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冈茶的历史

发布时间 : 2021-12-22
点茶的历史 茶的来源历史 茶的发展历史

点茶的历史。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凤冈茶的历史”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茶香幽远,穿越历史长河。

汉:司马迁在《史记》中载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当时汉武帝刘彻派唐蒙通夜郎,打通闭塞的西南。唐蒙进入夜郎,看到当地市场上有茶叶、蜂蜜等物品交易;夜郎王对唐蒙说,这里茶叶最热闹,唐蒙出使夜郎,其茶叶才得以与外界交流。现凤冈夜郎古甸犹存。

唐:唐初在西南设行政区域夷州,有效管理夷人,夷州产好茶,用茶叶进贡朝廷,人称贡品,受到茶圣陆羽称赞,并在其《茶经》中称: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这里的夷州,就是今凤冈境内。

宋:乐史在《太平寰宇记》中记夷州、播州以茶为土贡,说明夷州茶已成为当时的主要贡茶产地。

清:《梅簃随笔》载:龙泉产云雾芽茶,色味双绝,远胜石门芽茶;《贵州通志》记录:石阡茶皆为贡品,近龙泉、镇远,各山间有。

专家:凤冈茶富锌富硒有机,三合一,品质独特,全国仅有。茶汤浓酽,滋润生活。

在凤冈走亲访友,首先淡茶相敬;一日三餐,餐餐有油茶,无茶不成礼,无茶不就餐。可见茶已成为凤冈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淡茶有顶罐、烧锅茶、罐罐茶、冲泡茶四种。顶罐茶是将顶罐悬在三角架上,在顶罐中加水,然后在下面用柴火烧,待水烧开后,加入茶叶,这种喝法多半是上年纪的老人边烧茶喝边抽旱烟,或唱茶歌,休闲自得。烧锅茶是用大铁锅先将水烧开,置入茶叶,煮沸即可,适用于劳作现场和村民干活前烧一大壶提上山解渴。罐罐茶是用沙子罐装水在柴火中煨,待水沸腾后再加入适量茶叶,这种茶比烧锅茶更浓香。冲泡茶就是当今常用的开水泡茶。

油茶是村里人必喝的一种茶。油茶的制作很讲究,先将茶叶置入油锅中煎黄,将煎黄的芝麻、花生、黄豆、花椒、核桃仁等食品放入油锅中,加入少量水,用小火熬煮,边煮边磨,磨成茶浆。再根据人员多少加水,煮沸即可。在油茶中可加入面条、糯米、鸡蛋、汤圆等,做成油茶面、油茶稀饭、油茶鸡蛋、油茶汤圆等。

在民间礼仪中,茶用途很广。如:小伙姑娘要成亲,就需行开口茶、定亲茶、过门茶三道程序才能结婚。

首先是开口茶。男方用红纸折成两个正方形的纸盒,表示正规恋爱和好事成双,每个纸盒内装茶叶各四两,以示四季发财。这不是普通的茶叶,必须由男方的母亲在阳雀刚开口叫后摘的茶,摘茶时要边采边唱:阳雀叫唤贵贵扬,摘斤茶叶相姑娘。相个姑娘当媳妇,孝敬公婆爱儿郎。阳雀叫唤贵贵扬,张张茶叶嫩汤汤,保准媳妇乖又亮,赛过她的爹和娘。不会唱这歌的母亲还得请人教会。否则儿子大了谈媳妇不顺利。媒人拿着茶叶去女方家,若女方的家长将茶叶收下,并将这茶叶抓一把来熬油茶给媒人喝了,就表示姑娘愿意和小伙子谈恋爱,双方的家长就同意孩子们往来。反之,则不同意开亲。

其次是定亲茶。男方用同样的纸盒装两盒茶叶,每盒茶叶装六两,表示六六顺,除此外,还要给女方买几套衣服和一对玉镯,同时根据女方亲戚的多少,每户送2至3斤条形状的猪肉(俗称条方)。然后约定一个双数日期,请人帮忙抬到女方家。姑娘若亲自出门迎礼,并当即将这茶叶熬油茶给大家喝了,则表示婚事定下来了。

