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因何 兴于大唐

发布时间 : 2019-11-13
关于茶道 影响茶叶的因素有哪些 黑茶湖南安化

【www.cy316.com - 关于茶道】

当我们为唐代文化人创造了这一崭新的文化形式所深为感动时,不禁要问,他们为何选择了?抑或首先选择了他们?无论是唐代文献还是茶文化史都表明,开元到大历(712-780年)是发展的重要阶段。可以说,的兴起和初步发展与大唐兴盛有直接关系,这是和唐文化的宏观风貌息息相关的。一方面,开放的文化政策促进了文化的地域之间和各门类之间交流与发展;另一方面,科举取士打破魏晋以来的门阀统治,唐代文人士大夫生活在一个前所未有的自由、清新的空气之下。中国封建社会在唐代充分展现了它的文明性、优越成分。贞观之治、武周新政和开元盛世使其达到极致、充分显示了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充满对个体生命价值的赞美肯定,对主观精神世界的极度张扬和对平凡生活的诗意超越、汇纳四海的宏伟气魄、处盛世而发危言的精神成为唐代文化人的时代特征,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和精神状态下,陆羽等创立了这一新的文化形式,成为一种表达情怀、阐扬思想、体悟生命意义、张扬个性特点的活动方式,表现出吸纳儒、释、道三教之相近相同之处为一体的高度智慧,以极为高雅而又十分朴素的方式展示他们的精神境界,以可观形式反映了抽象思想,以简朴的细节涵盖了丰富内容,使人文精神、哲学思想形象化、物象化。这充分显示了中国文人对宇宙旋律与和谐精神的深切把握。,使中国文化人真正领悟诗情画意的生活,使他们诗意地生活着。,反映了文化士大夫丰富的精神生活和高雅的艺术情调。从某种程度上讲,它展示了当时中国人文化生活的挺拔高度,展示了中国人那时在精神文明方面的杰出成就。正因如此,在中国茶文化史上,很长时间内,是文人的黄金时代。

小编推荐

大唐盛世,连茶道都那么"奢华"(二)


来看看唐代如何饮茶?

第一个步骤:准备工作--烘干茶饼

唐代饮茶用的茶叶,要经过加工,压制成茶饼,平时用纸或蒻叶之类包存,放在茶笼里,挂在高处,通风防潮。

饮用时,随手取出,如果茶饼已受潮,还需要将茶笼放在炭火上稍作烘烤,使茶饼干燥,便于碾碎。

唐金银丝结条笼子

以笼装茶,用温火慢烤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可使茶饼内外都干透,不致造成外干内潮;二又可保持色、香、味的纯正。

唐鎏金飞鸿毬路纹银笼子

法门寺所出的鎏金银笼子,制作精美。

笼底焊有四足,笼子体积不大,据估计这样大小的笼能盛放四五两小串茶饼。

第二个步骤:烧水

唐代煎茶,首先要用炉煮水。

民间风炉通常由铜、铁,甚至揉泥制作而成。

但作为宫廷御用茶具,无论是材料与制作,还是工艺与装饰,都非常讲究,显然是民间风炉所无法比拟的。

唐壶门高圈足银风炉

唐系链银火筋

筋,又称箸、筷子。

古人对茶具的认识,不同于今人。

古人认为凡与烹茶饮茶有关的器具,都称为茶具。

这样,煎茶烧水时生火加炭用的火筋,自然也就归纳到茶具中去了。

古代特别是唐宋期间的一些茶道著作中,凡提到茶具时,都提到了火筋。

民间用的火筋,常用铁或熟铜制成;而作为宫廷或达官贵人家用的火筋,常用金银制作而成。

第三个步骤:碾茶

取出的茶饼,需要碾成细末。

地宫所出的茶槽子和碾子,便是用来碾碎茶饼的。

唐鎏金鸿雁流云纹银茶碾子

上有可以抽出推进的辖板,用来保持槽内干净卫生,形如今日中药铺中的药碾槽。

茶之苦涩,因何而起!


