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茶趣说

发布时间 : 2020-11-24
说绿茶 花茶说 红茶怎么说

【www.cy316.com - 说绿茶】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名茶趣说”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名茶趣说”相关知识!

四明十二雷是浙江的一种名茶。南宋时期这种茶就被列为贡茶,后来原因不明地消失了,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恢复了生产。这种四明十二雷茶主要产于浙江省余姚市四明山北麓、河姆渡南面的三女山、虹岭一带。

这个古怪的茶名源于一个奇妙古老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在河姆渡南面四山岭地带的小村里,住着一家山民,除老夫妻之外,还有三个挨肩的女儿。一家五口,依靠种茶、炒茶为生,日子过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有一年夏天,三个姑娘到山里去寻找新的茶树,以便扩大茶园的品种。此行她们在山里找到两三种新茶树。在下山途中,她们发现了一个山泉的小池塘,池塘里的水清澈见底,而且四处静悄悄的,杳无人迹,于是在这里玩耍、洗浴。不料,正当她们玩得高兴的时候,风云突变,黑云滚滚而来,霎时间雷电交加,暴雨如注。三个姑娘不幸被十二声炸雷击中,沉人池塘底部,再也没有浮上来。第二天天亮以后,人们突然发现在山泉边出现了三座相依相连的俏丽山峰,远眺犹如三个亭亭玉立的少女,在山上还长有一种茶树。后来当地人就将这三座突然拔地而起的山峰叫做三女山。由于三女山位于四明山山脉,又加上是由十二声炸雷而形成的三女山,所以就将山上产的茶叶叫做四明十二雷茶。这种茶外形挺直而纤秀,如同松针,色泽淡绿,炒制后茶香如同兰花,茶汤橙黄透明,甘醇可口,香气久久不散。

茶文化精选阅读

美国下午茶记趣


潘(Pam)和南希(Nancy)是我们小区图书馆的义工英语老师,她们热心地帮助新移民学习英语。潘曾是我们老俩口的老师,南希热爱学中国话,因此见面时总喜欢和我们攀谈,让我们教她几句中文。现在潘虽然不再教我们英语了,但彼此仍然保持联系,每年总有几次轮流去各家饮下午茶,聊聊天。

前不久轮到我们负责主理,我们想打破常规,向外国朋友宣扬一下中国的美食文化,创造一个惊喜。为此我和老伴找出尘封多年的紫砂壶茶具,按茶点需要准备食材,还要做一点英语功课,以便更好向老师们述说中国美食文化。

是日下午,风和日丽,潘和南希按时来到我家。寒暄之后,首先我们向客人介绍中国茶道——功夫茶。先请他们看一看精美刻花的紫砂茶壶和福建安溪的铁观音茶。

说老实话,沏功夫茶我们并不在行,也只得装模作样。头道茶用来暖杯,倾入茶壶下空心底座里,笫二道茶再用来敬客;所幸茶叶不错,茶味芳香,沁人心脾。我又告诉客人,饮茶要小口啜茗,才能品出茶的幽香,切忌牛饮。客人一一按我们说的做了,对香茶赞不绝口。

茶过三巡,大伙入座品尝中式小点。我们告诉客人,今日的点心是传统中国家庭式做法,与平日在中国餐馆吃的是略带西式口味的中式点心不同,请他们品尝后再予以评比。

第一道是上海春卷,韭黄肉丝馅本是我的最爱,但无法买到韭黄,改用鸡丝、虾仁、黄秧白(大白菜)作馅。炒馅略带汤汁,然后撒上干芡粉调制,炸出的春卷,外脆里软,客人吃了,都说比餐馆的好吃。

接下来上的是第二道两款小包:酱肉三丁包和香菇荠菜包。客人过去都不曾吃过,她们品尝之后,认为酱肉包味道鲜美;荠菜包似有泥土味,不大能适应,我们听了哈哈大笑。

最后一道甜点是汤圆,汤圆心是最近才从上海老城隍买回的宁波汤圆心,有黑芝麻和红豆沙两种。客人平生未见过汤圆,颇有新鲜感,一口咬下,晶莹、浓郁、香甜的馅儿流淌出来,十分诱人,博得她们的赞赏。