第三道是过门茶,也称改口茶。即小伙子与介绍人一道去姑娘家,与姑娘族门中的堂公伯叔、哥嫂弟妹和亲戚相认,改口称呼,姑娘喊什么,小伙子就跟着喊。这一次用红纸折成三角状纸盒,每盒装茶叶二两,还要买12串火炮到女方家去放,表示改口茶后月月红。从此,男女双方便可随时往来,择日结婚了。

此外还有启蒙茶、谢师茶、造屋茶、祭祖茶等。

茶文化精选阅读

凤冈采茶调的魅力


凤冈县是中国富锌富硒有机茶之乡,茶的存在给这方人民的生活带来了甜蜜,人们敬茶为神,顶礼膜拜,正因为有了这种膜拜,才创造了以茶为主题的茶灯。在精神生活贫乏的过去,凤冈先民们以茶灯为载体,寄寓他们对神灵、生命、生活、爱情的向往和崇拜。茶灯也叫花灯,它是传说中360种灯戏的主角戏,有着与傩戏一样厚重的文化积淀和内涵,傩戏往往是祭祀时所用,而茶灯则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与人们的生活、思想、意趣密切相连。

凤冈茶灯的悠久也证明凤冈人种茶历史的久远。该戏种乐器以打击乐器为主,道具主要是纸糊灯笼,表演者最初是两人,一旦一丑,与东北的二人转略有相同,丑者叫干哥(或叫茶老),旦者叫幺妹(或叫唐二)。表演时幺妹头扎假发辫,包头巾着花裙,右手执绸边花折扇,左手执彩巾。丑角干哥则反穿皮袄,扎腰带,头戴瓜皮帽,右手执大蒲扇。干哥表演时作半蹲状,紧紧围绕幺妹迂转,两者动作夸张而滑稽。当然根据场地的需要,也有三人或多人表演的。其表演程序依次为采茶、散(卖)茶、倒茶、谢茶、团茶,每一节都由采茶调配合舞姿完成,两者相互辉映,甚是优美。其唱腔以吼唱为主,高亢激烈之音体现了大山人的性格和苍拙。特别是采茶调,多以七字成句,常常把农村生产生活中人们熟知能详的事物和景象融入歌词中,显得质朴而得体。语句侧重于叙事,内容涉及到乔迁高升、婚丧嫁娶、时事轶闻、爱情婚姻,打情骂俏、挖苦取笑、攀比学问等,音调韵律上也很讲究,其立意平实,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

采茶调也叫十二月采茶调,一月一唱,一月一节,但每节之间的故事却有着内在的联系,把十二个月的内容联袂起来,其实就是一首叙事长诗。譬如:正月采茶正月梭,情妹打扮赛嫦娥。上身穿的红罗衫,下穿罗裙满地梭。梭在这里是虚词,由于方言的特点,在此调中出现易于传唱。这一节内容定调为爱情,仅28个字,将一个赛嫦娥的情妹刻画在人们面前。接着是二月采茶二月梭,燕子衔泥来砌窝。燕子衔泥窝砌起,飞进飞出在唱歌。三月采茶三月梭,蜜蜂飞往花园过。花见蜜蜂开颜笑,好比情妹会情哥。这节采用比兴的手法,由蜜蜂起兴,寓意着情哥情妹的相欢时光,如蜂蜜一样。四月采茶四月梭,蚊虫蚊虫实在多。许郎一铺红罗帐,不准蚊虫咬情哥。情妹暗许情哥一铺红罗帐,其意思并非担心心上人被蚊虫叮咬,实则是暗许终身。这一节妙就妙在见爱不说爱,见情不说情,足可见采茶调的含蓄之美。五月采茶五月梭,一对龙船江中过。大船载的是情妹,小船载的是情哥。这一节显然是情妹出嫁情哥出迎时的场景描写。采茶调的唱腔和字数是统一的,其内容要按需要而进行改变,如有一首流传甚广的十二月采茶调是这样的:

正月采茶是新年,借奴金簪点茶园。

点得茶园十二亩,当官写字慢交钱。

二月采茶茶发芽,姐妹双双去采茶。

姐采多来妹采少,采多采少转回家。

三月采茶茶叶青,姐在房里绣手巾。

西边绣起茶花朵,当中绣起采茶人。

四月采茶茶叶长,耽搁田中铧牛郎。

铧好田来秧又老,栽得秧来麦又黄。

五月采茶茶叶团,茶树脚下老龙盘。

烧钱化纸敬土地,青苗土地保平安。

六月采茶热茫茫,上栽杨柳下栽桑。

多栽桑树养蚕子,又栽杨柳好歇凉。

七月采茶茶叶稀,姐在房中坐高机。

织得绫罗与绸缎,与郎织件采茶衣。

八月采茶茶花黄,风吹茶花满地香。

大姐采来给二姐,早茶没有晚茶香。

九月采茶是重阳,重阳泡酒满缸香。

家家造有重阳酒,三杯美酒祭重阳。

十月采茶过大江,脚踏船头走忙忙。

脚踏船头江中去,卖完细茶转回乡。

冬月采茶冬月冬,十担茶籽九担空。

十担茶籽空九担,采茶娘子枉费工。

腊月采茶空一年,背包打起讨茶钱。

你把茶钱交与我,今年去了等来年。

音韵和畅,简明清逸,调子中以两个采茶女采茶为主线,娓娓而诉,在该长调中第七节,隐约出现对爱情的描写,这种隐约的出现足可证明采茶女在封建礼数压抑下对爱情的向往和憧憬。当然采茶调中也有对爱的追求大胆而直率的。一月采茶忙忙走,紧紧拉着妹的手。看着情妹忙得很,心中有话难开口。二月采茶茶叶青,情妹对我起二心。本想挨拢说句话,情妹给我一脚筋。三月采茶热茫茫,约妹卖茶去赶场。一不注意亲个嘴,那个滋味当吃糖通俗而不伤大雅,大胆而不失情趣,表现手法轻快而跳跃,把采茶男女的自由恋爱刻画得入木三分。

十二月采茶调中也有借喻历史典故咏古诵今的,充满学问和说教,涉及广泛,通常也是一月一事,一节一例,不妨择录几节与读者共赏:三月采茶茶叶青,红娘捧茶奉张生。张生拉住莺莺手,莺莺抿嘴笑盈盈。寥寥28字将一部《西厢记》刻画得淋漓尽致,特别是第四句将崔莺莺的古典之美描绘得叫人叹绝。四月采茶茶叶长,韩信追赶楚霸王。霸王逼死乌江上,韩信功劳不久长。楚汉分争在这节采茶调中显得十分悲怆,给为大汉江山立下汗马功劳的韩信进行了概括,让人读后不禁为英雄的生死长叹一声。五月采茶五月团,曹操人马下江南。孔明曾把东风借,庞统先生献连环。这节讲的三国赤壁之战,采茶调中没去刻画宏大激烈的战场,而是将在此役中两个谋士借东风、连环船的破曹良策进行点击,不得不感叹此调创作者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娴熟掌握。