茶之苦涩,因何而起!

茶的苦涩,总是让许多饮茶门外汉感到苦恼,觉得苦涩即茶质差,其实不然!

无论茶叶品质的优劣,茶的苦与涩都是茶叶与生俱来的。茶的苦与涩,我们可以分开来说。

涩是一种味觉,但是它是一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感觉,在味觉中占据着很特殊的位置。涩是一种阻滞的味道,有些收敛,但又不同于苦味,比苦味的生理感受更加明显。

苦同样作为一种味觉,却比涩味更加明显的能够通过舌尖的味蕾来感知,之所以人们常常将苦涩放在一起提,是因为这两者皆是品尝了就让人感觉心情不好的味道,常见人们会以苦涩来形容生活、命运的不如意。

我们需要知道的是:茶叶的苦涩不仅仅只是与生俱来的咖啡碱、花青素、茶多酚、儿茶素等等物质引起的,相同的茶叶由于加工方式或者采摘时间的不同,苦涩的清晰度也不尽相同。

例如:绿茶在制作过程中,“杀青”这一环节会通过高温来破坏鲜叶中酶的活性,使茶香更为明显。但是“杀青”这一步骤需要把握合适的温度和时间,若是有所差池,就会令茶叶的涩味相对更重些。

普洱茶在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贮藏陈化之后,氧化聚合,茶汤的涩味就会消散许多。

大唐盛世,连茶道都那么"奢华"(三)


唐鎏金团花银碢轴

皇室饮茶作为一种高雅文化活动,用茶量小,轻推慢拉。

碾成黄金粉,轻嫩如松花,因而碢轴显得小巧别致。

后来的宋徽宗认为:凡碾之制,槽俗而峻,轮俗锐而薄。槽深而峻,则底有准而茶叶聚;轮锐而薄,则远边中而槽不戛。

他没有想到唐人已制作出他认为最理想的碾茶器。

第四个步骤:筛茶

茶饼在茶槽中碾碎成末,尚需过罗筛选,罗筛是点茶程序上很重要的一道工序。

唐代的点茶,茶末放于碗内,先要调膏,以茶瓶煮汤,再注汤入碗中,经过拌搅,碗中之茶便能产生粘懈适度的胶体状态。

如果茶末很粗,或粗细不匀,拌搅时就得不到较佳效果。

因此,茶罗子成为点茶的关键茶具。

唐鎏金仙人驾鹤纹壸(kǔn)门座茶罗子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这件茶罗子,是我们能见到的古代第一件茶罗实物,十分难得。

茶罗分罗框和罗屉,同置于方盒内,上层的罗框上尚残存一些用丝线织成的纱罗,网眼极细密,下层罗屉,接住筛下的茶末,可以拍出盒外。

筛好的茶末,为保持茶叶的香味要用盒密存。

唐鎏金银龟盒

此龟腹部用于供贮放碾碎的茶细末。

取茶时,既可揭盖(甲)舀取,也可以龟口中倒出,十分方便。

第五个步骤:调茶

唐鎏金飞鸿纹银则

为烹茶时投放茶末之量具。《茶经》云:则者,量也,准也,度也。

唐鎏金伎乐纹银调达子

古代饮茶犹如吃茶一般。

调达子就是供调茶、饮茶时使用的。

先将茶末放入其内,加上盐、姜、葱等佐料。

然后,用沸水在调达子内将茶等调成糊状;再加沸水调成茶汤供人饮用。

唐摩羯纹蕾钮三足架银盐台

唐盘丝座葵口素面小银盐台

第六个步骤:点茶

点茶的高招在于茶末调膏均匀后,向盏内注汤开水的同时,用茶笼或匙子在盏中环回击拂的动作要掌握得好。

搅拂的技术高,能产生蓬勃焕发的白色泡沫,称做汤花。

长柄银匙为烹茶时拍击汤面之工具。

不过唐代的茶盏一般为瓷质,色以白釉和青釉为主。

滇红茶的香气因何而来?


