俭约的茶道,简约的美

发布时间 : 2020-12-16
红茶的美 茶道的礼节 茶道的顺序

红茶的美。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俭约的茶道,简约的美”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饮茶,不关于雅俗,文人雅士们爱茶,市井小民们亦爱茶。茶于大众,皆是平等的。都说品茶是一件简单的事,却有很多人喜欢在简单中创造“不简单”出来。

茶与酒不同,酒馆通常为乌烟瘴气之地,而茶馆则为难得的清净之地。好酒者,喜闹,怕静,实则为逃避自己的内心;好茶者,品茶只为遇见最真实的自己,实为面对现实,认识自己。而苏格拉底曾说道,认识自己是最难的事情。品茶,是为迎难而上。

如今,酒馆少了,茶馆却多了起来。林立的各式茶馆,让更多人感受茶文化的精华与魅力。旧时的茶馆讲究俭约,粗陋的茶室,几块方桌,几条板凳,一个烧水的大铜壶。来者,絮絮叨叨,侃侃而谈,这便是生活的本味。

现今的茶馆,在室内设计尽是挖空心思,虽然也是崇尚自然茶道和自然之美,实则,却并非如此。他们将人工制成的木头、物件等摆放在茶馆内,以为这就是古朴。然而,其中却是花费了心思地装扮。

真正的俭约茶道,讲究的是与周遭的融合,与自然的和谐。依湖而建者,需与湖泊相协调;依高楼而建者,也应该与城市气息想协调。俭约不在于造作,而是自然与融合。

除此之外,茶道的俭约还在于茶具与茶器的俭约。无论是新造的陶瓷茶具,还是古香古色的紫砂茶具,皆是泡茶之具,不必太过讲究。茶道俭约,内质亦应该是简约。

茶经网扩展阅读

茶道是什么?茶道中的禅意这么美


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茶道亦被视为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领略传统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

茶道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已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对茶饮在修身养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宋徽宗赵佶是一个茶饮的爱好者,他认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闲和宁静、趣味无穷:“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

茶道属于东方文化。茶道是通过品茶活动来表现一定的礼节、人品、意境、美学观点和精神思想的一种行为艺术。

中国茶道往往和佛教连在一起,因为以前寺庙的僧侣经常研究茶道,所以也给中国茶道附上了一层禅意。

1.天人合一

中国茶道吸收了儒、道思想精华。道家的学说则为茶人的茶道注入了“天人和一”的哲学思想,树立了茶道的灵魂。同时,还提供了崇尚自然,崇尚朴素,崇尚真的美学理念和重生、贵生、养生的思想。

2.道法自然

中国茶道强调“道法自然”,包含了物质、行为、精神三个层次。中国茶道认为:“茶是南方之嘉木”,是大自然恩赐的“珍木灵芽”。中国茶道讲究在茶事活动中,一切要以自然为美,以朴实为美,动则行云流水,静如山岳磐石,笑则如春花自开,言则如山泉吟诉,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应发自自然,任由心性,绝无造作。

3.尊人贵生

中国茶道中,尊人的思想在表现形式上常见于对茶具的命名以及对茶的认识上。茶人们习惯于把有托盘的盖杯称为“三才杯”。杯托为“地”,杯盖为“天”,杯子为“人”。意思是天大、地大、人更大。如果连杯子、托盘、杯盖一同端起来品茗,这种拿杯手法称为“三才合一”。贵生是指注重茶的保健养生以及怡情养性的功能。

4.坐忘

“坐忘”是道家为了要在茶道达到“至虚极,守静笃”的境界而提出的致静法门。受老子思想的影响,中国茶道把“静”视为“四谛”之一。如何使自己在品茗时心境达到“一私不留、一尘不染,一妄不存”的空灵境界呢?道家也为茶道提供了入静的法门,这称之为“坐忘”,即忘掉自己的肉身,忘掉自己的聪明。

5.无几

道家所说的"无己"就是茶道中追求的"无我"。无我,并非是从肉体上消灭自我,而是从精神上泯灭物我的对立,达到契合自然、心纳万物。“无我”是中国茶道对心境的最高追求。