采茶调中的卖茶调别具风格,讲述了采茶人卖茶之艰辛。

正月卖茶到浙江,三亲六戚走忙忙。

三亲六戚忙忙走,买个物什送茶娘。

二月卖茶到武当,偶遇武当算命郎。

娘子忙把命来算,这张八字比我强。

三月卖茶到湖北,湖北气候太炎热。

天气炎热要防病,路边冷水喝不得。

四月卖茶四川过,峨眉山上神像多。

十八罗汉两边坐,求神拜佛念弥陀。

五月卖茶茶满山,走到湖广买绸缎。

将钱买些回家转,给郎缝件采茶衫。

六月卖茶到河南,河南地势最平坦。

河南尽是平坦路,挑担茶叶跑得欢。

七月卖茶到广东,广东骡马实在凶。

手牵骡马声声叫,五凤楼前抖威风。

八月卖茶到陕西,陕西烧酒古来稀。

郎饮一杯茶山去,妹饮一杯绣茶衣。

九月卖茶到海边,海边海马闹喧天。

海边海马喧天叫,飞得过海是神仙。

十月卖茶到福建,福建烟叶最有名。

哥哥吃竿解愁闷,妹妹吃竿提精神。

冬日卖茶到云南,哥在云南好找钱。

有钱就有男子汉,腰中无钱到处难。

腊月卖茶回贵州,贵州尽是茶山丘。

采茶姑娘茶山去,遍地茶叶绿油油。

遍走天下,足行四海,可见采茶人卖茶之累,同时也折射了许多生存哲理。

古调虽自喜,今人多不弹。茶灯及采茶调这种淳朴而厚重的民间文化,在精神生活丰富的今天,逐渐被人们疏远甚至遗忘了。除了一些高龄的灯头(茶灯艺人)偶尔即兴唱几句外,已不再被人传唱。面对这枝逐渐凋谢的艺术之花,我们唯一的选择是抢救和挖掘。今天凤冈县委、县政府又响亮地提出了打造中国西部茶海的战略口号,这样看来,葱郁的茶海间应该又将响起婉转悠扬的采茶歌声了。

凤冈茶产业向集群化迈进


近年来,凤冈县出台50条优惠政策,每年拿出上千万资金,加大对茶叶龙头企业的支持,鼓励茶叶企业做优做大做强品牌,使锌硒系列品牌茶先后获得24块金牌,黔风有机茶业公司成为2008年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仙人岭有机茶叶公司总经理孙德礼当选为2008年度中国茶业行业10大经济人物,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使茶叶产业成长为当地竞争力最为强大的支柱产业。日前,台湾神农科技发展协会秘书长廖树洪率台湾神农科技发展协会商贸考察团一行考察凤冈茶产业,对凤冈锌硒茶的品质给予了高度评价。

凤冈县茶叶经过去年雪凝灾害市场大起大落的洗礼,茶产业依然保持着前进的势头。

炎炎夏日,县境内18余万亩茶园里茶叶吐绿,茶浪翻滚,清香袭人。据凤冈县茶叶协会的初步估算,除了与去年行情的上涨不好比较外,今年凤冈县的春茶又遭受霜冻,春茶产值比前年略增,茶农收入也会略为增长。田坝村新华组茶农罗华,屈指一算,自家23亩茶园,自己搞加工,到目前为止,除了一个家庭费用外,账上还有32万元的余额。

去年,尽管受到雪凝灾害的影响,但由于茶青价格上涨,茶农和茶叶企业还是实现了灾年增收。今年,新栽茶苗遭受霜冻,损失惨重,春茶产量没上去,整个产业发展遇到了困难。但凤冈县委、县政府坚定信心,着眼于全县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坚持把茶产业打造成全县第一支柱产业的战略构想,推动锌硒绿茶为重点的茶产业的健康协调发展,加大了茶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发展,使龙头企业带动、企业集中、规模效应显着的产业集群形态逐步形成。锌硒绿茶产业链从农业、加工业快速向商贸、旅游、有机田园文化等产业领域延伸。2008年,全县茶叶产量达2500吨,茶叶总产值1.25亿元,种茶农户人均收入4000元,茶庄旅游收入近百万元,凤冈成为了全省锌硒绿茶的生产、交易、服务中心之一。

茶的历史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栽培、利用茶叶的国家。据历史资料考证,茶树起源于中国,早在5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现了茶有解毒的功效。中国是茶的故乡,经过漫长的历史跋涉,现在茶已经在全世界50多个国家扎下了根,茶叶已经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

1、神农时代:5000年以前,神农时代利用生叶煮着喝,把茶叶拿来当药用。拿来当药用。

2、西周、东周:3000以前,开始人工栽培茶树,当菜食。拿来当药用。

3、秦代:2300年以前,开始当茗饮,调煮,羹饮。拿来当药用。

4、汉代:

(西汉)2000年以前,开始商业化,成都成为我国茶叶最早的集散中心。

(东汉)1500年左右,开始制作茶饼,以便运输。

5、唐代:1200年以前,受唐代经济、文化的影响;陆羽《茶经》的倡导;僧道生活和茶为教事吸收的影响,气候条件也有得于茶业的发展。拿来当药用。

6、宋代:1000年以前泡茶技艺的改进;水质的讲究;斗茶获得。拿来当药用。

7、元代:700年以前,制作散茶,重炒略蒸。拿来当药用。

8、明代:据今600多年,黄茶、黑茶和花茶的工艺相继形成。拿来当药用。

9、清代:300年以前,中国茶风靡世界,独步世界茶市,当时出口茶叶的只有中国,工艺以烘青和炒青为主,制作了乌龙茶、红茶、黑茶、花茶、绿茶、白茶。拿来当药用。

10、近代:

(1)1846-1886年是中国茶叶的兴盛时期(茶园面积不断的扩大,茶叶产量迅速增递,有力的促进了对外贸易发展)。

(2)1886-1947年,是中国茶叶生产的衰落时期(政治、经济方面、国际茶叶市场竞争失败)。

(3)1950-1988年,是中国茶叶生产的恢复发展时期,政府的支持和重视,大力恢复旧茶园,建立新茶园,改进新品种,推行科学种茶,茶叶经济走向稳定发展之路。使得茶叶生产量居世界第二位。

茶的起源历史


茶的起源历史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四川一带已盛行饮茶。西汉时,茶是四川的特产,曾通过进贡传到京城长安,原来我国古代四川东鄂西就是茶树的发祥地,而这里正是三皇五帝最早生息之地。神农氏是三苗、九黎部族之首领。

在《史记吴起传》与《说苑》等古籍中有三苗氏,衡山在其南,歧山其北,左洞庭之坡,右彭蠡之川的记载,这说明神农氏的部族发源在四川东部和湖北西部山区,这正是今日大神农架的地域。在这样一个植被茂盛,至今还盛产茶叶的环境里,神农尝百草完全是可能的。后来这些部族不断北移或东徙,西北才成为华夏政治中心到舜帝禅让王位于大禹,氏族社会的政治中心已移到河南登封一带,前几年己在该处王城岗发掘出夏代遗址遗物,大禹接位,并非一帆风顺,当初在江浙沿海治水,疏流入海,导苕溪、余不溪、入太湖,克服了洪水之患。后又战败防风氏,逐渐北上。

舜帝得知大禹治水有功,就让位于他。而三苗后裔不服,所以,《史记五帝本纪》有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的记载。大禹治水在江南,史书也有根据: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上会稽、祭大禹,司马迁20岁时,也登会稽,探禹穴。

所以今日浙江绍兴留有大禹遗迹。夏禹原让位于百虫将军伯益,但为儿子夏启夺权,启有太康、仲康和少康三子,不断发生王位之争,到禹的第六代孙夏杼时政局统一,国力强盛,他曾率部南下寻根,至浙西、驻骅金斗山东南延峦妙峰一带,故这一带山称之为杼山。当时在山南至今尚留有避它城夏王村等遗迹。夏杼之后八代而衰,履癸(桀)为契灭,契建立先商世代。

从现存的历史资料也不难看出,氏族社会三苗氏生息之地,产茶历代不衰,如南北朝时,《刘琨购茶书》中提到安州(今湖北安陆);《桐君录》中提到酉阳(今湖北黄风东)、巴东(四川奉节);《荆州土地记》中提到武陵(湖南常德)。都盛产茶叶。唐代的史料中提到湖北江陵、南漳、四川彭景、安景、邛崃等地盛产茶。陆羽《茶经》中提茶叶品质不详的十一州中就有鄂州即今湖北武昌。

由此可见,《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事应发生我国中原。即使从《王褒僮约》所记载的饮茶、卖茶的事实看来,我国汉代以前,川东鄂西地区生产和利用茶叶的事业已相当发达。人们不难设想从采野茶到人工栽培茶树,从自给自用到产、供、销的过程,需要多长年代。所以说我国祖先发现利用栽培茶叶的历史是悠久的。