我国的茶叶种类有非常之多,不同的茶类都有不同的喜好人群,而其中滇红茶是很多茶友都比较青睐的,其茶性温和,滋味浓醇甘甜,同时茶叶中的茶香也是比较吸引人们的地方。那么也有不少的人在好奇,滇红茶的香气因何而来呢?以下我们一起来探讨下。

滇红茶的香气因何而来?

滇红茶具有它独特的品质魅力,当然它其中的茶香也是很多人喜爱的。不过有的茶友会疑惑,滇红茶的香气由什么决定?为什么有的滇红香气高扬,有的却香气低沉呢?

其实滇红茶的香气形成的原因也并不是那么的复杂,这个跟它的制作过程是有关系的,即滇红茶的香气是干燥前的氧化过程中形成的,包括萎凋、揉捻的过程。

至于香气高低不同的问题上,就是有比较多不同方面的影响。那么滇红茶发酵过程(包括干燥的阶段),还没干燥之前所产生的所有氧化都影响它的香气。其中,茶树品种、季节、气候、干燥温度,都会对香气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以下给大家具体分析一下。

1、品种方面:比如凤庆大叶种香气高扬馥郁,勐海大叶种就更甜腻;

2、季节方面:春茶更香,香气更复杂浓郁,秋茶的香气更飘、更简单直接;

3、干燥程度和方式:干燥的温度高、时间长就偏于焦糖香;干燥过度就有糊味,糊香;干燥温度适度,就会有温和的甜香;干燥不足就容易发酸。

而其实说实话,最重要的还是氧化的程度,这个对它香气的影响挺搭的。滇红茶氧化不足的话就有青草气,氧化过度香气就低沉,掌握不当或者场地污染就容易有酸馊。

综上所述,我们就可以清楚的知道滇红茶香气的由来了,所以一款好茶的诞生,不仅仅是来源于它的好产地,制作工艺这个方面对茶叶品质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

大唐盛世,连茶道都那么"奢华"(一)


1981年8月24日中午10时24分,连绵的阴雨让历经了400多年风雨的法门寺明代砖塔轰然坍塌半壁。

而剩下的西南一边虽然出现倾斜,却仍然神奇地矗立着。

1986年春天,政府决定拆除残塔。同年12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决定重建法门寺真身宝塔。

由于原来的塔基被地震、地下水破坏,建造新塔之前必须重打地基。省文物局组成考古队负责重建前的地基清理工作。

1987年4月3日,法门寺佛塔施工现场,人们意外地发现了一个洞口。一个埋藏了千年的大唐秘宝震惊世界!

埋藏于法门寺地下千余年的一套唐代皇室宫廷使用的金、银、玻璃、秘色瓷等烹、饮茶器重见天日。

这套茶具制成于唐咸通九年到十二年,为僖宗皇帝御用的真品,保留的非常完整。

也让我们有幸看到了连茶圣陆羽也不曾看到的唐代宫廷茶具。因为陆羽逝世于公元804年,而这套茶具据《资治通鉴》记载是公元873年末被封藏的,即陆羽离世之后69年。

这批茶器是迄今世界上发现最早、最完善、最精致的茶具文物。

据同时出土的《物账碑》载:茶槽子碾子茶罗子匙子一副七事共八十两。

同时,鎏金飞鸿纹银则、长柄勺、茶罗子上还刻有五哥两字。

五哥是宫中对僖宗小时的称呼。

从实物中来看,《物账碑》中的七事应为:茶碾子,茶碢轴、茶罗子、鎏金飞鸿纹银器中标出的茶器。

另外,还有玻璃器皿的茶碗、茶盏子两枚,《物账碑》载明为茶器。

从这组奢华的御用茶具可以看出,唐人极为重视饮茶,环节工序也是极为繁琐的

过度包装为谁,因何而“过度”?