日本茶道的两种美


日本茶道,不仅仅是“清敬和寂”,还特别讲究其他的一些美感,比如缺陷之美、简素之美。

日本茶道讲求精神层面的“一心”,同时要积极看待生活的不完美,欣赏缺陷之美。体现在日本的茶具上,往往会发现茶具无论色彩还是型式,常常不统一、不协调,有的左右明显不对称,有的釉色不足,有的老旧,有的粗糙,就是这种缺陷的美,却显现出别样的美丽。日本茶道认为这如同中国的行书,或者草书,行云流水,随意而至,心中有茶,茶寓万物,万物之美不止“正楷”,正楷之外,也有奇美。

所谓简素之美,主要来自禅宗佛学,禅宗讲“无”,简单朴素,便是“无”的一种表现。简单朴素也有形式上的不同,比如日本的神宫与茶室,虽然都是简素的体现,具体表现上却有不同,神宫的简素,重在古朴、庄重,选材上主要是巨木巨岩。而茶室讲究的简素则是茶道中的简单、淳朴、寂静,讲求的是静中生慧,在选材上,随地取材,比如粗糙的树木,普通的砖瓦,诠释的是内心的静谧,茶道的安然。

品茶小院中通常很少见到花草,多是四季常青的林木,茶室中的挂画,也多是悠远的山水,在茶室的柱子以及横梁上,总有很多看似粗拙简单的雕刻,虽看似粗陋却有难言的意境,让人过目难忘,流连忘返。越简单越自然,越自然越纯粹,越纯粹,越贴近本真。

茶之道,本真最真。

日本茶道有哪些美?为什么美?


日本茶道源自中国。日本茶道是在日本一种仪式化的、为客人奉茶之事。原称为“茶汤”。日本茶道和其他东亚茶仪式一样,都是一种以品茶为主而发展出来的特殊文化。日本茶道将日常生活行为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熔为一炉,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它不仅仅是物质享受,而且通过茶会,学习茶礼,陶冶性情,培养人的审美观。今天小编为你介绍日本茶道的美。

简素之美

简洁朴素单纯的美,是日本茶道文化的第二属性。日本茶道文化的基本元素之一,是禅宗的“无”,所以,茶道的简素,就是“无”的表现之一。

缺陷之美

日本茶道追求精神上的“一心”,却倡导面对现实生活的不完美,欣赏缺陷。日本茶道认为,缺陷的美,是一种奇数单一的美。就如中国书法中的行草,行云流水间的狂草,在不是正楷的忘形中,独自拥有一种看似不整齐规范的奇美。

自然之美

无心,无念,无意识。不论是茶师或茶客,在茶室中,相视深礼一敬时,彼此流露出来的平常心态,为自然之美。古来日本茶道文化中,视人为做作的行为不美。所以,从茶见到茶人的行为,皆追求自然状态。茶碗不需名匠之作,不需华丽釉彩。最好的茶碗就是自然烧制的粗陶。

枯槁之美

毫无感觉的空白澄明,枯老中的孤高,历经岁月沧桑的变迁,不论怎样的苍老,其中都有着无觉的静默之美。在茶室中,常常见到挂轴中的书法或画,墨迹淡薄难辨,或者老旧斑剥的茶盒等,有种枯槁之状,令人感悟一种枯中沉淀的力量,外表不再强大,内在却雄气的阳刚厚重之美。

幽玄之美

日本茶道提倡的幽玄之美,是一种无限深幽之处的无限意境之美。在幽暗茶室中,简单的眼神和无言的会意,有种心领神会的幽深玄美。这种东方的含蓄之美,在茶道文化中达到极致。留白处的空阔意境,是一种自觉自悟的韶美,是一种非日常耀眼明灿的幽深玄阔之美。

静寂之美

沉稳、安静、平和,内省内悟,也是日本茶道文化的元素之一。茶道的开始和结束,时常都是在一种无言的静寂中展落。从茶师到茶客到茶具到挂轴到插花,均以静为旨,以求得悟淡中感知雅美,静中品味动美。

