东汉初年,伏波将军马援南征武陵壶头山的五溪蛮时,路经乌头村(今湖南桃源县桃花源村)时,因军中发生疾疫,遂制擂茶以避瘴。又说是在三国时,诸葛亮命张飞率军至湘中取武陵郡(今常德地区),行至乌头村时,因有大批军士中暑,至酿成大疫,由当地一老妪献出祖传三生饮(即擂茶)治之,竟一服便愈。擂茶是用生米、生姜、生茶叶擂制而成,故又名三生饮、三生汤,俗称擂茶脚子。饮之可消暑散寒、清肝明目、润肺健胃、祛温释烦避邪。擂茶的制饮,在中华大地可谓名闻遐迩。以至在我国的湖南桃江、桃源,福建将乐县,广东揭西县一带都有擂茶的制饮,成为当地的特产,但各地的制配略有所不同。

(1)桃源擂茶

喝擂茶是湖南桃源的特殊习俗。一年四季,无论寒冬、酷暑、暖春或凉秋,都要饮擂茶。制作擂茶,用生米、生姜、生茶叶,为提高香气也可加入芝麻、花生仁等。将三生置于上宽下窄、内径约一尺半,壁内有沟状竖纹的陶瓷擂钵中,然后用几尺长的山楂木或上等油茶木制作的擂棍旋捣,并加入少许冷开水,使成糊状,冲以沸水即成。擂茶制成后稠粘如糊,色呈淡咖啡色,香气扑鼻,入口滑溜柔润、甜爽。现代饮擂茶时,还要另摆上一桌丰盛的小吃佐饮,像包米谷、炸黄豆、炒花生、油炸豆、锅粑、酱萝卜等。

(2)桃江擂茶

湖南桃江擂茶的制法大致和桃源相同,只是在吃口上各有不同。桃江擂茶一般放糖,成为甜饮。而桃源擂茶则放盐,大多为咸食。桃江的妇女怀孕后,有特别要喝擂茶的习俗,谓喝擂茶越多,养出的婴儿越白胖。

(3)将乐擂茶

请吃擂茶也是闽西北将乐县招待宾客最普遍、最隆重的礼节。将乐制作擂茶的主要工具,也是陶土烧制的擂钵。内径约一尺左右,内有沟状竖纹。用油茶木制成的擂茶棒,长约二尺许,还有供过滤渣滓的竹编笊篱。制擂茶的用料为:白芝麻、芳香型绿茶、花生仁、橘皮、甘草等(盛夏时要加入金银花,寒冬时加入陈皮)。制作时,先将芝麻、茶叶、花生仁等置擂钵内,用擂棒均匀压磨,至成浆状后用沸水冲泡,再用笊篱滤去渣滓,制出的擂茶色雪白,味芳香,清醇爽口,生津止咳。将乐人逢婚嫁寿诞、新居乔迁、亲朋欢聚,甚而邻

里串门、至现代的高考人榜、应征入伍等一应社会活动,都要以擂茶待客。饮茶之余也以糖果、饼干、瓜子等佐茶。

(4)揭西擂茶

广东潮汕除著名的功夫茶外,还有制饮擂茶的习俗。揭西擂茶的主料是品质好的红绿茶或苦丁茶。所用佐料与桃源、将乐有所不同,且名目繁多,除有炒花生仁、炒黄豆(或绿豆、赤豆)、炒芝麻外,还有薄荷、金不换、苦刺芯、黄荆嫩叶芯、芫荽等当地土产,再加入葱、姜、蒜等调料。制作时,将主、佐料放入特制的瓷擂缸中,用山苍子树制成擂棒,用力在缸内擂捣,将茶叶和佐料擂成浆糊状,加入少许食盐,用沸水冲泡即可,入口香气浓郁。

13.凤庆百抖茶

百抖茶是云南凤庆独特的传统茶俗,也是云南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群众一种颇具当地特色的饮茶方式。当地的彝族、傣族老年人,特别喜饮瓦罐烤茶。烤茶时,先把小瓦罐放于火上烤热,再放入茶叶,然后边烘烤边轻轻抖动,直至茶叶颜色变黄,发出焦香气味时,再将其倒入杯内,用沸水冲泡饮用。须注意的是,茶叶如烤不到火候,就透不出特有的焦香,但如烘烤时间过长,则会导致茶叶焦糊而失去茶味。这就要求茶烤至恰到好处,故须经上百次的抖动而使茶叶受热均匀,这百抖茶名称也因此而来。云南凤庆的百抖茶,亦称土法功夫茶。因其制作颇费功夫而得名。有客至凤庆人家,主人就会一边烧水,一边将小茶罐放于火塘里预热至一定火候,即放入茶叶并快速抖动,以让茶叶在茶罐里翻腾。从茶叶发泡至微呈黄色,需有节奏地抖动上百次,直到浓郁的茶香扑鼻而来时,即冲沸水入罐(注入部分水,不满罐)。这时罐内发出嚓嚓声,茶汤化作茶沫、茶泡罩在罐口上下涨落,如此反复冲入沸水三、五次,至茶汤不溢出罐口为限,这茶香四溢的百抖茶就大功告成。百抖茶的功夫在于一个抖字。抖是百抖茶的关键。要注意的是,抖时罐始终不离火苗,且要不紧不慢地科,以让茶叶在罐中受热均匀,既不焦,也不夹生,这样制作出的百抖茶才能剔其涩苦味,而入口香气四溢,舒心爽口。凤庆百抖茶既是当地农村喜闻乐见的传统饮茶方法,又是当地群众用以治病的土方、良方。在百抖茶中滴入白酒几滴,可治风寒感冒;如加些焦糊的大米又可治痢疾;添上少许经火烧过的食盐,又可成为止泻的良方;而放入姜丝或姜片,又能治疗流感。凤庆百抖茶以其独特的制茶方式和浓郁的清香,成为凤庆县对外交往的一种别具特色的传统礼仪活动,当地经常以百抖茶的制作表演及百抖茶的品饮,招待各方来宾。