这次和外国老师一起共饮下午茶,大家都觉得很开心,增加了美国朋友对中国饮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她们说,今后若有机会,希望和我们一同去中国旅游,由我们作导游,可以看更多中国的名胜古迹,吃更多的中华美食。

最后我们把未吃完的食物全部打包让她们带走,她们欣然接受,临行时,我们又送给她们中国的小工艺品作纪念。

三天后,我们收到潘和南希热情洋溢的感谢卡。

晓芳说茶:国礼名茶六安瓜片


出场专家:张晓芳,安徽农业大学茶学系毕业,国家高级评茶员,北京更香茶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唐、宋史志,皆云寿州产茶,盖以其时盛唐、霍山隶寿州、隶安丰军也。今土人云:寿州向亦产茶,名云雾者最佳,可以消融积滞,蠲除晨疴(清道光《寿州志》)。盛唐县为今六安县,可见六安茶是唐代以来就为人所知的名茶之一。

誉为神茶的历史名茶

六安瓜片的历史渊源,多年来许多茶叶工作者寻根溯源,略有所获。较为可信的传说有二:

一是说,1905年前后,六安茶行一评茶师,从收购的绿大茶中拣取嫩叶,剔除梗朴,作为新产品应市,获得成功。信息不胫而走,金寨麻埠的茶行,闻风而动,雇用茶工,如法采制,并起名封翅(意为峰翅)。此举又启发了当地一家茶行,在齐头山的后冲,把采回的鲜叶剔除梗芽,并将嫩叶、老叶分开炒制,结果成茶的色、香、味、形均使峰翅相形见绌。于是附近茶农竞相学习,纷纷仿制。这种片状茶叶形似葵花籽,逐称瓜子片,以后即叫成了瓜片。

二是说,麻埠附近的祝家楼财主,与袁世凯是亲戚,祝家常以土产孝敬。袁饮茶成癖,茶叶自是不可缺少的礼物。但其时当地所产的大茶、菊花茶、毛尖等,均不能使袁满意。1905年前后,祝家为取悦于袁,不惜工本,在后冲雇用当地有经验的茶工,专拣春茶的第1-2片嫩叶,用小帚精心炒制,炭火烘焙,所制新茶形质俱丽,获得袁的赞赏。此时,瓜片脱颖而出,色、香、味、形别具一格,故日益博得饮品者的喜嗜,逐渐发展成为全国名茶。

周总理情系六安瓜片深受赞誉的国礼茶

1975年的深秋,我们的总理周恩来徘徊在生死的病痛边缘。一天,沉疴在身的总理突然问医护人员:有没有六安瓜片茶?我想喝点六安瓜片茶!当周总理喝着工作人员找遍京城大小商场才觅得的六安瓜片沏的热茶时,他回味良久,神情凝重地对医护人员说:谢谢同志们,我想喝六安瓜片,是因为想起了战友们,想起了叶挺将军,喝到了六安瓜片茶,就好像见到了他们

在总理被病痛折磨的时候,惦记的是六安茶。周恩来与六安茶的相识,始于他的革命生涯中曾经接触过的一大批六安人。1924年初秋,从法国归国不久的周恩来出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不久后升任政治部主任。在黄埔军校和中共两广区委中,有一大批六安人,仅黄埔一期就有许继慎、王逸常、杨溥泉、曹渊、孙一中、廖运泽、彭干臣等。周恩来那时和这些六安人朝夕相处,并多次派许继慎等人回乡建党。周恩来情系六安瓜片,并非仅仅是为品味香茗,而是为了重温一段重要的情感记忆。

2007年3月26日至28日,胡锦涛主席访问俄罗斯期间,将充分体现中国茶文化清、静、雅、和的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和绿牡丹4种名茶,作为国礼茶赠送给俄罗斯领导人。

传统工艺的现代名茶

六安瓜片产区位于大别山东北麓,属淮河流域,年平均温度15℃,年平均降水量1200~1300毫米,土壤pH值6.5左右,多为黄棕壤,质地疏松,土层深厚,茶园多在山坡冲谷之中,生态环境优越。

六安瓜片的采制技术,与其他名茶不同。春茶于谷雨后开园,新梢已形成开面,采摘标准以一芽二、三叶为主。鲜叶采回后及时扳片,将嫩叶(未开面)、老叶(已开面)分离出来炒制瓜片,芽、茎梗和粗老叶炒制针把子,作副产品处理。