脱俗之美

踏入茶庭,走过碎石板路,进入茶室入座,这一过程,是一种短暂地脱离红尘俗世的忘我之境。放下尘念,远离喧闹,进入神清心宁的境地,这是日本茶道文化的一种忘我脱俗之美。利休大师倡导的“心中一尺自悟”,便是对脱俗最练达的诠释。不论是茶师还是茶客,茶前茶后的交流,大多是轻语温句的情趣之事。脱俗,便是俗人在此一时,求得此一刻的清净俗念之愿。

这种美意识的产生,有社会历史原因和思想根源:平安末期至镰仓时代,是日本社会动荡、改组时期,原来占统治地位的贵族失势,新兴的武士阶层走上了政治舞台。失去天堂的贵族感到世事无常而悲观厌世,因此佛教净土宗应运而生。失意的僧人把当时社会看成秽土,号召人们“厌离秽土,欣求净土”。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很多贵族文人离家出走,或隐居山林,或流浪荒野,在深山野外建造草庵,过着隐逸的生活,创作所谓“草庵文学”,以抒发他们思古之幽情,排遣胸中积愤。这种文学色调阴郁,文风“幽玄”。

中国茶道讲究“五境”之美


茶分六种:红茶、绿茶、黑茶、黄茶、青茶(乌龙茶)和白茶。茶道是通过品茶活动来表现一定的礼节、人品、意境、美学观点和精神思想的一种行为艺术。它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

中国茶道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同时配以情绪等条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

中国茶道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三种。

煎茶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茶叶经烘干后碾成粉末,和水一起煮,煮茶时有时会加入盐等调料,喝茶时与茶叶一起喝下,所以又叫“吃茶”。

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

斗茶古代文人雅士各携带茶与水,通过比茶面汤花和品尝鉴赏茶汤,以定优劣的一种品茶艺术。斗茶是古代品茶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其最终目的是品尝,特别是要吸掉茶面上的汤花,最后斗茶者还要品茶汤,做到色、香、味三者俱佳,才算斗茶的最后胜利。

工夫茶工夫茶讲究品饮工夫。清代工夫茶流行于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广东的潮州,后来在安徽祁门地区也有盛行。饮工夫茶,有自煎自品和待客两种,特别是待客,更为讲究。

一起感受中国茶道的虚静之美


中国茶道审美文化的最显著特征之一,即乃虚静之美也。

追溯历史,早在先秦时代,诸子百家对于虚静之说,就曾经有过种种论述,云: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本也……虚静之说,本是根底于道家的审美学说。虚者,即虚无之谓也。就大处来说,天地本是从虚无而来,万物本是由虚无而生。至于就小处来说,即如我国茶道审美文化中的这个虚静之美,其“虚”与“静”之间的辩证关系则亦不例外。这就是说,静乃始于虚也。有虚才有静,无虚则无静。虚静之间的辩证关系之真谛,即在于此。

中国茶道的虚静之美,极富我国传统审美文化的特色。比之日本“茶道四规”中所言的枯寂之美,亦称沉寂之美、静寂之美,两者有着本质上的差异。这是因为,日本茶道文化属于禅道文化,亦即佛门文化的性质。故尔就日本茶道来说,他们在茶事操作的程式中,在茶道审美的过程中,其一招一式,一举一动,都需要表达佛门的教义并教规。这就正如日本禅师寂庵宗泽所说的那样:茶意即禅意也。

关于中国茶道审美文化中的虚静之说,对于日常品茗审美而言,并非空泛,仔细品味,有助于在品茗生活中更好地获得审美感悟。其实虚静之说并不玄奥,只需明白一点,即静乃始于虚也,在内心世界的空间里,在受到外物之苦时,在品茗审美之前,需把心灵空间的挤轧之物、堆垒之物,尽量排解开去,静下神来,定下心来,开始走进品茗审美的境界,静静领悟茶之色、茶之香、茶之味、茶之形的种种美感,以及赏鉴茶道文化生活中的择器之美、择水之美、择侣之美、择境之美。这一切,不正是属于虚静之美的境界么﹖