14.苗族虫茶

虫茶是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长安乡长安村的著名土特产,已有二百年的历史。相传清代乾隆年间,当地横岭峒一带的少数民族起义,被清军镇压后逃进深山。因一时无食物可充饥,无奈即采嚼灌木丛中的苦茶枝鲜叶为食,始嚼时感苦涩,食后觉回味甘甜,遂大量采摘,并用箩筐、木桶等储存起来。不料几个月后,苦茶枝叶被一种浑身乌黑的虫子吃光了,筐中、桶中只剩下一些呈黑褐色、似油菜籽般细小的渣滓和虫屎。人们惋惜之余,走投无路,被逼无奈,只得试探性地将残渣和虫屎都放进竹筒杯中,冲入沸水,只见顷刻间,泡浸出的褐红色茶汁,竟香味扑鼻,欣喜之下饮之,觉分外舒适可口,且清香甜美。从此,当地的苗族同胞们便刻意将苦茶枝叶喂虫,再用虫屎制作成虫茶,成为苗寨的一大特色条,至今风行。今日人们如到苗寨旅行,仍可品尝到风味独特的苗族虫茶。

15.江南水乡阿婆茶

江苏昆山周庄镇,历史悠久,自然环境独特。其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需舟辑的水乡文化积淀,使其饮食文化也独具一格。闻名遐迩的周庄阿婆茶,即是江南水乡的一种独特的茶道。

周庄人吃阿婆茶年代久远,始于哪一年则很难考证。直至今天,许多人家还保持着祖辈传下来的各式茶具,在现今周庄镇众多的明清建筑群中,有的曾是徽帮(安徽商人)的茶叶栈房,如徽帮茶商吴庆丰开设于清初。程义泰开设于乾隆年间的茶叶栈房,至今遗迹犹存。镇上的各种茶叶店、茶楼也有数十家之多。周庄的阿婆茶之所以称之为吃,而不是喝,是因在男女老少围座品茗时,必须佐以当地土产腌菜、酱瓜、酥豆和糖果等茶点。吃阿婆茶以侃和品尝茶点为主,说累了、吃咸了,才喝一口茶,润润喉咙。边吃边谈,说说笑笑,有茶有点,这便是阿婆茶。周庄中老年妇女较常见的喝茶方式,每天分早、午、晚三道茶。阿婆(家庭主妇)们边喝茶边做针线活,边聊家常,成为一种带有温馨水乡风韵的家庭社交,阿婆茶由此命名。当然喝茶时,主人必在桌上置放几碟土制小吃以佐茶。

在老一辈的周庄人中至今还保存着古老的喝茶方式--炖茶。村民们家中的陶质大水缸内存放用明矾漂洗过的洁净河水,吃茶时,将水舀入陶瓦罐中,放在风炉上用枯树枝烧沸,沏茶时用密封性好的盖碗或紫砂壶,放置茶叶后,先用少量沸水点好茶酿,盖盖,稍顷再冲入较多的沸水。这样泡出的茶汤,清香浓郁,甘洌爽口,色、香、味俱佳。

吃阿婆茶一般由街坊邻里轮流作东,定下日期后,由东家先在家中洗涤好茶具,摆设桌椅,备好各式茶点后四出邀请茶客。客人至后,主人热情招待,天南海北、海阔天空,边谈边吃,至吃过三开后,客人方可离席,辞别时一般都约定下次吃阿婆茶的东家和时间。

周庄人吃阿婆茶时,往往在谈山海经中互通市面、聊行情,不但能促进睦邻关系,也是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社交攻关,文化娱乐的一种方式。

周庄人还流行每年喝春茶。喝春茶(即每年春节期间饮茶)时,都从大年初一开始吃茶,每天更换一家东家,直至附近每一户人家都轮到才收场。举办春茶的主人,则要于清晨即去邻居家相邀,喊吃茶(喊是吴语邀请的意思)。

