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贺兰山:见证宋朝时那段丝茶息干戈的历史

发布时间 : 2022-01-27
点茶的历史 茶的来源历史 茶的发展历史

点茶的历史。

2010年秋,我背起行囊西行,沿黄河到宁夏走一走。在贺兰山下,寻觅丝茶息干戈的那段历史。汽车与贺兰山脉相伴而行两个多小时,贺兰山的苍郁雄浑,让我想起了岳飞的《满江红》:“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岳飞抒发报国志、痛斥卖国贼的豪言壮语,曾经感染过我。眼前的贺兰山更让我触景生情,仿佛那些峥嵘的山石,都浸染着岳飞词句洋溢出的血气方刚。

由此,我想到了11世纪至13世纪这两个百年之间,西夏人与辽国发生在贺兰山的战事。1038年,党项人李元昊作为首领,建立西夏国。他们对外称“大夏国”,对内叫“大白高国”。“大白高国”的意思,就是祖先居住在白河上游地区的民族建立的国家。西夏王国(1032-1227),它是一个传承着党项民族血液的政权,历经了十二代皇帝。这个以贺兰山和黄河为屏障的新政权,与宋王朝既抗衡又并行了近两百年。

以丝茶易马的历史由来已久

宋朝缺乏战马。为了得到战马,宋朝与西夏国之间经贸往来频繁。西蕃与宋共抗西夏,因为茶马贸易中断,西夏人民一度迫使首领与宋议和。宋夏间的贸易主要有三种形式:贡使贸易、榷场贸易、民间商贩贸易。贡使贸易是通过西夏使臣向宋进贡物品,而宋则优厚赏赐回报。榷场贸易是通过设于边地的官办贸易场所,双方进行贸易。民间商贩贸易则是未经官方允许的民间私下交易。

西夏人十分尚茶。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说,“茶之为物,西戎,吐蕃古今皆仰给之。以其腥肉之物,非茶不消,青稞之熟,非茶不解,故不能不赖于此。”在西夏的榷场贸易中,“唯茶最为所欲之物”,宋朝商人经常将茶运到西北与西夏贸易,政府也以茶叶换取西夏的马匹。

西夏法典《贞观玉镜将》和《天盛律令》中就有明确规定,以丝绸、银两、茶叶奖励战功显赫的将士,也奖励履职出色的文臣。此外,西夏国的商贾,也悄悄垄断了从大宋国输入的丝绸和茶叶,再向西贩运。西夏因转手丝绸贸易,获利很多,成为充实国力的重要手段,也助推了丝绸之路向西域之外的拓展。

以丝茶易马的历史,由来已久。据《宋史》卷一八四《食货?下篇》记载:“西人颇以善马至边,其所嗜唯茶,而乏茶为市。”西夏民族以骁勇著称,游牧生活让他们迷上了茶叶。更何况茶叶是饮乳吃肉的游牧民族的必需品。西夏每年从北宋获得大量茶叶,茶成了一种通用货币,可以与羊直接交易。《续资治通鉴》就记载了这一事实:“以茶数斤,可以博羊一口”。唐朝曾规定:可以江南丝绢易(买)西北之马。北宋以银、绢、盐、茶等物博西北的马匹。可见丝、绢、盐、茶都是西夏少数民族人民离不开的生活必需品。

宋初,朝廷向党项族购买马匹,是以铜钱支付的,党项族发现了这些铜,正好是铸造刀枪的金属。于是把所得的大量铜币熔化,打造成锐不可挡的兵器。宋朝皇帝得知党项族利用铜钱来铸造兵器,慌了手脚,这不等于送兵器给西夏么?为保江山稳定,983年,大宋朝的另一种物华天宝,把党项人迷住了!——长于江南各地的柔软茶叶!党项族于是坚守承诺:不用铜钱铸兵器,但与宋朝的茶叶交易不能停。茶叶仍在为宋朝换来许多骠悍的战马,大宋朝廷以江南一叶弱化了西夏的军事威胁。