六安瓜片炒制分生锅、熟锅、毛火、小火、老火五个工序。

毛火:用烘笼炭火,每笼投叶约1.5公斤,烘顶温度100℃左右,烘到八九成干即可。拣去黄片、漂叶、红筋、老叶后,将嫩叶、老片混匀。

小火:最迟在毛火后一天进行,每笼投叶2.5~3公斤,火温不宜太高,烘至接近足干即可。

老火:又叫拉老火,是最后一次烘焙,对形成特殊的色、香、味、形影响极大。老火要求火温高,火势猛。木炭窑先排齐挤紧,烧旺烧匀,火焰冲天。每笼投叶3~4公斤,由二人抬烘笼在炭火上烘焙2~3秒钟,即抬下翻茶,依次抬上抬下,边烘边翻。为充分利用炭火,可2~3只烘笼轮流上烘。热浪滚滚,人流不息,实为我国茶叶烘焙技术中别具一格的火功。每烘笼茶叶要烘翻五六十次以上,烘笼拉来拉去,一个烘焙工一天要走十多公里。直烘至叶片绿中带霜时即可下烘,趁热装入铁筒,分层踩紧,加盖后用焊锡封口贮藏。

六安瓜片的外形,似瓜子形的单片,自然平展,叶缘微翘,色泽宝绿,大小匀整,不含芽尖、茶梗,清香高爽,滋味鲜醇回甘,汤色清澈透亮,叶底绿嫩明亮。过去根据采制季节,分成两个品种:谷雨前提采的称提片,品质最优;其后采制的大宗产品称梅片。现在齐山名片分1~3等,内山瓜片和外山瓜片各分4级8等。

六安瓜片在我国名茶中独树一帜,其采摘、扳片、烘制、烘焙技术皆有独到之处,品质也别具一格。其产制历史虽不足百年,但就目前生产规模和技术精熟程度而言,则为许多名茶所无法相比的。为了充分利用扳片后的鲜叶资源,金寨县的茶叶工作者新近又将制针把子的芽尖,创制成一种眉形、颖秀、显毫、翠绿、鲜润的新名茶齐山翠眉,在1989年农业部西安名优茶评比会上,被评为名优茶。

相隔近百年再续世博梦

历史名茶六安瓜片,经过历史变迁,世代传承,不断发展,已经发展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茶产业链条,走出国门,在国际舞台上演出瞩目的乐章。

举世瞩目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开幕式4月30日晚在上海世博文化中心隆重举行,茶文化是中国元素的杰出代表。在这其中,六安瓜片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徽六牌六安瓜片经过层层筛选和评审,被授权首期作为世博会特许产品,并在上海世博局指定的销售网络内设置世博局特许产品零售专柜销售。

世博会期间,各国来宾将有机会品尝到这一中国名茶。这也是安徽本土茶叶六安瓜片,继1915年和1942年的万国博览会金奖(世博会前身)后获得的又一殊荣。传统的历史名茶代表中国传统文化走进世博会,圆了中国茶叶界人士多年来梦寐以求的愿望。

寻访“大红袍” | 茶趣


寻访;大红袍; | 茶趣

传统戏曲里有一出;访白袍;的戏,表演的是唐朝大将尉迟恭寻访;白袍小将;薛仁贵的故事。我这里却讲寻访;大红袍;。;大红袍;,原是武夷山中之佼佼者,素有;王;之誉。我们所要寻访的就是这种树。

几位文友此刻正行进在武夷山风景区的;九龙窠;里。溪涧潺潺,流淌在错错落落的鹅卵石上,一路上弹出淙淙的琴响。面对这种山川丽景,友人竟情不自禁地高声朗吟起来:;云麓烟峦知几层,一湾溪转一湾清。行人只在清溪里,尽日松声夹水声。;原来这是宋代;永嘉四灵;之一的徐玑的诗,他写的正是武夷山一带的景观;;峰峦重叠,清溪曲折,水声松籁,不绝于耳。闽北风光宛然如画。