16.江南水乡吃讲茶

江南水乡历来流传一种古老的茶俗--吃讲茶。吃讲茶是在平民百姓间因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纠纷或矛盾,在双方争持不下时,既不愿私了,又不愿打官司解决时,为争吵双方举行的和解茶会。

吃讲茶时,由争斗中的双方约定日期至某茶楼吃茶评理,并邀请双方都信任的调解人(调解人亦即纠纷裁决人,一般都由社会上有名望、办事又公道、双方都信得过的长辈来担任)居中调停、评判,以化解双方的纠纷而握手言和。

吃讲茶有专门的程式。双方指定茶馆吃讲茶后,茶馆会为双方安排好座位,桌上一般放置两把茶壶(须壶嘴相对),此即示意有人在此吃讲条。待双方入座后,茶博士在壶中沏好茶,为当事人和调解人及陪吃茶的茶客各沏一碗茶。双方当事人边饮茶边各自申述自己的理由,或相互争论,过后可让双方陪吃讲茶的茶客们发表意见、看法,或评判、开导,最后由调解人判断谁是谁非,提出公断,并征求双方当事人对事端的处理意见,最后合议出妥善解决的中间意见。如吃讲茶的双方经调解后愿意和好,调解人即叫茶博士泡上一壶红、绿茶叶混合的茶汤,倒于双方碗中,双方皆须一饮而尽,以示和好。吃讲茶如经调解不成,则往往酿成凶斗。故清末民初,上海滩上有许多茶馆皆悬挂奉谕严禁讲茶的木牌以避祸端。

六、现代茶俗(各地茶馆)

茶馆之风,风靡中华而历久不衰。应该说,芸芸众生聚集茶馆,是因为茶馆是一最具平民性的公共娱乐场所。在茶馆中,文人墨客,清茶一杯,谈风论雅;芸芸众生,一茗在手,照样海阔天空。

历古以来,它既是平民大众纵横议论之所,又是三教九流汇集之地。道听途说,市井传闻,谈天说地,家事国事,为八方信息汇集之地,是社会生活的缩影。人们坐在茶馆除得到美的享受,还能受到平民文化的熏陶而有利于人情练达。

时至改革开放的今日,神州大地的茶馆、茶楼又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茶客日益增多,这再次说明了平民文化的旺盛生命力。同时,新时代的新的茶馆文化也正在形成、发展。

1.京都茶馆

北京是五朝古都,历来是中国的心脏。其茶文化当也集天下之大成。各种茶馆种类繁多,功用齐全,文化内涵极为深邃。

清代时,饱食终日的八旗子弟经常泡在茶馆中,消磨时光,而北洋政府和民国时期,各式茶馆又成了官僚政客、有闲阶层经常出没的场所。

北京的茶馆中大多供应香片花茶,兼售红绿茶。茶具则多为古盖碗茶。馆中备有象棋、谜语等供人消遣。

而当代北京的高档茶馆则装潢考究,陈设华丽。清一色的红木八仙桌,室内悬挂名人字画,服务小姐身着旗袍。茶客们边品茗边尝京式小吃,同时也可欣赏京剧、曲艺等充满传统文化韵味的节目。

(l)旧北京的茶馆

在旧北京时,茶馆有各种类型,常见的有:大茶馆、清茶馆、书茶馆、野茶馆和戏茶馆等。大茶馆:旧北京的大茶馆门面开阔,前堂后院,内部陈设考究,有的茶馆前还有空地,在空地上也置茶桌供茶客品茗、下棋、聊天。作家老舍笔下的《茶馆》,即是描写的此等茶馆。清茶馆:清茶馆以卖茶为主,专供生意人、手艺人集会聚谈生意、行情,互通信息及市民百姓进行民间互助储蓄抓会、摇会的喝茶场所。书茶馆:书茶馆一般文化气息较浓厚。每日两场评书开讲,书前卖茶,并兼售茶点、瓜子佐茶,开书后即不卖茶。野茶馆:野茶馆是设置于乡村野外的小茶坊,泥坯

土房、芦苇屋顶、上砌桌凳、砂包茶壶、黄沙茶碗。所沏茶色黑味苦,而饮茶环境则清雅幽静,富田园野趣,空气也清新自然。去野茶馆品茗,当然独富一份自然大成的情趣。戏茶馆:戏茶馆是设有专门的戏台,让茶客喝茶。看戏带小吃的茶馆。

