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诗李嘉祐《同皇甫侍御题荐福寺一公房》赏析

发布时间 : 2019-11-28
御茶 润之福黑茶 永泰福黑茶

御茶。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茶诗李嘉祐《同皇甫侍御题荐福寺一公房》赏析”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茶诗李嘉祐《同皇甫侍御题荐福寺一公房》赏析”相关知识!

《同皇甫侍御题荐福寺一公房》李嘉祐 全唐诗卷206

虚室独焚香,林空静磬长。

闲窥数竿竹,老在一绳床。

啜茗翻真偈,然灯继夕阳。

人归远相送,步履出回廊。

赏析:《长安志》卷7《唐京城》记载:“开化坊,半以南大荐福寺,寺院半以东,隋炀帝在藩旧宅。......文明元年(唐睿宗年号,684),高宗崩后百日,立为大献福寺,度僧二百人以实之。天授元年(周武则天年号,690),改为荐福寺。中宗即位,大加营饰。自神龙(周武则天年号,705——707)以后,翻译佛经,并于此寺。”荐福寺的位置在今西安市城南友谊西路南侧。荐福寺建立初期曾度僧200余人。寺东有放生池,相传为汉代的洪泽陂。《同皇甫侍御题荐福寺一公房》是诗人游荐福寺这是即兴题字的诗。同行者是时任侍御史的皇甫曾。李嘉祐是天宝七年(748)进士,皇甫曾是天宝十二年(753)进士,二人是诗友又是茶友,志趣相投。诗中“虚室独焚香,林空静磬长”是广为引用的名句,这10个字表现了空灵的禅境。一位僧人在简陋的禅室,简陋到空空如也。这位僧人焚香打坐,悠长的罄声在寺宇外的空林回荡,闲暇之时可窥视外面的竹丛,一张睡着并不舒适的绳床将伴他度过一生,僧人的生活是如此地单调!僧人何所事?就是一边翻翻佛经,一边细品香茶,夜以继日地啜茗静虑。“偈”指佛经中的颂,以三至七言乃至多言为句,四句合为一偈。这位僧人如此苦苦地去悟,是希望一朝顿悟,成为觉者。幸有佳茗伴他度过漫漫长夜,便不觉苦了。这是一首典型的“禅茶诗”。唐代文人喜欢游寺院,交僧人做朋友,同僧人一块儿观画、吟诗、饮茶,是唐代僧家和儒者共同打造了独具魅力的中国禅宗茶道,长安亦是中国禅宗茶道的发源地之一,并对日本茶道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茶经网扩展阅读

茶诗钱起《过张成侍御宅》赏析


《过张成侍御宅》 钱 起 全唐诗卷239

丞相幕中题凤人,文章心事每相亲。

从军谁谓仲宣乐,入室方知颜子贫。

杯里紫茶香代酒,琴中渌水静留宾。

欲知别后相思意,唯愿琼枝入梦频。

赏析:这也是一首茶会诗。茶会的地点在张成侍御家。这位张侍御在丞相府中做文字工作,备受重视。“题凤”典出《世说新语·简傲》:“稽康与吕安善,每一相思,千里命驾。安后来,直康不在,喜出户延之,不入,题门上作凤字而去;喜不觉,犹以为欣。故作凤字,凡鸟也。”喜名稽喜,稽康之兄。后遂以“题凤”比喻高贵者的造访。虽然张成侍御家徒四壁,贫如孔子的门徒颜回,但茶会上喝的茶却十分高档。是著名的贡茶顾渚紫笋。“琴中渌水静留宾”,听的是最优美的琴曲《渌水》,高朋满座,茶会的气氛一定十分热烈!钱起的茶诗充满茶情茶谊,且以写茶会著称,或雅人高会,或僧俗对饮。这说明唐代社会,无论是文学艺术界,或是宗教界,都已渗透茶之精神,注入茶香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学艺术的发展走向。