宋朝给西夏赐银赐绢,也赐茶。据悉,宋朝赐赠西夏茶叶,一次赐赠多达数千斤。到了1038年,西夏元昊称帝,不久便发动了对宋朝的战争,可谓丝绸断矣,香茶远去,民族间的割裂又得从头修和。元昊后来反思己过,作了退步,向宋称臣,不再军事打击。宋朝又感谢这位西部兄弟的靖绥之德,再次决定送给西夏岁币——茶叶。所赠茶叶由原来的数千斤,上涨到数万斤甚至数十万斤之多。看来,江南的茶,还真能消释和冷却马背民族英雄们心胸里涌动的好战热血啊!wWw.Cy316.COm

由此,我强烈地想起了丝与茶的魅力。它不仅具有贵重的商品价值,而且是磁性很强的德之礼。贡使的如簧巧舌和斑皜的奇珍异宝,让刀光剑影消遁了,让马蹄溅血的悲壮场面不在了!这就是丝与茶及诸多寄托着中华汉民族礼义的异珍物产,足以起到的化干戈为玉帛的作用。

西夏王陵是其辉煌的最后一个句号

打破西夏国平静的,是成吉思汗。1205年3月,成吉思汗第一次带领蒙古军队进攻西夏,攻破了西夏在贺兰山西边的军事防线。成吉思汗先后5次发动对西夏的战争,其中有4次将目标指向贺兰山,直接攻打驻防贺兰山的西夏军队,贺兰山成了蒙元、西夏两个政权多次交锋的见证。1226年春,成吉思汗以西夏拒绝出兵助战和不纳贡为由,分兵两路,东西并进,再次攻击西夏。西夏王陵也未能幸免,所有的华丽堂皇都随着入侵者燃起的大火化为乌有。1227年8月,蒙古骑兵彻底攻占了中兴府,西夏国就此灭亡。

西夏陵,为西夏国的辉煌最后画了一个句号!当向导领着我们赶到西夏陵时,时已傍晚,秋阳斜射在西夏陵上。黄昏下,西夏陵的景物都沉寂在静默中,被风雨蚀过的高大的黄土堆以及布满孔洞的断壁残垣,告诉人们它们就是王陵!西夏王陵仍保留着党项民族的粗犷和李元昊一代枭雄的王者气象。渐弱的秋阳洒在王陵上,在荒草萋萋的土地上,投射着长长短短的斑驳阴影,那曾经的王朝基业和辉煌,一切都在金戈铁马搅起的血雨腥风中消逝。

贺兰山之行,我寻访到了丝茶之路上厚重的历史基石。我寻觅到了沉睡在这条丝茶之路上的许多悲壮历史,它一直朝西亚周边国家延伸,漫无尽头处,有绸的梦,有茶的香。在黄河滔滔的浪声里,我听到了来自江南茶船连舸的唱和。是的,丝绸和茶叶都是江南珍贵的物产啊,为了中华江山大一统,这些丝绸和茶叶,曾随朝廷皇帝圣谕,为边疆安宁,不远数千里,辗转于高原大漠,用它们柔软和清甜,一次次阻止了中华大地上战争烽烟的蔓延,铺就了一条条和谐之路。

小编推荐

宋朝茶道中听声辨水是宋朝茶艺界的绝活儿


唐朝人喝茶全是煮:先用茶碾子把茶砖碾碎,碾成粉面状的茶末,再用茶罗把茶末过滤一下,然后把茶末投放到滚水里,像煮饺子一样煮上三滚,最后喝那一锅茶汤。

宋朝人喝茶,比唐朝有所改进,他们用小勺把茶末分到几个碗里,冲入滚水,一边冲一边搅,快速搅动,让茶末跟滚水充分混合,这叫“点茶”。点好的茶汤上面还会泛出一层乳白色的泡沫,好像卡布奇诺咖啡。

在宋朝的茶道中,烧水是很关键的一步。宋朝人点茶一般不用铁锅烧水,而用瓷瓶烧水。烧水的瓷瓶是特制的,宋朝人叫它“砂瓶”,耐高温,可以直接架在炭火上烤,砂瓶里装大半瓶水,一会儿就烧开了。由于瓶壁是不透明的,所以看不见水开,只能听声。听声辨水,是宋朝茶艺界的绝活儿。