(2)当代北京的茶艺馆

改革开放以来,各种茶馆、茶艺馆在京城兴起,下面介绍几家著名的茶艺馆:五福茶艺馆位于地安门大街的京城五幅茶艺馆,早在1994年就开门迎客,是京城文化茶社的先行者,也是北京第一家引进潮州功夫茶和台湾功夫茶的茶艺馆。茶馆分二层。一层售茶,二层品茗。环境布置均极为幽雅,室内装饰是融入了日本茶室风格的古典中式布置。进门即见高悬着日本茶道精神的和、敬、清、寂的茶道匾,并不时地播放清幽淡雅的背景音乐,呈现一般浓郁的文化气息。五福茶艺属南派、南方的饮茶习俗。茶具茶叶与北方不同。服务小姐一律身着中式旗袍。茶馆内供应中高档茶叶,用现代纯净水烹沏。茶客一边品茗,一边可欣赏服务小姐那揉和了日本、台湾和潮州功夫茶的茶道表演。茶馆的氛围显得温馨高雅,别具一格。而其康宁、富贵、好德、长寿、善终的五福观即使在当今,也颇具韵味。北京老舍茶馆著名的北京老舍茶馆,环境典雅,陈设古朴。漏窗茶格、玉雕石栏,顶悬华丽宫灯,壁挂名人字画,清式的桌椅,充满了传统的京式风味。茶馆一侧的廊沿设置专门的雅座。男女服务员身着长衫、旗袍,提壶续水、端送茶点,穿梭不停。在上下午还售卖饭菜。入晚茶馆还有北京琴书、京韵大鼓、口技、快板。京剧昆曲票友彩排等文艺表演,为茶客添兴助乐。老舍茶馆的茶客来自全国各地,甚而外国友人,也纷纷在老舍茶馆领略传统的中华茶馆风情。据说,老舍茶馆是从前门售二分钱一碗的北京大碗茶起家发展而成的。故至今该茶馆经理还在老舍茶馆的金字牌匾旁立一老二分的铜牌,意曰不忘二分一碗的大碗茶。该馆至今仍在前门设摊售卖大碗茶,以方便群众。这也是现代企业的广告意识,是重视广告

效应的一种反映。京式小茶馆在茶馆应运而生的当今,位于北京和平门外的一条陋巷里还开设了一家地道的京式小茶馆,颇有特色。该茶馆按旧北京书茶馆的样式布置,陈设较为古朴。在窄小的屋内挤放着六张八仙桌,还在屋角一隅设置了演双簧的专用案子。馆内供应三个等级的茉莉花茶,分别为三元、五元和十元一杯。该茶馆的特色是身处陋巷,幽雅僻静。顾客入内点茶后可不受时间限制随意品斟,随饮随续开水;而来客则大都为在京的老外和在校的大学生们。除品茶外,可欣赏北方曲艺表演以助茶兴,文化气息浓厚,有旧京式风味。

2.成都茶馆

我国历来有最大的茶馆在四川、四川最大的茶馆在成都的说法。旧时成都最大的茶馆有三厅、四院之巨,设茶位达一千余只之多,蔚为壮观。

成都人喜爱喝茶,茶民之普及、嗜茶之程度超过了驰名中外的产茶大省、四川的紧邻--云南省。成都人早起清肺润喉清茶一碗;酒后饭余消食除腻清茶一碗;劳作之余解乏提神还是清茶一碗;三二至好海阔天空也是清茶一碗;亲朋邻里消释纠纷当然也是清茶一碗。

成都无论市区、乡镇、闹市、野外,大者茶馆,小者茶摊,比比皆是。仅有音乐伴茶的音乐茶座就有数百家之多。直至现代生活快节奏的今天,成都人的闲气仍在,好茗依旧。据说每年消耗的茶叶数量就达数万吨之多。

(1)旧成都的老茶馆

成部旧有很多老茶馆,大多为老年人占据。清晨就有顾客光顾,有的老人一边喝茶,一边还叨着一米长的烟杆。烟头熄了,将打火机揿在地上,似钓鱼似地再行燃点。喝茶时还可旁若无人地朝地上吐口水,且可光着膀子在茶馆内喝,煞是优闲。这老茶馆内人员嘈杂,均来自五湖四海,一般都互不相识。龙门阵一起摆,茶钱各自付。兴之所至,天文地理、古今中外、街谈巷闻、国家大事,无话不谈,喝完讲完,各奔东西。

成都的老茶馆朴素自然、古色古香,别有一番情趣。茶客一到,茶博士应声而至,主随客便,泡上一壶香茗清淡,经济实惠。店内还不时有刮脸、扦脚、梳辫子等手艺人待客。馆内家具大多为竹椅。四川多竹,因地制宜。也有藤椅。而所用茶具一般都用四川式盖碗。那碗盖用于搅合茶叶,茶碗置茶托中。茶过三巡,往靠背竹椅上一靠,比之广州茶楼的高背椅、红木椅、沙发更觉舒服惬意,悠闲自在。在成都茶馆喝茶有一股浓浓的人情味。花一杯茶钱可消磨一整天,如中途有事需暂时离开,走时只须将茶盏盖揭开放于坐椅上,店家即不会收茶,茶客也不来占座。茶客们在茶馆泡多久也无人厌弃,不会遭人白眼,这是与广州茶楼截然不同之处。成都的茶馆只是吃茶,不供应饭菜,佐茶也只是瓜子、花生,也与广州的茶楼不同。