李嘉祐茶诗《秋晓招隐寺东峰茶宴,送内弟阎伯钧归江州》饮茶谈诗论文


李嘉祐,字从一,唐赵州(治今河北赵县)人。天宝进士,历任秘书省正字、侍御史。大历中为袁州刺史,世称李袁州。“大历十才子”之一。

【秋晓招隐寺东峰茶宴,送内弟阎伯钧归江州】

万畦新稻傍山村,数里深松到寺门。

幸有香茶留稚子,不堪秋草送王孙。

烟尘怨别唯愁隔,井邑萧条谁忍论。

莫怪临歧独垂泪,魏舒偏念外家恩。

【详解】

身为“大历十才子”之一的李嘉祐,留有多首茶诗。如《同皇甫侍御题荐福寺一公房》:“虚室独焚香,林空静磬长。闲窥数竿竹,老在一绳床。啜茗翻真偈,燃灯继夕阳。人归远相送,步履出回廊。”还有《题裴十六少卿东亭》:“平津旧东阁,深巷见南山。卷箔岚烟润,遮窗竹影闲。倾茶兼落帽,恋客不开关。斜照窥帘外,川禽时往还。”在《奉和杜相公长兴新宅即事呈元相公》中,也有“当山不掩户,映日自倾茶”的诗句。从这些留存下来的诗作,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无论文人高僧,还是达官贵人,通过饮茶谈诗论文、论道谈禅、会晤朋友已经蔚然成风。

白居易《琴茶》茶诗赏析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先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曾为江州司马、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与元稹常唱和,世称“元白”。

琴 茶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

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

【详解】

白居易在《醉吟先生传》中自谓:“凡酒徒、琴侣、诗客,多与之游。”并作《北窗三友》诗云:“今日北窗下,自问何所为?欣然唯三友,三友者为谁?琴罢辄举酒,酒罢辄吟诗。三友递相引,循环无已时。”而在此诗中,茶与琴相提并论,由此可见他对茶的嗜好与喜爱。

“茶中故旧是蒙山”,四川名山县蒙山有五峰,状如莲花,最高名上清峰。其地适宜栽茶,相传在西汉末年开始种茶。唐朝时,蒙顶茶已作为贡茶,时称“蒙顶石花”,被列为当时14种贡茶之首品。蒙顶茶形态优美,香味俱佳,作为贡茶,历唐、宋、元、明,直至清代,长达一千余年,经久不衰。因此,有一脍炙人口的名联云:“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唐黎阳王有专咏《蒙山白云岩茶》诗:“闻道蒙山风味佳,洞天深处饱烟霞。冰绡剪碎先春叶,石髓香粘绝品花。蟹眼不须煎活水,酪奴何敢问新芽。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

范仲淹《斗茶歌》茶诗佳作赏析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累官龙图阁直学士经略陕西副使,参知政事。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斗茶歌】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新雷昨夜发何处,家家嬉笑穿云去。

露芽错落一番荣,缀玉含珠散嘉树。

终朝采掇未盈襜,唯求精粹不敢贪。

研膏焙乳有雅制,方中圭兮圆中蟾。

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

鼎磨云外首山铜,瓶携江上中泠水。

黄金碾畔绿尘飞,紫玉瓯心雪涛起。

斗余味兮轻醍醐,斗余香兮薄兰芷。

其间品第胡能欺,十目视而十手指。

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

于嗟天产石上英,论功不愧阶前蓂。

众人之浊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

屈原试与招魂魄,刘伶却得闻雷霆。

卢仝敢不歌,陆羽须作经。

森然万象中,焉知无茶星。

商山丈人休茹芝,首阳先生休采薇。

长安酒价减千万,成都药市无光辉。

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风飞。

君莫羡花间女郎只斗草,赢得珠玑满斗归。

【详解】

范喜饮茶,友人章岷送来一首茶歌,他欣然命笔,和诗一首,题为《和章岷从事斗茶歌》,世称《斗茶歌》,即上面此诗。该诗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写出了建溪奇茗冠天下的由来,揭示了斗茶的起因和斗茶时大家如何在煮茶用水的选择及茶味、茶香争奇斗美的情景,还淋漓尽致地赞美了茶的奇妙功效。

这首《斗茶歌》在历史上有很高的评价,如《诗林广记》引《艺苑雌黄》说:“玉川子有《谢孟谏议惠茶歌》,范希文亦有《斗茶歌》,此两篇皆佳作也,殆未可以优劣论。”