历代诗人兼茶人在从事咏茶的创作生活中,在茶道审美的感悟并吟咏中,自然皆离不开亦虚亦静的精神氛围与精神境界。尤其当心灵世界的静氛形成之时,则更给茶道审美感悟并咏茶创作营造了最佳契机。

禅有禅悟,茶有茶思。就茶道审美与咏茶创作来说,茶悟出茶思,茶悟出茶情,茶悟出的是不失茶氛的灵气,茶悟出的是不失茶韵的美感,这一切皆跟所谓禅悟迥乎其异。需知,由茶悟而升华,即堪达于无穷美妙的艺术境界,甚至达于像卢仝在《七碗茶诗》中所讴歌的那般如梦如幻,如恍如惚,如通仙灵,如御清风的诗性境界。这正是中国茶道及其审美文化,包括虚静之美所达到的一种最高精神境界和艺术境界。

中国茶道审美文化中的虚静之说,实质上是指心灵世界的虚静,至于外界环境的宁静,兼顾即可。只要自我心灵不失虚静,则茗叙也罢、说笑也罢、听曲也罢、赏戏也罢,在啜茗中兴之所至,或则朗吟,或则放歌,或则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皆无不可。无怪蜀都一带茶馆,历来盛行摆龙门阵,那就叫做静中有闹,闹中有静,雅中有俗,俗中有雅。这可以说是虚静之美的一种动态样式,动态风貌罢。

南京柏龄 爱上中国茶道之美


在重“心性”与“修为”的茶道文化中,茶叶、茶具、茶水、火候、环境并称中国茶道的“五境之美”,位于南京漓江路55号的柏龄以弘扬传统茶道文化为己任,为都市白领开辟了一处悠然休闲的好去处。

在这里,你可以找到平日里遍寻不到的悠闲度假心情。逃开了城市的嘈杂与喧嚣,感受着柏龄的恬淡与静谧,那吹过的风,也仿佛是大自然的呼吸。以此美景可入诗,诗中有茶,茶香淡淡,在舌尖慢慢荡漾开来之时,也涤尽了夏日的疲惫与烦躁,使人精神振奋。

信步在柏龄,逃离了城市的嘈杂,感受着一份难得的优雅清静,才感觉这一刻才真正属于自己。古朴的陈设,曲折的小径,流露着柏龄的韵味。“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中国五千年的儒道文化可以浓缩为一杯茶,而这杯茶的清香正飘逸在南京柏龄。

和谈商事,以茶待客,通过饮茶进行自我反省,达成彼此思想的沟通,于清寂之中消除彼此的芥蒂。厌倦了饭局上的觥筹交错和一味迎合的奉承,不如在柏龄淡淡的茶香中,交换彼此的真诚。柏龄里拥有会议室,阅览室等,设备完善。在商谈之余,可观特设的茶艺表演,也可以通过印度SPA芳疗,尽享放松的闲暇。

柏龄——一个饮茶养生的好地方!选择柏龄不会错,快快来试一试吧!“柏龄”特设的茶艺表演、SPA贵宾房专设印度SPA芳疗、巴里岛SPA芳疗带给人们多重尊享、会议室、阅览室等等,丰富地满足了人们的休闲养生需求之外,更是贴心地带给商务人士更多超值服务。

茶的美韵和自然的节律当中 茶道中天人合一


活水还需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呼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诗人临江煮茶,首先感受到的是江水的情意和炉中的自然生机。亲自到钓石下取水,不仅是为煮茶,也为取来大自然的恩惠与深情。大瓢请来水中明月,又把这天上银辉贮进瓮里。小杓入水,似乎又是分来江水入瓶。茶汤翻滚时,发出的声响如松风呼啸,让人感觉与江流、松声合为一气。然而,茶人虽融合于茶的美韵和自然的节律当中,却并未忘记人间,他们静听着荒城夜晚的更声,遥望天上人间,明月江水,欣赏茶中雪乳,山间松涛。大自然的恩惠与深情,荒城的人事长短,都在这汲、煎、饮中融为一气了。茶道中天人合一、情景合一的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