(2)成都的新茶馆

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使社会生活起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对社会的各个层面都有所触动,而深知成都人永远都需要一个从容饮茶聊天的场所的成都广大商家,即不失时机地捕捉商机,故各种高档茶坊也纷纷应运而生。茶馆的装修动辄数十万、上百万,装饰得似皇家宫殿,富丽堂皇。室内均为西洋陈设,茶具典雅,席间还播放轻音乐,弹奏的是钢琴。装饰如此豪华,当然茶价也随之大增。茶品已非往日的三花(三级茉莉花)之类的档次,饮一杯茶少则十几元,多则几十元,甚而还分男士茶、女士茶。茶客则以年轻人为主。西装一族、出入自若,穿着大多时髦、漂亮。相约而聚,饮茶间谈情说爱、洽谈生意、业务策划、信息交换,皆有备而来,成为一种新茶俗。而

茶馆氛围也为之大变,物欲外露,生意人习气弥漫,缺乏了往日老茶馆的那份闲情逸致。成都现今的三江茶社已成为成都人洽谈生意。传递商业情报的信息中心。某些专事长途贩运的业主就经常在该茶社签订君子协定。而成都人民公园内的紫藤阁茶厅,则为当地文艺界人士的雅集之地。茶厅中经常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艺术讲座及文学辅导,成为了青少年校外学习的好去处。在当今的成都,甚而还有一些文人作家们将文章拿到茶馆中来写作,贪图茶馆中冬暖夏凉的舒适环境。有的文学青年也往往邀上三二知己好友去现代茶馆开神仙会。也有准备参加各类考试的学生,去茶馆喝茶醒脑,复习功课。在成都有五百多座位的悦来芳音乐茶厅,每天从天不亮开始营业至晚间十点过后,仍是人满为患,座无虚席,且为清一色的年轻一族,成为新时代出现的新茶俗。不但是新茶馆,即使是成都的老茶馆现今也都改换门庭。高背桌椅依旧,排放却有了新的阵法。与过去不同的是都是一排排整齐地码放,且一律朝向里间摆放着的电视机。入晚,黑压压一片坐满了打工一族,民工们化上块把钱,可在茶馆中悠闲地喝茶看录像。

(3)成都喝茶的三件套

成都地方的喝茶习俗,对于茶具历来用三件套,即茶盏、茶盖、茶托三位一体的盖碗茶。

成都茶馆沏茶一般不用茶壶,用宜兴紫砂壶泡茶则更不多。一般茶盏、茶盖用景德镇的瓷器,而茶托则用锡制品,冲水的铜壶为铜质茶壶。用这一系列茶具泡成的茶汤,其色香味形处处到位,可谓地道的正宗川,饮来清香宜人。

3.广州茶馆

广州人在家饮茶与潮州人有所不同,一般均用大壶大杯。有客来敬茶也形式简便。茶斟满后,待客人饮完后方再续水。但广州人日常在家中烹茶待客的较少,大多热衷于上茶楼饮茶,且乐此不疲。

(1)广州茶楼的饮茶

广州人上茶楼,要分早、午、夜三茶。其中以饮早茶为多,风气最盛,人数也最多。广州人饮茶不论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从清晨四点多钟起就有众多茶客,陆续至各茶楼门前等开张。全市数百家茶楼常常坐无虚席,人满为患。茶客进茶楼后,可自择座位。其时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服务小姐,会在茶楼内笑脸相迎茶客们。

名人谈说之茶叶知识


我国的茶文化知识有着悠久的历史,茶叶在古代的时候就已成为文人骚客行道雅志之物,许多名人都与茶有着不解之缘。

唐代初唐四杰卢照龄之嫡孙卢仝是当时有名的茶仙,他创造的茶诗成为茶界的千古绝唱。《七碗茶歌》以生动的描写体现喝第一碗茶道第七碗茶的不同感受,步步为营,传神达意,传达了宽广、潇洒、奇妙的精神境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茶人。《七碗茶歌》流传到日本后,影响了其茶道精神。

说起,西山茶,广西桂平人民都记得毛主席与西山茶的故事。在唐代的时候,西山茶就成为名茶享誉各地。但到了民国时期,西山茶产量减少,成为稀少的珍品。解放时期,西山茶产业走向复苏。为了表达对毛主席的感激和尊敬之情,将收获的西山茶精选了2斤寄给了毛主席。毛主席非常高兴,让秘书室寄了一封鼓励信给那位法师,肯定了法师为西山茶生产做出的贡献,鼓励桂平人民今后更要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满足人民的茶叶需求。毛主席的高张远瞩鼓励了当地的人民发展茶产业。西山茶茶有佳味,色泽青黛,汤色明亮碧澄,口味绝佳。