北宋大书法家蔡襄,对茶钟爱有加,并撰有一部《茶录》,对茶研究得颇为深入。蔡和范是好友。据说,此诗中有两句,开始范是这样写的:“黄金碾畔绿尘飞,紫玉瓯心翠涛起。”蔡看后十分认真地对范解释说,茶以白色为上品,冲泡后以青白色为最。且诗中“绿”与“翠”两字意思重复,是否将“绿”字改为“玉”字,将“翠”字改为“雪”字(一说改为“素”字)。范采纳了蔡的意见,这一改动极其符合茶的实际情况,一时传为佳话。

斗茶,又称“茗战”,是古人用以评比茶叶质量的一个词汇,有如现在的评比活动。蔡襄《茶录》中谈斗茶,先斗色,再斗汤。宋代用的是一种半发酵的膏饼茶,饮用时,需先碾成粉末,用沸水点注,并用竹箸搅和调理,茶汤上即浮起一层沫,以白沫为胜。黄庭坚《双井茶送子瞻》诗云:“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磑霏霏雪不如。”苏轼《黄鲁直以诗馈双井茶次韵为谢》诗云:“磨成不敢付僮仆,自看雪汤生玑珠。”都是讲这种茶汤白沫。

诗中所云“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的武夷茶,是产于武夷山(今福建崇安县境内)一带茶叶的总称。《梅花草堂笔谈》载:“武夷诸峰,皆拔立不摄,多产茶。”由于产茶地的不同,所产茶亦有差异,“接笋峰上,大黄次之,幔亭又次之”,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陆羽《茶经》中所认为的茶树生长的最佳环境——“生烂石”间,故又统称武夷岩茶。武夷山岩多,可谓岩岩有茶,茶树即生长在岩缝中,主要品种有“武夷水仙”、“武夷奇种”。武夷茶历史悠久,但较北苑茶为晚。据《闵小记》载,在宋代以前,人们提到建州贡茶时,但知有北苑茶,不知有武夷茶。“至元代设茶场于武夷后,遂与北苑并称”。至明代,情况已有根本改变,“但知有武夷,不知有北苑矣”。自此以后,武夷茶作为贡茶经久不绝,而且“不胫而行销四方”。此诗作于武夷茶尚未享有盛名之前,可见范仲淹有独到的眼光,是品茶的高手。武夷茶是我国青茶类中的主要代表,采制独特,要求外形肥壮匀整,紧结卷曲,色泽光润,叶背起蛙状。颜色青翠、砂绿、密黄,叶底叶缘朱红或起红点,中央呈浅绿色。制法分晒青、晾青、做青、杀青、揉捻、复炒、复揉、毛火、扇簸、摊凉、拣剔、复焙、炖烘十三道工序,极为讲究,故《归田琐记》曾云:“武夷焙茶法,实甲天下。”品饮武夷名茶,香气馥郁,滋味浓醇,鲜滑回甘,具特殊的“岩韵”。

吕岩《大云寺茶诗》茶诗鉴赏


吕岩字洞宾。唐懿宗咸通年间(860—873)考中进士,曾两次任县令。黄巢起义时,吕带全家隐居于长安南的终南山,学道求仙。一说他在长安酒店中遇到钟离汉(八仙之一),传授以修炼方法,得道成仙,号为纯阳子。

【大云寺茶诗】

玉蕊一枪称绝品,僧家造法极功夫。

兔毛瓯浅香云白,虾眼汤翻细浪俱。

断送睡魔离几席,增添清气入肌肤。

幽丛自落溪岩外,不肯移根入上都。

【释义】

兔毛瓯,即“免毫盏”。

其釉表呈兔毫斑点。

上都,首都。

【详解】

佛教的兴起,为茶业的迅速发展与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自古高山出好茶”,而“天下名山僧占多”。寺庙一般坐落在名山之中,其自然环境适宜茶树生长。为满足禅宗佛教用茶的需要,各大小寺院均大力种茶、制茶、研究茶;因而很多名茶皆产自仙居名山的寺庙,如长兴吉祥寺的紫笋,霍山长岭庵的霍山黄芽,庐山招贤寺的庐山云雾,蒙山智炬寺的蒙顶云雾,当阳玉泉山玉泉寺的仙人掌茶,黄山松谷庵、云谷寺的黄山毛峰,徽州松萝庵的徽州松萝,杭州龙井寺的龙井等。此诗所盛赞的大云寺茶,也属这类佛寺僧人研制的绝品好茶。