到了明代,封建专制达到顶峰,中国人的思想受到有史以来最大的钳制,文人不敢发表不同的见解。许多有才学的人只好隐居山林,以茶解忧,茶成了表示自己节操的工具,称作“苦节君”;茶成了苦中求乐的朋友,因此又称作“忘忧君”。由于在山林之中,少了儒家礼仪的规范,中国茶道的自然情趣更为浓重。茶人们忘情于自然山水,以求得心灵的某种解脱。庄子说过,颜成子游从师学道,第一年心如野马,第二年开始收心,第三年心无挂碍,第四年混同物我,第五年大众来归,第六年可通鬼神,第七年顺乎自然,第八年忘却生死,第九年大彻大悟。无论皎然的三碗茶诗,还是卢仝的七碗诗,细细读来,无不都包含着庄子这种混同物我、顺乎自然、大彻大悟的精神。

元明茶人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思想,提出品茶论水只是进入自然的媒介。所谓“枯石凝万象”,小小一杯茶,从中要寻求的却是空灵寂静,契合自然的大道。如文徵明、唐寅等人的品茶图画,都反映了这种思想。文、唐二人都是嘉靖文坛上吴中四杰的主要成员,其艺术风格和人品均以纵逸不羁的姿态出现。文徵明的茶画,有《惠山茶会》、《陆羽烹茶图》、《品茶图》等,从这些茶画中,我们看到的是枯石老树,清水竹炉。唐寅,字伯虎,比文徵明更纵逸风雅,喜欢的是香茶、琴棋、博古、观书,加上娇妻美妾。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至今为民众所传诵。

绿茶抗老红茶美白 肌肤也要乐享茶道


肌肤享茶道:美白祛斑

发酵茶叶例如红茶乌龙茶中含有能去除活性氧的茶黄素和茶红素,如果体内活性氧增多会导致色斑出现以及黑色素的增加。长期饮用有助排出毒素,茶红素还能让肌肤白皙。

推荐茶饮:芦荟红茶

材料:芦荟20cm长一段,红茶10克,蜂蜜一勺

做法:芦荟去皮切段放在1000ml水中小火慢煮,水沸后加入红茶焖1分钟,隔渣加入蜂蜜一勺即可。

功效:这款茶能够提高细胞活力,调节人体的生理机能,改善肌肤光泽,是美白养颜的良方。

肌肤享茶道:强力抗氧化

茶叶中的黄酮有着很高的抗氧化性,能够有效清除体内的氧自由基,具有抗老化作用,有效保护肌肤免于外界污染伤害。

绿茶因为未经发酵,含有较多的儿茶素和完整的叶绿素与维生素。这些成分的主要功能的抗氧化,对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有很好的效果。

白茶只经过萎凋、干燥两道工序的自然氧化,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茶叶鲜叶的品质,是拥有黄酮含量最高的茶类。拥有强大的抗氧化和隔离功效。

推荐茶饮:白菊绿茶

材料:白菊6克,绿茶10克,甘草3克

做法:将所有材料加入1000ml热开水中焖2分钟,去渣饮用。

功效:菊花清热明目,绿茶有良好的抗氧化性,甘草可以调理肠胃。这款茶饮可以帮助肌肤抵御外界自由基,延缓肌肤老化。

肌肤享茶道:清洁收敛

茶叶中独有的茶多酚是水溶性物质,用含有茶多酚的产品洗脸能够清除面部的油腻,具有消毒灭菌,减少日光中的紫外线辐射对皮肤的损害等功效。

茶多酚与蛋白质发生复合反应被称为收敛性,这一性质使含茶多酚的护肤品能够使粗大的毛孔收缩,使松弛的皮肤收敛、紧致而减少皱纹,从而使皮肤显现出细腻光滑的外观。

推荐茶饮:蜂蜜柠檬绿茶

材料:柠檬半个,绿茶10克,蜂蜜一勺

做法:绿茶用80度水浸泡,放置10分钟左右,将茶叶滤掉。加入柠檬和蜂蜜,搅拌均匀。直接饮用或放入冰箱冷藏后饮用。

功效:新鲜蜂蜜能起到滋润和营养作用,使皮肤细腻、光滑、富有弹性,绿茶可以抗菌消炎、促进消化,提高身体免疫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