煎茶的历史


煎茶的历史

宋以饼研末煮饮的饮法,决定了煎再古代饮艺术中的重要性;唐代的烹法,也使道中最早的艺术品饮得以形成。

关于煎的火候。古人对煎水煎到什么程度为宜,与把焙用水适中与否称为“火候”一样,将煎水适度与否称作“汤侯”。

辨别汤侯,古人也有两条尺度:一是看水沸时的沸泡多少和大小,二是看水沸的声响。

我们的祖先最先是把当作药物,从野生的大树上砍下枝条,采集嫩梢,先是生嚼,后是加水煮成汤饮。

大约在秦汉以后,泛起了一种半制半饮的煎法,这可以在三国魏张辑的《广雅》中找到依据;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

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桔子芼之。表明此时沏已由原来用新鲜嫩梢煮作羹饮,发展到将饼先在火上灼成“赤色”,然后斫开打坏,研成细末,过罗倒入壶中,用水煎煮。

尔后,再加上调料煎透的饮法,但陆羽以为如斯煎,如同“沟渠间弃水耳”。而陆氏的煎法,与早先比拟,则更讲究技法。按陆羽《经》所述,唐时人们饮的主要是经蒸压而成的饼,在煎前,为了将饼碾碎,就得烤,即用高温“持以逼火”,并且常常翻动,“屡其正”否则会“炎凉不均”,烤到饼呈“虾蟆背”状时为适度。烤好的要趁热包好,以免香气散失。至饼冷却再研成细末。煎需用风炉和釜作烧水用具,以木炭和硬柴作燃料,再加鲜活山水煎煮。

上面说的仅是唐代民间煎的方法,但已可看出,人们在饮技艺上已相称讲究了,至于上层人士,特别是统治阶级其饮的讲究程度就更非民间所可以相比的。不外唐代的沏之法,固然主要流行的是煎,但也有沏用点法的,这是由于唐代所制的叶,除主要的是饼外,还有粗、散和末,只是因为用煎法沏处于主导地位罢了,假如是末,也有用点法沏的。

煎这个词原先是表示一个制作食用的一道工序,即用水煮采集的嫩叶。东渡日本以后,蒸汽杀青技术在基本被淘汰了。炒青技术在出产中得以大行其道。所以煎这个词在也变得比较目生起来。后来煎就逐渐被用来指代一个的品种了,即通过蒸汽杀青工艺耳制的的。今天我们所说的煎就是以蒸汽杀青制造而成的中的一种。

蒸青煎的工艺过程分贮青、蒸青、粗揉、揉捻、中揉、精揉、干燥等工序。煎始是何时,起于何地,不能指实。但人们好像可以从苏氏兄弟的诗句中,找到踪影。很可能陆氏在总结唐代,以及唐以前的沏之法,加以改进,这可以根据陆氏在经著述中找到依据。

袋茶的历史


袋茶是一种成品茶,也叫茶包或袋泡茶,是将磨碎的茶包入一个滤纸作的小袋中,上面连一条线,冲泡後可以很容易的将残袋扔掉。袋茶由于其方便性符合现代人的消费习惯,逐渐在宾馆、宴会等场合普及,那么袋茶有怎样的历史呢?

1908年6月,美国纽约茶商托马斯沙利文为了降低生意成本,便决定把少量茶叶样品装入一个丝绸小袋子,寄送给潜在客户试尝。收到这些奇怪的小袋子后,疑惑的客户无从下手,便尝试着把它们浸泡到一杯滚烫的开水中。于是,世界上最早的袋茶就产生了。

当时,饮茶者抱怨绸质袋子网眼太密,茶叶风味不能充分、快速地渗透到开水中。于是,沙利文用丝绵织成的薄纱纸取代丝绸。1930年,美国人威廉赫尔曼松获得热封纸质茶袋的专利权。一直到现在这一设计工艺仍然在使用。