走着走着,看到一小片园,枝株茂密,叶片微呈红晕。几个人同时喊出:;看,这就是了。;谁知,错了:它是;大红袍;的老弟;;;小红袍;。

又拐了一个弯,前面略显开阔,却不见了园,小石丘上独有亭翼然。在高山悬崖之间,由石块垒起的台座上,果然长着几株茂密的树,旁边还隐约可见镌刻在岩石上的;大红袍;三个字。由于山势高耸,距离较远,树的具体形态看不太清楚。东道主介绍说,这几棵;王;生长时间很长了,枝干弯弯曲曲,长满了苔藓,又浓又绿的叶片间夹杂着一簇簇的嫩芽,边缘上都呈紫红色。传说从前是靠训练猴子攀崖采摘,后来从旁边石罅里凿出一条缝隙,架上悬梯,工可以勉强上去,采摘之后,悬梯立即撤除,因为这是;国宝;啊。

相传古时候一个读书士子进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病倒了,下山化缘的老方丈发现后,叫来两个小和尚把他抬到庙里。方丈见他面色苍白,体瘦腹胀,便泡上一壶好,服侍他饮下。士人见叶绿地红边,泡出的水黄中带红,如琥珀一样光亮,遂呷了几口,顿觉口角生津,芳香四溢。连续喝了几次,鼓胀全部消退,身体如常。谢过老方丈,他便赴京投考,竟得状元。不忘救命之恩,状元郎重返武夷山,在老方丈导引下,寻访这半山腰的神奇树。这天,他正跪在山下虔诚地焚香礼拜,忽然一阵风来,把猩红状元袍卷上了半空,不偏不倚,恰巧罩在;王;的枝头,宛如红云一片。;大红袍;遂由此得名。

说着,一行人已上到亭坐下。女老板提着水壶汲来了山泉,用硬炭升起了炉火,顷刻间壶中便冒起了热气。她左手端过一个古香古色的盘,上面摆放着比拳头稍大的壶和几个酒盅般大小的杯;右手托着一个贮存叶的锡罐。叶放进壶中,注入滚沸的水,并用开水将壶淋过。两分钟过后,便提壶在各个杯中先斟少许,然后再均匀地巡回斟遍,最后将剩下的少许水向各杯点斟。据说这里头有个名堂,头一次叫;关公巡城;,第二回为;韩信点兵;。

天色向晚,同伴们向女老板致谢,说有幸在这里品尝到了;大红袍;这种人间至味。女老板却歉疚地摇摇头,说,准备不周,十分抱歉,今天我这里只有;小红袍;。当然,这也不是凡品。

不晓得这种;小红袍;与;大红袍;有没有亲缘关系,颇悔当时没有询问清楚。

论茶香,谈茶趣


说起品茶,不由得想起三道茶,第一道苦,第二道香,第三道甜。说到这的时候,我总感觉,人生也是如此,只有尝尽天下苦,才能慢慢感受到那种甜的滋味。不过,这其中的道理,还是需要去领悟的。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茶似乎已成为一种茶饮料。如果想要静下心来,泡上一杯好茶来慢慢品饮,那真是难得的机会。试问天底下的年轻人,有几个可以如此悠闲自在?

当我坐在电脑前,不断地敲打键盘的时候,我时不时地会喝上几口茶饮料,每当这个时候,我总是想起小时候家里自泡的清茶,那种久违的茶香,令我陶醉。因此,我时常会写几篇关于茶的文章。只有那种茶,才能给我创作的灵感。

记得外公告诉我,其实茶是有灵性的。每一道茶,都有每道茶的特别之处,它的茶味是悠长的,当然,我们不能完全读懂茶,但只要略懂一二便可受用无穷。天下的茶种类繁多,但每一种茶都需要懂它的人去品。茶道是精深的,就像人生一样,人生中朋友很多,但真正懂自己的人并不多。所以,一切都是缘份,请珍惜这份难得的缘。

长大后的我,不太与外公亲近了,但偶尔去外公家的时候,还是会像小时候一样,跑到外公的茶盘上端起茶来,学着他的样子,小嘬一口,之后再闭上眼睛,装着很享受的样子。然后,再说声好茶。每当这个时候,外公总是笑得合不拢嘴,然后说我这个小妮子越来越会装了。其实,我真的很懂茶了。