宋朝茶瓶是瓷的,茶碗有时候也用瓷。早在唐朝,上流社会鄙视瓷器,喝茶用铜碗、银碗或者金碗,甚至用铁碗,拒绝用瓷碗。后来出了一个叫卢廙的茶道高手,他说金银太贵重,铜铁太俗气,这些金属茶碗还都有腥味儿,影响茶汤的口感和成色,只有瓷碗才是压倒一切的理想茶具。卢廙的见解非常科学,开启了宋朝用瓷碗喝茶的风气。

宋朝已经可以烧造紫砂茶具了,但是紫砂并不被宋朝士大夫喜欢,一是因为紫砂透气性太强,茶汤很容易渗透进去,喝完茶不容易刷干净(现在流行紫砂壶,人们常说茶能养壶,其实就是指紫砂的细孔里填充了茶叶渣子,既不卫生,又会影响下一道茶的表现);二是因为紫砂天然有一种土腥味儿。

唐人煮茶,今人冲茶,宋人点茶。点茶无需茶壶,故此宋朝并不生产茶壶,只烧造茶碗。茶碗又分很多种,南宋景德镇烧造的茶碗属于影青瓷,胎很薄,釉很白,半透明,很好看,但是这种茶碗并不受欢迎。宋朝人最喜欢的茶碗是建州窑出产的小黑碗,胎特别厚,造型古朴,看起来很笨重,但是耐高温,导热慢,适合点茶。

现代人喝茶,多用玻璃杯、紫砂杯和白瓷杯,宋朝人则喜欢用黑瓷碗。因为宋朝最好的茶汤都是乳白色的,只有用黑碗才能凸显茶汤的乳白。如果用白瓷碗、白瓷杯或者透明的玻璃杯,你就分不出哪是杯子哪是茶了。

浅说宋朝时期的斗茶之风


斗茶,是宋代的一大特色,又称"茗战"。顾名思义,就是比赛茶叶质量的好坏,有人认为,斗茶是中国古代茶艺的最高表现形式。

斗茶大约始于五代,最早流行于福建建安一带,至北宋已颇为盛行。

北宋大文学家范仲淹曾作《和章岷从事斗茶歌》一诗,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的斗茶情景。

苏辙《和子瞻煎茶》一诗中有“君不见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之句,说的也是该地的斗茶之风。

北宋中期以后,斗茶逐渐向北方传播,并很快风靡全国。上自达官贵人,中及文人墨客,下至平民百姓,无不热衷而着迷。

北宋晚期,上层人士更乐此不疲,南宋时人们对斗茶仍有兴趣。至元代斗茶已渐衰,到明代则基本绝迹。

宋人斗茶所用的主要是建安北苑所产的饼茶,且选择十分讲究。这种茶饼在碾磨以前,须用干净纸包起来捶碎,然后立即碾磨.碾后的茶末要放在茶罗上过筛,筛得越细越好,这样茶末入水后便能漂起来,汤花也能凝结,从而“尽茶之色”。

衡量斗茶的效果,一是看茶面汤花的色泽和均匀程度,二是看盏的内沿与茶汤相接处有没有水的痕迹。

斗茶虽然始于民间,但由于它的技巧性强,趣味性浓,所以迅速地被文人士大夫所接受并加以发展。

他们自煎自斗,从中得到消遣,也在对世事的厌倦与无聊中,找到一种精神上的自我调节方法,为生活增加情趣。

这种庄严肃穆,一丝不苟,全身心投入的斗茶活动,也许与那个时代所强调的内省功夫有关,但与陆羽茶道的那种炉中火红,釜中水沸,澄心静虑,面壁参禅式的万物冥化,天人合一的境界相比已相去颇远。

径山寺的禅院茶礼历史


中国禅院茶礼与日本茶道

中国是茶文化的发祥地。据《神农本草经》记载,早在神农氏时就已发现了“荼”(即茶)。不过,是以茶为药,饮茶成为文化习俗则兴起于唐朝,盛行于宋朝。而唐宋以来中国人饮茶习俗的流行与中国佛教文化特别是禅宗的盛行以及陆羽《茶经》一书的写作和传播紧密相关。