沙利文的无心之举成就了今天的袋茶产业。仅在英国,人们每天喝掉大约1.3亿杯袋茶。

1953年英国泰特利茶叶公司开始批量生产袋茶并不断改进茶包设计。1964年,茶包材质被改进得更为轻便细致,这也是促使袋茶更为畅销的原因之一。

1989年,泰特利茶叶公司重新进行茶包设计,推出圆形茶包。几年后,泰特利茶叶公司又推出带束绳的茶包,且茶包中有30种不同的茶叶。此外,金字塔形茶包、尼龙茶包先后进入英国市场。

饼茶的历史


市场上,云南普洱茶多以饼茶的形式出现,一些人就以为饼茶是云南人发明的,其实不然,饼茶是我国乃至世界制茶史上历时最长、形制最古老的一种茶品形制。从它诞生到现在,已经经历了近2000年的风风雨雨。

明代以前的各种茶叶史料记录和反映的,大多是以饼茶为主要内容的。茶圣陆羽《茶经》记录的,是唐代饼茶的加工、饮用;宋代的龙团凤饼更是饼茶的极至时代所以,饼茶这种制茶形制,不是云南人自己发明出来的。

制茶技术最早的文字记录,出现在三国时期张揖《广雅》佚文中(张揖,字稚让,三国魏清河县人,在魏太和年间,公元227~232年曾任博士)。这是唐代以前描述茶叶加工肜制的惟一史料,《广雅》云荆巴间采茶(一为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灸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橘子髦之。

《广雅》全文仅44个字,透露的茶叶加工技术信息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将茶叶制成饼状;二是对于成熟的茶树鲜叶在制饼时添加成型剂一米汤;三是当时饼茶的产地~荆巴;四是饼茶的饮用方式灸令赤色,捣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橘子髦之由此可见,有文字可考的饼茶生产历史,至今已有1800多年。(节选自《解读普洱》)

斯里兰卡的茶历史


中国不是茶叶故乡吗,当年老外不就为了中国茶的那缕清香和中国丝绸的那分缠绵,拼了老命也要从丝路千山万水运走,把茶叶洒向世界。中国茶叶传到斯里兰卡的时间并不长。

翻翻历史就知道,斯里兰卡茶叶的崛起,还是晚近这一两百年,且和中国茶叶的式微辗转相关。大清的闭关锁国,中国茶难以得到,洋人们遂在殖民地印度大量种植茶叶,后来,他们在斯里兰卡的山中试种咖啡失败,偶一植茶却大获成功。斯里兰卡眼下15%的GDP,都仰赖茶业。

18世纪末,斯里兰卡沦为英国殖民地。此时斯里兰卡的主要作物是咖啡,而没有人对种茶叶感兴趣。1824年,英国人将中国茶叶引入斯里兰卡,在康提附近的佩拉德尼亚植物园播下第一批种子。

1852年一位名叫詹姆斯泰勒的苏格兰人来到斯里兰卡,在一家大咖啡种植庄园工作,当时主要负责斯里兰卡的种植业从咖啡向茶叶种植的转型项目。泰勒在一个19英亩的住宅区内进行了他的第一次商业性的茶叶种植,他把加工好的茶叶运往英国,受到好评,这为斯里兰卡茶叶种植业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世纪70年代,枯萎病使咖啡园遭受灭顶之灾,摧毁了岛上的咖啡种植业,能够抵御病害的茶叶代之而起,茶叶得到天赐良机。英国种植园主们,以非常低廉的价格在斯里兰卡中部山区购得大片土地,并从印度雇来大批劳工,开发大面积茶叶种植园,取得惊人的效益。

19世纪80年代,斯里兰卡的茶叶产业迅速扩展壮大,茶叶产量从1870年的23磅,激增到1890年的2万吨,逐渐取代了中国向西方输出茶叶的地位。

自此,茶叶为斯里兰卡带来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尽管斯里兰卡国土不大,却是世界上第三大茶叶生产国,占世界茶叶总产量的11%。斯里兰卡的茶叶主要用于出口,因而使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茶叶出口国,在全球茶叶出口市场上拥有21%的份额。

锡兰红茶,世界四大红茶之一,被称为“献给世界的礼物”,深受世界各地消费者的喜爱,尤其欧美国家对锡兰红茶情有独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