近几年云南普洱茶走俏大江南北,品饮者猛增,收藏者数量大有压过东南亚爱好普洱的“先民”们,阵势和普及度更是压倒了百年前就曾经为皇家贵胄钟爱年代时期的普洱茶热。纵观普洱茶兴衰历史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社会动荡民不聊生普洱茶则衰,国泰民安百姓殷实普洱茶则兴。因此,普洱茶走俏大江南北,是当今国泰民安百姓殷实的具体写照,当惬意细品香茶享受生活才是。  媒体报道,广东某市普洱茶收藏者竟有200万之众,他们少则收藏几吨,多则几十吨,且人数还在增加。近期拍卖会上,几两老茶拍出十几万,5斤来重老茶拍出了100多万天价,至于解放后在故宫“出土”的几吨贡茶,保存到今天的已成了无价文物。惊人的升值空间加上越陈越香的茶叶特性和良好的保健功能,让买卖人、茶文化爱好者、尤其是越发多的丰衣足食后追求更高品位更高生活质量的群体,将普洱茶从茶马古道上搬进了黄金般的殿堂。  然一片叫好声中有必要提醒一个常识性问题,普洱茶只出产在云南。换句话说,只有在云南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下才能出产普洱茶,二者缺了哪一个也种不出真正的普洱茶。如此,保护好普洱茶的生长环境重要性就非同一般。令人担心的是,伴着身价陡增,原本最“原生态”包装的普洱茶,“外衣”也愈发花哨起来,从以前实际上非常好的植物叶子、竹子、布戴、陶罐、枯死木料等包装,派生出了以半米甚至一米多高的“树墩”为装饰过度包装为谁,因何而“过度”?包裹。可以肯定,这种树墩开始用作包装原料,应在枯死木料之列,掏空树墩储茶,盖子与器物为一块原料,外家修饰,设计古朴实用,谁放在家里这样物件,谁家就多了一丝田园风光。但是,随着普洱茶市场火暴,有多少枯死木料能供应上这样的包装呢?更可怕的是,一段树墩处理后装进两块茶饼,已有卖到7000元的了,利润之大又有市场,能不诱惑违法者将罪恶的板斧抡向云南普洱茶赖以生生不息的森林吗?而且,哪一段树墩作原料,那一棵小树不长上十年八年还没有资格!  过度包装危害不再赘述。需要深思的是,有的包装为谁、因何“过度”?广东某市那200万普洱茶收藏者,恐怕少有花7000元买一段树墩加两块茶饼的。调查一下这样的包装物件什么人买、最终进了谁家,便可清晰是什么人直接或间接支持赞助了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者和可能带来的生态灾难及方兴未艾产业的早衰。  过度包装在一片谴责声中膨胀提醒我们,不能就“过度”说“过度”了,应从政治、经济、环保全方位审视、分析这个建设和谐社会道路上的绊脚石,找出其愈禁愈膨胀的根本原因,从根上铲除这个毒瘤。(

武夷岩茶马肉、牛肉之争因何而来


武夷岩茶的名丛之奇中,如说有红袍之神、水仙之醉,那么,“肉桂”之香则使它成为名品新贵。

“肉桂”原产于武夷山慧苑寺,其优良品质在民间早已出名,貌若大红袍之红又有芳桂的厚韵,味香似铁罗汉浓厚又有桂香的悠长。由此,茶肆茶客中常有一句茶言:“香茗肉桂,适合男人的口味!”

正是肉桂之香,香生传说。一年中秋,天上管茶园的茶仙,与众仙到桂宫庆贺圆月之节,看了嫦娥的舒展广袖舞,饮了吴刚的桂花酒,别后回仙山,不料过武夷山慧苑寺时,闻到肉桂茶香,可比广寒宫的桂花馨香,惊喜不已,便下茶园带走两株茶苗回去种植,谁知喝醉酒步履摇晃,把茶苗一株丢在马头岩的悟源涧,一株落在牛栏坑,两地茶农捡到分别种下成树。于是,这里的人们便有了岩茶肉桂中的“马肉”与“牛肉”的品茗斗赛了。