据唐人封演《封氏闻见记》记载:“唐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因而饮茶习俗首先在佛门得到普及。与封演同时代、被后世尊奉为“茶圣”的陆羽也是在寺庙里长大,并隐居在寺院附近写出了中国历史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茶书—《茶经》。《茶经》一书系统地阐述了唐及以前茶的历史、产地、栽培、制作、煮煎、饮用及器具等,对后世中国茶文化(包括寺院茶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被中日两国茶人共同尊奉为最高的茶学经典。

由陆羽、常伯熊所倡导的唐代饮茶之风主要流行于上层社会(文人墨客、官场尤其是朝廷)和禅林僧倡之间,并且主要以“茶宴”、“茶礼”形式表现出来。在良辰美景之际,以茶代酒,辅以点心,请客作宴,成为一种清操绝俗的时尚。中唐以后,随着佛教的进一步中国化和禅宗的盛行,茶与佛教的关系进一步密切。特别是在南方许多寺院,出现了寺寺种茶、无僧不嗜茶的禅林风尚。而茶宴、茶礼在僧侣生活中的地位也日渐提高,饮茶甚至被列入禅门清规,被制度化。到了宋代,随着种茶区域的日益扩大,制茶方法的创新,饮茶方式也随之改变,“茶宴”之风在禅林及士林更为流行。其中最负盛名且在中日佛教文化、茶文化交流史上影响最为重要的当推宋代杭州余杭县径山寺的“径山茶宴”。

径山禅寺创建于唐天宝年间,由法钦禅师开山。南宋时名僧大慧宗杲住持该山,弘传临济杨岐宗法,提倡“看话禅”,由此道法隆盛。南宋嘉定年间被评列为江南禅院“五山十刹”之首,号称“东南第一禅院”。径山寺的茶文化历史悠久。据编于清康熙年间的《余杭县志》记载;法钦禅师曾手植茶数株,采以供佛,逾年蔓延山岩。径山茶“色淡味长”,品质优良,特异他产。宋以来还常被用来皇室贡茶和招待高僧及名流。唐陆羽隐居著书之地即为径山寺附近的苕溪。南宋时都城南迁杭州,宫廷显贵以及苏轼、陆游、范成大等名流都曾慕名到径山寺参佛品茶。宋孝宗皇帝还偕显仁皇后登临径山,改寺名为“径山兴圣万寿禅寺”,且亲书寺额。所题“孝御碑”,历800年至今残碑犹存。朝廷也多次假径山寺举办茶宴招待有关人士,进行社交活动。从而使得“径山茶宴”名扬天下。

第三届宁夏茶博会九月开幕:展现宁夏茶叶魅力 推广消费型茶文化


2017宁夏茶博会将于九月在银川举行,此次活动共云集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商,通过展现宁夏茶叶魅力,借助“一带一路”战略将宁夏茶叶推广出去。此外,还将向大众普及消费型茶文化知识,促进消费者购买茶叶相关产品。

往届宁夏茶博会

记者今天从相关组委会获悉,主题为“品茗中国茶·重走丝绸路”的2017第三届(宁夏)中阿国际茶博会将于9月7日-11日在银川市中国穆斯林国际商贸城举办,届时还将展现丰富多彩的来自全国及台湾的茶文化活动。

据组委会介绍,银川市商务局已将本届中阿国际茶博会纳入了2017大众促进消费活动内容,将从行业展会向全民普及推广茶文化的升级,让百姓感受茶文化和品味茶生活。本届茶博会将继续秉承两届茶博会的办会宗旨,服务“一带一路”,促进中阿经贸往来,全面打造宁夏茶叶集散地,提升茶叶在宁夏市场的贸易出口量,同时继续扩大大众消费型茶文化的普及推广与交流,推进茶叶及相关产品的大众消费。