这一次,我便不再与茶饮料为伴了,而选择了外公爱喝的铁观音,那种清香,真的比甜甜的茶饮料好喝万倍。相信,我今后的生活会越来越离不了茶的。

茶之三得:趣、神、味


茶之三得:趣、神、味

一曰得趣

饮茶可清心,能给人以满足和享受,增添生活的情趣。

饮茶讲究活火活水,水以泉水为佳,因为泉水经过沙石岩土的过滤,吸收二氧化碳,溶解了钠、钾、钙等60多种元素,使水质洁净甘洌,营养丰富;火以木炭为上,火候以状如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的三沸水为好。

品茶要依靠视觉、触觉、嗅觉和味觉,凭藉自己有素的训练与长时间的体验,通过对茶叶色、香、味、形的鉴赏,才能品尝出茶汤的芳香与滋味。饮茶对人有造境、通理、体性和怡神的作用。亲朋故旧聚首,泡壶好茶,含英咀华、细细啜饮,边谈边饮、谈古道今、越谈越饮、融合轻松、意得情新,别有一番尘心洗尽兴难尽的雅趣,给人以一种不是神仙胜似神仙的感觉!

二曰得神

《神农食经》上记载: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其意思是饮茶能使人精力饱满、兴奋愉悦。

饮茶的妙处在于清虚和睦。它崇尚简质恬淡,不迎合世俗的习气,而在于申明无我的意识,帮助人们洗胸中之积滞、致清和之精气,给人以一个自信而含蓄、祥和而清丽的文化氛围。

三曰得味

饮茶最讲究的就是一个味字。在我国宋代,人们饮茶有一条法则,谓新茶、甘泉、器皿干净为一;天气景色宜人为二;风流儒雅、心性相同者为三。这就是说,努力做到茶要新、香、纯,水要清、洌、甘,茶具要小、雅、古,环境要清、朴、静,才能得其真味,领悟其清高之道。

趣看中国的奉茶之道


我国历来就有客来敬茶一民俗。古代的齐世祖、陆纳等人曾提倡以茶代酒。唐朝刘贞亮赞美茶有十德,认为饮茶除了可健身外,还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唐宋时期,众多的文人雅士如白居易、李白、柳宗元、刘禹锡、皮日休、韦应物、温庭筠、陆游、欧阳修、苏东坡等,他们不仅酷爱饮茶,而且还在自己的佳作中歌颂和描写过茶叶。最基本的奉茶之道,就是客户来访马上奉茶。奉茶前应先请教客人的喜好,如有点心招待,应先将点心端出,再奉茶。

俗话说:酒满茶半。奉茶时应注意:茶不要太满,以八分满为宜。水温不宜太烫,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烫伤。同时有两位以上的访客时,端出的茶色要均匀,并要配合茶盘端出,左手捧着茶盘底部右手扶着茶盘的边缘,如是点心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应摆在点心右边。上茶时应向在座的人说声对不起,再以右手端茶,从客人的右方奉上,面带微笑,眼睛注视对方并说:这是您的茶,请慢用!奉茶时应依职位的高低顺序先端给职位高的客人,再依职位高低端给自己公司的同仁。

以咖啡或红茶待客时,杯耳和茶匙的握柄要朝着客人的右边,此外要替每位客人准备一包砂糖和奶精,将其放在杯子旁(碟子上),方便客人自行取用。

趣赏绍兴茶馆旧时茶联


旧时绍兴大小茶馆甚多,其店堂内又大都挂着一副楹联,读来妙趣横生、回味无穷。

“野鸟啼风,絮语劝君姑且息;山花媚日,点头笑容不须忙。”这是山区茶馆里的一副楹联,写的是这里有“野鸟”、“山花”相迎,有“絮语”、“点头”的温馨接待,还有“笑”、“劝”的热情关怀,真是一家难得的优雅茶馆。

“泉中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圆。”这也是山区茶馆里的一副楹联,联语把山区特有的茶、泉、情、味点化其中,营造出了文雅秀逸又妙趣横生的品茶氛围。

“小天地,大场合,让我一席;论英雄,谈古今,喝它几杯。”联语谈古论今,上下纵横,虚实相间,幽默别致,实在是妙不可言。

“吸烟有害,花钱买病;饮茶有益,醒脑提神。”“送水送茶,热情备至;问寒问暖,体贴入微。”这是两家茶馆的两副楹联,前者以关心顾客健康取悦于人,后者用优质服务招揽顾客,细细品味确有异曲同工之妙。