文同《谢人寄蒙顶新茶》描绘了友人寄茶茶诗赏析


文同(1018—1079),字与可,自号笑笑先生,又称石室先生、锦江道人,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宋代画家,皇祐进士,历官集贤校理,邛州、洋州、湖州等知州,有《丹渊集》。

【谢人寄蒙顶新茶】蜀土茶称盛,蒙山味独珍。

灵根托高顶,胜地发先春。几树初惊暖,群篮竞摘新。

苍条寻暗粒,紫萼落轻鳞。的砾香琼碎,蓬松绿趸均。

漫烘防炽炭,重碾敌轻尘。无锡泉来蜀,乾崤盏自秦。

十分调雪粉,一啜咽云津。沃睡迷无鬼,清吟健有神。

冰霜疑入骨,羽翼要腾身。磊磊真贤宰,堂堂作主人。

玉川喉吻涩,莫厌寄来频。

【详解】

此诗形象地描绘了友人寄赠的蒙顶茶品质优异,清香异常,特别珍贵。因为此茶生于高山之顶,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发芽也比其他茶早。采自初暖新春,茶芽幼嫩,再加以精工焙制(“漫烘”、“重碾”),使人爱不释手。品饮此茶后,神清气爽。最后两句则不客气地说,我像玉川子卢仝那样渴望饮茶,你有好茶还请经常给我寄来吧。

李郢茶山贡焙歌茶诗欣赏


茶山贡焙歌 ---唐 李 郢

使君爱客情无已﹐客在金台价无比。

春风三月贡茶时﹐尽逐红旌到山里。

焙中清晓朱门开﹐筐箱渐见新芽来。

凌烟触露不停采﹐官家赤印连帖催。

朝饥暮訇准兴哀。喧阗竞纳不盈掬。

一时一饷还成堆﹐蒸之馥之香胜梅﹐

研膏架动声如雷。

茶成拜表贡天子﹐万人争啖春山摧。

驿骑鞭声砉流电﹐半夜驱夫谁复见﹖

十日王程路四千﹐到时先及清明宴。

吾君可谓纳谏君﹐谏官不谏何由闻﹗

九重城里虽旰食﹐天涯吏役长纷纷。

使君懮民惨容色﹐就焙尝茶坐诸客。

几回到口重咨嗟﹐嫩绿鲜芳出何力﹖

山中有酒复有歌﹐乐营房户皆仙家。

仙家十队酒百斛﹐金丝燕馔随经过。

使君是日懮思多﹐客亦无言征绮罗。

殷懃绕焙复长叹﹐官府例成期如何。

吴民吴民莫憔悴﹐使君作相期苏尔。

皇甫冉《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茶诗作品欣赏


皇甫冉

(714—767),字茂政,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天宝十五年(756)进士,授无锡尉,大历初迁右补阙。

【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

采茶非采菉,远远上层崖。

布叶春风暖,盈筐白日斜。

旧知山寺路,时宿野人家。

借问王孙草,何时泛碗花。

【释义】

菉(lù),草名。

【详解】

唐时饮茶之风盛行,但开始时是一种不讲口味、解渴式的粗饮,正如唐代诗人皮日休所言:“称茗饮者,必浑然以烹之,与夫瀹(yuè)蔬而啜者无异也。”意思是当时的人们将茶叶煮后,像喝菜汤一样饮用。陆羽为了改革这种粗放的茶饮方式,不辞辛劳,跋山涉水,深入茶区,在深山老林、幽谷古寺,比较茶叶品种属性,发展种茶制茶技术,并于公元780年完成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从此,人们将茶的粗饮方式改变为艺术品尝。此诗是皇甫冉避难阳羡山中时所作,真实地反映了陆羽历尽艰辛从事茶叶采摘与研究的过程。

皇甫曾,字季常,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天定十七年(758)进士。官历侍御史,后坐事贬舒州司马,移阳翟令。皇甫冉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