往届宁夏茶博会

本届茶博会亮点众多,由政府茶协会组团参展,展商云集内容丰富,重点搭建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新的“茶马古道”。以缔结中阿友谊、共建丝绸之路为方向,宁夏搭台全国参与,全力打造向中东阿拉伯国家的茶叶出口的贸易平台和茶文化传播平台。展会期间全国各省市茶协会缔结友好战略合作联盟,中阿茶业高峰论坛等,中阿茶业高峰论坛将由“一带一路”战略下互联网+跨境电子商务发展高峰论坛两大主题论坛组成,重点研讨“一带一路”战略下中阿茶文化的发展交流以及跨境电子商务、出口贸易以及“重走丝绸之路”大型活动等。还将举办普洱茶专题讲座、名优茶评比、紫砂文化展、茶艺及茶道技能表演、知名企业及产品品牌推介会、知名字画推介、茶友幸运抽奖、精彩健康茶生活、全国名家书画摄影抓拍大赛等诸多活动。

据了解,会展面积将达20000平米,分设六大名优茶叶及茶具紫砂、境外产品及宁夏特色产品、中阿书画文化三大展区。中国四大茶叶产区的六大茶系将齐聚银川,怡清源、中茶、湖南辉华、大益、正山堂红茶、广生祥、益阳茶厂、三湘四水等知名大品牌茶企将悉数亮相。组委会将在宁夏及周边地区发展专业采购商,组织不同形式的观摩团、采购团,邀请区内外上千家茶楼、茶馆代表及境外专业采购商参会、洽谈、进货。全面做好南茶北移的市场布局,力争将茶博会打造成为西北地区乃至中东阿拉伯茶产业集散中心。

品味绿茶的一丝甘甜


如果咖啡可代表近代西方人生活的状况,那么具有古代气息的茶代表东方人的。在所有的茶中,我最喜欢绿茶,常常沉醉在冲泡绿茶的快乐中,收获一份独到的人生感悟。

绿茶属不发酵茶,富含维生素C和氨基酸,特点是鲜爽,清香,色泽翠绿。为了保留绿茶的这些特点,冲泡绿茶时要特别注意水温,茶与水比例,浸泡时间,茶具选择等都需把握得当。一般茶与水以1:50为宜,因为水过之太淡,茶过之则苦涩。泡茶水温在85~90为宜。茶具选用上看,可以选择较时尚的玻璃杯,也可选择传统的白瓷杯碗。玻璃杯比较直观,能欣赏清澈茶汤和翠绿嫩芽,有着良好的视觉效果,但品饮时不便拿取,易烫手。白瓷带托的茶碗或茶杯较为适宜,既不影响香气散失,又便于拿取,不烫手。

一些茶叶、一个茶杯、一个烧水壶,便可以开始泡茶了。

首先用开水将茶杯烫洗一遍,提高杯温,这在天气寒冷的季节显得尤显重要。由于冲泡绿茶的茶杯一般容量为150毫升,因而将用茶量控制在3克左右为宜。提壶将水沿杯壁冲入杯中,水量为杯容量的1/4或1/3,使茶叶吸水舒张,便于茶汁析出,约30秒后开始冲泡。一般冲水入杯内至总容量的七成左右,意为"七分茶、三分情"。经过三次"高冲",使杯内茶叶上下翻动,杯中上下茶汤浓度均匀。在冲泡过程中感受着水流的冲击力,欣赏着曲线的美感,既养眼又静心,还能偶然遭遇些人生感悟,何乐而不为。

茶冲泡后第一时间闻香品尝,为避免茶叶过长浸泡在水中,失去应有风味,在第二、三泡时,可将茶汤倒入另一个备用杯中,再将茶汤低斟入品茶杯中。

泡茶的最终目的就是品尝了,一个人安静地享受一杯可口的绿茶,饮一小口,让茶汤在口内回荡,与味蕾充分接触,然后慢慢咽下,并用舌尖抵住齿根并吸气,便能够完全回味绿茶的那一抹甘甜了。闲暇时为自己泡上一杯绿茶,无疑是一种美的享受。

【品茗指南】春天之息的茉莉花茶


花茶属于加工类茶,而茉莉花茶则是花茶中佼佼者,有着可以闻到春天气味的美誉。

茉莉花茶,又叫茉莉香片,学名为Jasmine officinale,科名是木犀科,有“在中国的花茶里,可闻春天的气味”之美誉。花茶属于再加工类茶,而茉莉花茶又是众多花茶品种中的名品。茉莉花茶是将茶叶和茉莉鲜花进行拼和、窨制,使茶叶吸收花香而成的。茉莉花茶使用的茶叶称茶坯,一般以绿茶为多,少数也有红茶和乌龙茶。