美国总统尼克松也与龙井茶有着一段不得不说的故事。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在宴会中尝到了一道美食龙井虾仁称赞连连。友好的杭州人民因为尼克松总统对西湖龙井的喜爱寄了一包龙井给他。杭州不仅有美景,更有好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西湖龙井从此成为了美国人民心中最独特的联系纽带。

现代国际知名导演张艺谋拍摄了《印象大红袍》,以震撼人心的表演带给观众一个美妙的武夷美景和武夷茶文化。

中国茶叶基础知识


中国茶叶:基本茶类,再加工茶类

基本茶类:

一、绿茶:基本工艺流程:杀青揉捻干燥

⑴炒青绿茶:长炒青眉茶(炒青、特珍、珍眉、风眉、秀眉、贡熙等)

圆炒青珠茶(珠茶、雨茶、秀眉)

细嫩炒青(龙井、大方、碧螺春、雨花、松针等)

⑵烘青绿茶:普通烘青(闽烘青、浙烘青等)

细嫩烘青(黄山毛峰、太平猴魁、高桥银峰等)

⑶晒青绿茶:(滇青、川青、陕青等)

⑷蒸青绿茶:(煎茶、玉露等)

二、红茶:

小种红茶(正山小种、烟小种等)

工夫红茶(滇红、祁红、川红等)

红碎茶(叶茶、碎茶、片茶、末茶)

三、青茶:

闽北乌龙(武夷岩茶、水仙、大红袍、肉桂等)

闽南乌龙(铁观音、奇兰、黄金桂)

广东乌龙(凤凰单枞、凤凰水仙、等)

台湾乌龙(洞顶乌龙、包种等)

四、白茶:白芽茶(银针等)

白叶茶(白牡丹、供眉等)

五、黄茶:黄芽茶(君山银针、蒙顶黄芽等)

黄小茶(北港毛尖、沩山毛尖、温州黄汤等)

黄大茶(霍山黄大茶、广东大叶青等)

六、黑茶:湖南黑茶(安化黑茶等)

湖北黑茶(蒲圻老青茶等)

四川边茶(南路边茶、西路边茶等)滇桂黑茶(普洱茶、广西六堡茶等)

再加工茶类:

花茶(茉莉花茶、珠兰花茶、玫瑰花茶等)

紧压茶(黑砖、茯砖、花砖、方茶、饼茶)

萃取茶(速溶茶)

新娘茶俗大全解


女婿茶姑娘若未出阁,来串门的小伙子就会特别多。因此,姑娘家要备好茶,待有客人来时招待来客中的未来女婿。

亲家母茶女儿出嫁后的第三天,父母亲都要去看望女儿,这就是所谓的望朝。望朝时,身为父母亲要随身携带一些茶、烘青豆、橙子皮伴野芝麻等等东西,这种茶称为亲家母茶。

新娘子茶望朝之后,婆婆要到新娘子的娘家去请亲家的亲朋好友和长辈们到新娘子家来喝茶,娘家人这就是去喝新娘子茶了。

请新娘子茶姑娘出嫁后,家里的亲朋好友和要好的邻里,一般都要请新娘子去自家喝茶。如果是远亲,可以在过年正月的时候,邀请新娘子,也可以新娘子回娘家做头趟客时补请。

三碗茶按照中国传统习俗,春节期间,难免亲朋好友要互相拜访,有客到来时,通常女主人须先给客人端上一碗甜茶,并送上祝福语,如:吃了这碗甜茶,年年生活甜如蜜之类的。然后乘上一碗烘青豆加胡萝卜丝的咸茶,再后泡上一碗细嫩的香绿茶,配上一些小茶点。

打茶会村里一些年轻的嫂嫂、年长的婆婆每年在本地村坊里,相互请喝茶3--5次。当地人称打茶会。一般,事先都会约好到哪家喝茶。主人在约好的那天下午,就劈好柴,洗净茶碗和专煮茶水的茶罐,在家等候着邻里姐妹们的到来。客人一来到,主人就拿出她们珍藏在家中用石灰缸、甏、罐装的细嫩芽茶,撮上一撮放在茶碗里,并加入各色佐料,再冲入沸水,双手一碗碗地端到客人面前。花花绿绿的茶汤,边品茶边拉家常。她们之中,有的拖儿带女,有手拉孙儿孙女的,有边做针线活边品茶的,淡笑风生,热闹非凡,很有意思。

中国历史名茶大全


唐朝名茶

顾渚紫笋,阳羡茶,寿州黄芽,靳门团黄,蒙顶石花,神泉小团,昌明茶、兽目茶,碧涧、明月、芳蕊、茱萸,方山露芽,香雨,楠木茶,衡山茶,东白,鸠坑茶,西山白露,仙崖石花,绵州松岭,仙人掌茶,夷陵茶,茶芽,紫阳茶,义阳茶,六安茶,天柱茶,黄冈茶,雅山茶,天目山茶,径山茶,仙茗,腊面茶,横芽、雀舌、鸟嘴、麦颗、片(鳞)甲、蝉翼,邛州茶,泸州茶,娥眉白芽茶,赵坡茶,界桥茶,茶岭茶,蜀冈茶,庐山茶,唐茶,柏岩茶,九华英,小江园,剡溪茶,歙州茶,邕湖含膏