“山好好,水好好,入室一笑无烦恼;来匆匆,去匆匆,饮茶几杯各西东。”好山多情,好水无忧,置身其间,超然物外,教人淡泊名利,解脱烦恼,联语颇具哲理,令人击掌称绝。

“三篇陆羽经;七度卢仝碗。”联语用典贴切,陆羽精通茶道,被誉为“茶圣”;卢仝擅长评茶,曾写过一首评茶的“七碗诗”,被后人称为“卢仝七碗”。联语真可谓言简意赅,一看就让人心领神会。

“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须花。”联语将茶的清香淡雅说得一清二楚,真是自然洒脱,妙语天成,别有情趣。

“普洱、铁观音,松涛烹雪醒诗梦;龙井、碧螺春,竹院弥香荡浊尘。”联语构思巧妙,形象生动,茶叶的品牌一目了然,而且语言精练,韵味隽永,令人不得不驻足光顾。

“趣言能适意;茶品可清心。”此联如把它倒过来,可读成“心清可品茶;意适能言趣”,两种读法其意境却各不相同,足见作者独具匠心,不愧为茶联中之佳品。

茶茶,茶字,茶趣,茶文化


领略茶的趣味,当从”茶”字说起,“茶”字本身就是一个妙趣横生的字。历史上“茶”字的字形、字音、字义变化多端,有很多异名、别称、雅号,如荼、槚、荈、茗、皋芦、不夜侯等,直到如今,茗和茶还通用。就是一个“茶”字,也表示诸多意思。

还有借用“茶”字而言它的非茶之茶,如人参茶、花旗参茶、菊花茶、金银花茶、绞股兰茶、罗布麻茶、杜仲茶、柿叶茶、虫屎茶、姜茶、凉茶等,其“茶”字,并非表示茶,而是寓意泡出来的汤水好像是茶。

草木之中有一人言对青山不为青,两人土上去谈心。三人骑牛少只角,草木之中有一人。这是昔日流传的一个谜语,打四个字,谜底是一句应酬语。草木之中有一人,就是“茶”字,“茶”字为“草”字头,“木”字脚,中间是个“人”字。再以“茶”字为线索仔细推敲,原来谜底是:请坐奉茶。

“草木之中有一人”,谜面妙极,形象生动。按照茶树生物学特性,茶可以戏称为草木结合的植物。茶树本为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每年萌发生长出多轮芽叶,人们采摘这部分幼嫩芽叶作为制茶的鲜叶原料,俗称“茶草”,古有“茶称瑞草魁”“喜与众草长,得与幽人言”之句,这样说来,茶树又成了草本。

作为制茶鲜叶原料的茶草,或称茶菁,可谓之为每年从茶树上长出的“草”,而且茶树的芽叶,有越采越发,不采少发的特性,与草相似,生命力极强。在人工培育下,茶树在栽种以后五六十年甚至上百年,每年都可以多次萌发芽叶,供人们采摘,炒制出各种各样的茶叶佳品。这就是“草木之中有一人”的缘由。还有个茶谜,也很有趣,谜面为:生在山里,死在锅里,埋在罐里,活在杯里。(打一物。谜底为:茶叶。)这个谜语,形象生动,颇有创意。茶本来生长在山里,茶叶采下后,投入高温的炒茶锅杀青炒制,茶叶的生命活动停止,制好的干茶,贮藏于茶叶罐里。干茶放入茶杯,经开水冲泡,芽叶舒展,栩栩如生,生意盎然。古称荼苦近称茶古代没有专一的“茶”字,以至于出现许多异名或同义字,字形、字音、字义相差甚大,不识者,根本想不到它们与茶有什么关系。古代用来表示茶的字有:荼、槚、荈、蔎、茗、茶等。著名的书法家启功1989题诗有云:

今古形殊义不差,古称荼苦近称茶。赵州法语吃茶去,三宇千金百世夸。君山银针的外形你喝过君山银针吗?珠兰花茶品鉴外形条索尖细色泽深绿油润功夫茶的冲泡技巧及功夫茶品饮的顺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