悟源涧是武夷山茶枞著名的三坑两涧之一,马头岩下,涧水淌流,幽谷兰香,优美的生态环境是生长茶树的好地方,涧上开山坪的一千多亩正岩肉桂,成为武夷肉桂的好产地。对于“肉桂”成名,马头岩村人有自己的说法。一年春夏,蟠龙岩岩主焙制了一种茶,汤味初尝似人参,再饮更如红桂之香,便邀请武夷山才子蒋衡前来品茗,蒋衡只尝一口,便赞不绝口:“好茶,桂香乳味!”于是,茶的主人一借茶叶品质的“桂香”,二借大才子的“贵口”,桂茶尊以贵,肉桂茶就这样叫响了。

而生长在牛栏坑的肉桂较少,不到十亩地,产量一年也才几百公斤。但这里茶农种茶树很奇特,常以红土壤更换茶树的旧土壤。询问为何如此艰辛,答曰:“用红土壤种的山茶花,开得娇艳亮丽。同样,以红土壤种肉桂茶,长得红叶镶绿边更美。”再加上牛栏坑的流香涧溪水曲蜒回流,土好水美,这里生长的肉桂,价格比其他地方贵。

肉桂之所以高贵,是它不仅具有武夷岩茶的“岩韵”突出特征,更以其持久的高锐的异香而备受人们的喜爱,贵在其桂皮奇香,滋味醇厚,回甘略带刺激感,馨香久泡尤存。

如何理解普洱兴,则云茶兴(下)


正是因为普洱茶得天独厚的地理生态价值和健康价值,使得普洱茶不仅一举确立了在现代中国茶谱系中十大名茶之一的地位,也极大刷新了现代中国茶的谱系地图。其意义绝不只是为现代中国名茶谱系增加了一个新的种类,而是为云茶,为现代中国茶谱系找到了灵魂上的根。这个根,不是老生常谈的禅茶一味的茶文化上的根,而是具有实体意义的肉身血缘上的根,那就是世界茶、中国茶都源自云南的茶

普洱兴,云茶兴。云茶上千年的发展历史,无不有力证明了这一点。普洱茶是云茶的灵魂,可以扛起大旗带领云茶向前发展的“带头大哥”,其市场动向无不关乎着云茶的兴度。或许有人认为,普洱茶的一家独大会侵蚀云茶其他茶类的市场,这样的担忧无疑是杞人忧天。过去的十多年来,普洱茶的复兴带来的是云茶的整体复兴。

正是在普洱茶的带领下,近年来滇红老树发新枝,特别是随着古树红茶的开发,市场份额和知名度越来越高;滇绿的产量和产值都得到较好提升,茶膏、茶珍、茶褐素等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不断被开发出来数据显示,2016年云南全省干毛茶总产37.75万吨,其中普洱茶约13万吨,红茶7万多吨、绿茶17万多吨。

2017年普茶产量约14万吨,红茶7.5万吨,绿茶17万吨左右。截至2016年,云茶产业的综合产值已达670亿元,目前正向着2020年实现1000亿云茶综合产值的目标前进。从数据中可以看到,普洱茶非但没有侵蚀其他茶类,反而在自身产销增加的情况下,促进了红茶、绿茶产量的稳中有升。

可以说,普洱茶在新时代的王者归来,不仅重新定义和提升了普洱茶自身,也重新定义和提升了云茶,让整个云茶向着做大做强的目标大步向前。因为普洱茶是云茶的灵魂,是云茶品牌的旗帜。普洱兴,云茶兴。只有普洱茶这个云茶的灵魂永存,普洱茶这面云茶的旗帜不倒,云茶产业才能百花齐放地越做越强,迎来属于自己的云茶时代!

古树茶:古树茶价格连续上涨 究竟何因?


古树茶是指存活百年以上的乔木茶,产量十分的稀少,古树茶的香气深沉,味苦涩却有回甘感。在普洱茶界中,喝古树茶无非是因为它好喝,而且有喝的价值,以至于古树茶的价格相对于其他的茶叶来说非常高。那么古树茶的价格持续上涨,究竟何因?