宋朝名茶

顾渚紫笋,阳羡茶,日铸茶,瑞龙茶,谢源茶,双井茶,雅安露芽、蒙顶茶,临江二津,袁州金片,青凤髓,纳溪梅岭,巴东真香,龙芽,方山露芽,五果茶,普洱茶,鸠坑茶,瀑布岭茶、五龙茶、真如茶、紫岩茶、胡山茶、鹿苑茶、大昆茶、小昆茶、焙坑茶、细坑茶,径山茶,天台茶,天尊岩页茶,西庵茶,石笕岭茶,雅山茶、鸟嘴茶,宝云茶,白云茶,月兔茶,花坞茶,仙人掌茶,紫阳茶,信阳茶,黄岭山茶,龙井茶、虎丘茶、洞庭山茶、灵山茶、沙坪茶,邛州茶,峨眉白芽茶,武夷茶、卧龙山茶、修仁茶

元朝名茶

头金、骨金、次骨、末骨、粗骨,泥片,绿英、金片,早春、华英、来泉、胜金,独行、灵草、绿芽、片金、金名,大石枕,大巴陵、小巴陵、开胜、开卷、小开卷、生黄翎毛,双上绿芽、小大方,东首、浅山、薄侧,清口,雨前、雨后、草子、岳麓,龙溪、次号、末号、太湖,子名,仙芝、嫩蕊、福合、禄合、运合、庆合、指合,龙井茶,武夷茶,阳羡茶

明朝名茶

豪顶石花、玉叶长春,顾渚紫笋,碧涧明月,火井、思安、芽茶、家茶、孟冬、甲,薄片,真香,柏岩,白露,阳羡茶,举岩,阳坡,骑火,都广濡、高株,麦颗、鸟嘴,云脚,绿花、紫英,白芽,瑞草魁,小四岘春,茱萸、芳蕊、小江团,先春、龙焙、石崖白,绿昌明,苏州虎丘,苏州天地,西湖龙井,皖西六安,渐江天目,罗峤茶,武夷岩茶,云南普洱,歙县黄山,新安松罗,余姚瀑布茶、童家岙茶,石埭茶,瑞龙茶,日铸茶、小朵茶、雁路茶,石笕茶,分水贡芽茶,后山茶,天目茶,剡溪茶,雁荡龙湫茶,方山茶

清朝名茶

武夷岩茶,黄山毛峰,徽州松罗,西湖龙井,普洱茶,闽红工夫红茶,祁门红茶,婺源绿茶,洞庭碧螺春,石亭豆绿,敬亭绿雪,涌溪火青,六安瓜片,太平猴魁,信阳毛尖,紫阳毛尖,舒城兰花,老竹大方,泉岗辉白,庐山云雾,君山银针,安溪铁观音,苍梧六堡茶,屯溪绿茶,桂平西山茶,南山白毛茶,恩施玉露,天尖,政和白豪银针,凤凰水仙,闽北水仙,鹿苑茶,青城山茶、沙坪茶,名山茶、雾钟茶,蛾眉白芽茶,务川高树茶,贵定云雾茶,湄潭眉尖茶,严州苞茶,莫干黄芽,富阳岩顶,九曲红梅,温州黄汤

品茶论道,茶文化图片大全


中国乃礼仪之邦,品茶待客是中国高雅的社交娱乐活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品味的是茶的意境,感悟的是人生之道。

1、中国茶文化是中国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支,烙下了中华民族的气质。茶道,吸收并融合了中国儒、道、佛三家的思想,品茶赏茶,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为人处世的态度。

2、所谓“从来茶道七分满,留下三分是人情”,倒茶时,一般只倒七分满,如此水才不会溢出来烫伤手,这体现儒家中庸之道,做事说话不要做尽说绝,留下三分余地,于人于己都是有利的。

3、爱茶之人喜欢以茶会友,与志同道合的人煮茶论道,品茶言欢。茶如人,只有通过细细品尝,层层品鉴,方得其真实品性。

4、泡茶饮茶工序之多,要求之严。烫壶、置茶、温杯、高冲、低泡、分茶、敬茶、闻香、品茶,一道道严谨的茶序,只有真正静下心来,有充裕的时间,方能泡好一壶好茶,品上一杯香茗。

5、主人在陪客人饮茶时,若是客人杯中的茶水饮半后,应及时斟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