根据不同品种的茶胚,例如用龙井茶做茶胚,就叫龙井茉莉花茶,如用黄山毛峰的,就叫毛峰茉莉。

茉莉花茶

根据形状的不同,如珍珠状的,著名的有产自福建的“龙团珠茉莉花茶”,针状的有著名品种“银针茉莉花茶”。

茉莉花茶的茉莉花香气是在加工过程中就逐步具有的,所以成茉莉鲜花品茶中的茉莉干花起的仅仅是点缀、提鲜、美观的作用,有的品种中有此点缀,有的没有,虽然有无良茶商用别人用过的废花拌入茶中以次充好,但有无干花做点缀并不能作为判断花茶品质好坏的标准。判断茶叶好坏还应该以茶叶本身的滋味为标准。

茉莉花茶是市场上销量最大的一个花茶的种类,茉莉花的香气一直为广大饮花茶的人所喜爱,被誉为可窨花茶的玫瑰、蔷薇、兰蕙等众生之冠。宋代诗人江奎的《茉莉》赞曰:“他年我若修花使,列做人间第一香。”茉莉花茶的主要消费地是我国的东北、华北,以北京、天津、济南、石家庄、成都等城市销售量最大。

优质的茉莉花茶具有干茶外形条索紧细匀整,色泽黑褐油润,冲泡后香气鲜灵持久,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匀柔软,滋味醇厚鲜爽的特点。

闻着香品一壶茉莉花茶,让你一年四季春天相伴。

宁夏八宝茶的泡法和饮用方法


中国幅员辽阔,拥五十多个民族和三十个省与自治区,不同的民族以及不同地区,都有着不同的特色,特别一些特有的物产,更能代表当地独有的文化。宁夏八宝茶,就是当地最有名的物产之一,去过宁夏的人都喜欢购买一些带给家人。那么这种宁夏八宝茶应该怎么冲泡呢,一会儿小编就来告诉大家。

1、材料

宁夏八宝茶是以宁夏特产,枸杞子为主要原料,加入葡萄干、红枣、果干以及冰糖和芝麻还有桂圆与茶叶等多种食材一起配制成的茶品,而且当地人还会根据季节变化和人们的不同爱好加入不同的食材,让做出的宁夏八宝茶味道更加诱人。

2、泡法步骤

平时冲泡宁夏八宝茶时,要把准备好的红枣去掉果核,切成小块儿,要把桂圆去掉,外层的硬壳直接放在用热水烫过的盖碗中,然后再把准备好的茶叶葡萄干以及冰糖和芝麻等食材放在盖碗中,取刚烧开的沸水,直接冲泡,盖好盖碗的盖子闷五分钟,然后打开降温以后就能饮用。在冲泡时一定要注意茶叶的用量,每次茶叶用量最多不要超过五克。

3、饮用方法

平时饮用宁夏八宝茶也大有讲究,在饮用时要用左手托住盖碗儿茶托,这样可以避免烫手,而右手要用盖碗儿茶刮一刮,茶水的表面,让茶料上下翻滚,营养成分能更好的融入到茶水中,这样也可以拨开茶叶,便于人们品尝。另外饮用宁夏八宝茶时,不能用嘴去吹茶叶,更不能一饮而尽,应该慢慢的一口一口去品尝,这样才能真正品尝到宁夏八宝茶的独有滋味。

古代茶文化:宋朝的洗茶文化


宋朝在我国朝代中是一个神奇的存在,这时候的文人生活开始逐渐形成,社会上形成以文为尊的潮流。于此同时,手工业,商贾贸易的发展,也都为宋朝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石。宋朝是我国茶叶文化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这时候茶市茶商开始形成,并且取得了快速发展,并且影响了历朝历代的茶文化,并且流传至今。

洗茶

现在人们用茶壶冲泡乌龙茶时,习惯上把第一泡茶水倒掉,称之为“洗茶”。有些茶人解释这样做是因为要洗去茶叶中不干净的夹杂物如茶灰、尘埃。他们认为不“洗茶”的人,是“不讲卫生”、“不懂茶艺”。但有否想过,这样“洗茶”,连茶叶精华也在不知不觉中洗掉了?