中国古代茶对联大全


中国宋代茶对联(1)春风解恼诗人鼻;非叶非花自是香。 (杨万里)(2)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 (苏轼)(3)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杜耒)(4)磨成不敢付僮仆;自看雪汤生玑珠。 (苏轼)(5)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洁。(苏轼)(6)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文同)(7)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大碗茶。 (苏轼)(8)青灯耿窗户;设茗听雪落。(陆游)(9)茶映盏毫新乳上;琴横荐石细泉鸣。 (陆游)(10)寒涧挹泉供试墨;堕巢篝火吹煎茶。(陆游)(11)更作茶瓯清绝梦;小窗横幅画江南。(陆游)(12)长安酒价减千万;成都药市无光辉。(范仲淹)(13)银瓶泻油浮蚁酒;紫碗铺粟盘龙茶。(苏轼)(14)春烟寺院敲茶鼓;夕照楼台卓酒旗。(林逋)(15)茶鼓适敲灵鹫院;夕阳欲压赭圻城。(陈选)(16)寒泉自换菖蒲水;活火闲煎橄榄茶。(陆游)(17)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范仲淹)(18)小石冷泉留翠味;紫泥新品泛春华。(梅尧臣)(19)样叠鱼鳞碎;香分雀舌鲜。(佚名)(10)绿甲蝉膏泛;红丁蟹眼遮。(佚名)(21)舌本芳频漱;头纲味最佳。(佚名)(22)瀹泉尝玉茗;泼乳试金瓯。(佚名)(23)茶甘酒美汲双井;鱼肥稻香派百泉。(黄庭坚)(24)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佚名)(25)兼然幽兴处;院里满茶烟。(佚名)(26)吟诗不厌捣香茗;乘兴偏宜听雅弹。(佚名)(27)茶香高山云雾质;水甜幽泉霜当魂。(佚名)(28)心随流水去;身与风云闲。(佚名)

中国元代茶对联(1)茶鼎夜烹千古雪;花影晨动九天风。 (黄镇成)(2)欲试点茶三味手;上山亲汲云间泉。 (韩奕)(3)入社陶公宁止洒;品泉陆子解煎茶。 (韩奕)(4)玉杵和云春素月;金刀带雨剪黄芽。 (耶律楚材)(5)舌底朝朝茶味;眼前处处诗题。(张可久)(6)诗床竹雨凉;茶鼎松风细。(张可久)(7)乘兴诗人棹;新烹学士茶。(张可久)(8)媚春光草草花花;惹风声盼盼茶茶。 (张可久)

中国明代茶对联(1)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清茗酬知音。(佚名)(2)待到春风二三月;石炉敲火试新茶。 (魏时敏)(3)卧云歌德;对雨著“茶经”。(詹同)(4)小桥小店沽洒;初火新烟煮茶。(杨基)(5)蚕熟新丝后;茶香煮洒前。(杨基)(6)花沟安钓艇;蕉地著茶瓯。(德祥)(7)春风修禊忆江南;洒榼茶炉共一担。 (唐寅)(8)寒灯新茗月同煎;浅瓯吹雪试新茶。 (文征明)(9)草堂幽事许谁分;石鼎茶烟隔户闻。 (浦瑾)(10)平生于物之无取;消受山中水一杯。(孙一元)(11)加起炊茶灶;声闻汲井瓯。(吴兆)(12)幽人采摘日当午;黄鸟流歌声正长。(佚名)(13)竹灶烟轻香不变;石泉水活味逾新。(蓝仁)(14)冷然一啜烦襟涤;欲御天风弄紫霞。(潘允哲)(15)济入茶水行方便;悟道庵门洗俗尘。(周杏村)(16)闲是闲非休要管;渴饮清泉闷煮茶。(选自《金瓶梅》)(17)风流茶说合;洒是色媒人。(选自《金瓶梅》)

中国清代茶对联(1)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郑板桥 镇江焦山吸江楼)(2)花笺茗碗香千载;云影波光一楼。(何绍基)(3)一瓯解却山中醉;便觉身轻欲上天。 (崔道融)(4)味为甘露胜醍醐;服之顿觉沉疴苏。 (葛长庚)(4)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 (郑板桥 四川青城山天师洞联)(5)国不可一日无君;君不可一日无茶。 (乾隆与大臣联)(6)竹露松凤蕉雨;茶烟琴韵书声。(张鳌)(7)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郑板桥)(8)烹调味尽东南美;最是工夫茶与汤。 (冼玉清)(9)试院煎茶并饮甘泉一勺水;,仙潭分竹常平苦海万重波。(王师俭)(10)润畦舒茶甲;暧树拆花枪。(黄遵宪)(11)拣茶为款同心友;筑室因藏善本书。(张延济)(12)白菜青盐糁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郑板桥)(13)墨兰数枝宣德纸;苦茗一杯成人窑。(郑板桥)(14)楚尾吴头,一片青山入座;淮南江北,半潭秋水烹茶。(郑板桥)(15)山光扑面因朝雨;江水回头为晚潮。(郑板桥)(16)雷文古泉八九个;日铸新茶三两瓯。(郑板桥)(来源:zhanshifujian)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