其实,据学者考证,“洗茶”一词始用于北宋,原属于茶叶采制过程用语,后延伸至饮用过程中。而鲜叶从茶树上采摘下来以后经过初制、精制,其中有多道工序如做青、釜炒、揉捻、烘焙、筛拣等,不仅获得茶叶品级,而且达到卫生标准。其中偶有夹杂物如茶灰、尘埃,经注入沸水即倒掉,也迅即去除。而第一泡茶的操作,主要是进行浸泡,有利于茶叶的舒展和茶汁的浸出,使饮用者很快感觉到茶叶香味,而不是单纯为了洗去茶叶不卫生的东西。

第一泡茶的有效成分较多,如茶多酚、氨基酸、醚浸出物等,不但对人体健康有益,而且尽显茶的美味。根据有关实验,茶的香味和有益人体的成分在第一泡后3秒即开始浸出,若超过3秒钟倒掉茶水,上述茶中的有效成分就会大量损失。从市场经济角度看,为拓宽我国乌龙茶销路,谋求跨越式可持续发展,“洗茶”用语宜修正为“浸茶”或“温茶”较为确切和科学。

小青柑,带来盛夏的一丝清爽!


夏季喝熟普,总觉得滋味过于浓稠,不够爽口。

不过,小青柑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就算是炎炎夏日,喝起来都不会觉得过于浓稠,清爽的柑香让人神清气爽。

一颗小青柑,随着冲泡的次数的增加,滋味开始渗出,柑香融入茶中,茶汤口感饱满甜润,味道清新可人,淡雅的柑果香与的茶味留在唇齿间,带着一丝甘甜,更为清爽。

小青柑体积小巧但果香味浓厚,茶香果香相得益彰;而茶汤兼具柑香和普洱茶的味道,汤质细腻醇厚,茶味和柑味能融合在一起,饮后有生津回甘感,是一款四季皆宜饮用的茶。

不仅如此小青柑的冲泡也是非常便捷,盖碗、飘逸杯都可;往往一颗小青柑可泡上十几泡,性价比高;而且在适宜的环境下可以长期存放,存放时间越久,茶香与柑香融合更好,滋味也更加顺滑。

梅江村,新会柑核心产区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环境对柑橘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一方水土养出一方柑橘。

本期这款小青柑的柑,来自新会柑核心产区——梅江村。梅江,土地肥沃,柑种植历史悠久,素有“柑之乡”的称誉。

梅江出产的柑果,果皮油亮且厚实,有特殊的浓郁的果木芳香,是做小青柑的好原料。

新会柑和宫廷普洱,强强联合

选用2015年初布朗山宫廷熟普出堆的茶做底采用天马9年和7年树的果(施用黄豆和花生麸发酵而成的有机肥)由自主研发的杀青发酵半生晒工艺,日晒五天、长时间低温烘焙精制而成。

柑皮的活性成分得以完整保留,陈化效果特别好,药用价值、收藏价值都很高。冲泡后汤色橙红透亮,茶汤醇厚,汤感细腻,回味爽适有甜感,有浓厚清香味。

小青柑中有青柑的清香,如加上普洱的醇厚,形成独特的口感与风味。

喝上一杯,嗅觉得到享受,味蕾仿佛接受按摩,仿佛烦恼就抛之脑后,整个身体的不爽快也随之而解了。

表皮有白霜,品质更佳

很多干果表面都会有白霜,比如话梅、柿饼。而小青柑表皮的白霜,跟果霜略有不同,是在日晒和低温烘焙工艺后析出的柑油结晶,通常称为“柑油晶”,这是柑皮好的表现。

霉点还是白霜呢?

最简单的方法是用手去擦。若能够擦掉则是霉,若擦不掉则是“白霜”。小青柑上的“白霜”是正常现象喔,请茶友们放心饮用。如果介意的朋友请慎重购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