一:采摘环节

古树茶,只能通过人工采摘,一颗高大的古茶树,有的需要人爬上去,有的甚至要搭设架子。该工种技术含量不高,以妇女、老人为主。效率:平均一个熟练采茶工一天可以采摘10公斤鲜叶,(有些地方环境恶劣,树太高一天只能采摘4-5公斤鲜叶也很常见)(按照4公斤鲜叶出1公斤干茶的比例)工资:100元/天,包吃包住(约150元/天)也就是说光是采摘环节每公斤古树茶的成本就要加30-50元的成本。

如果是特别高大的古茶树,就只能搭架子,这颗树太高,竹架还不行,施工的脚手架才稳妥。一天的采茶量就更低了

二:炒茶环节

不管你是自己有初制所的茶商还是茶农,每年到了春茶节,茶树集中发芽的时候,都要雇年轻力壮的炒茶工人。该工种有体力和技术的要求,按月工资在4000-6000,包吃包住(一天约200-300元),按照一个人一天100公斤鲜叶,也就是25公斤干茶,这个环节每公斤古树茶增加10元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零散的炒茶工,现在有专业的炒茶队服务,炒茶班长率领10来个兄弟伙,哪里需要炒茶,多少人,多长时间,班长分配,当然班长工资更高。

炒一锅茶一般5-8公斤鲜叶,需要30-40分钟,每次抄完汗流浃背,腰酸背痛,普通人炒两锅就坚持不了了。

三:匀堆,挑黄片,搬运环节

什么是匀堆?一般指为了防止口感差异化,把同一批次的干茶,匀在一起,比如这一周做了200公斤干茶,就把这些茶匀在一起,然后客户今天要20公斤,过几天要30公斤,能保证同样的口感。(也有把大树和小树,便宜的和贵的匀在一起,根据茶商需求决定)。

注:经常会有茶商给客户寄样品,过了很长时间,客户找茶商买,可总觉得收到的茶和之前的样品有区别,老怀疑是不是被坑了,茶叶被换了。其实只要口感差别不大是正常的。一般造成这种情况有:

1、那一批次的没有了(给你抓那一把样品的那一箱茶没了,现在春茶大战,到茶山上都是现金收茶的,如果拿茶样到买茶间隔时间太久那一批次茶就有可能卖出去了)

2、多数是心理原因。经常听茶农朋友说,就算是同一片地,今天炒的和明天炒的,口感上也会有细微差别。同样的茶,今天天气好心情好,过段时间阴雨连绵,喝出来感觉也不一样。

结论1:小差别很正常2:信任给你茶的人就好了,不然很心累的3:匀堆很重要

黄片就是老叶子,老叶粗大,一般偏黄色,宜挑黄片就是为了美观和客户需求,把老叶子挑出来低价销售。但不好看不代表不好喝,很多老茶客都喜欢黄片,好喝又便宜。

注:这里都说成本很高的古树茶,不算上要过静电拣梗机和风选机的大货,也不说熟茶发酵的损耗(这样损耗更大)。在匀堆、挑拣黄片、装箱搬运、工厂压饼这个环节,茶叶会有3%—5%的损耗,具体要看实际情况,翻动的次数多,碎末多,雨水多黄片自然也会多。假如一公斤干茶500元,3%-5%就是15-25元的损耗。

总结:光是采摘,炒茶,和损耗,每公斤古树茶的人工成本就超过了50元。还不算古树茶本身的价格。

最便宜的古树茶成本是多少?

春天的时候,就算普通地方的古树茶再怎么便宜也得20-50/公斤鲜叶(80-200/公斤的干茶,这里说纯古树茶,没掺小树、雨水茶,缅甸、老挝的古树茶这里不做讨论)。加上各个环节人力,物力,运输的成本,以及各级茶商的利润。。。所以终端市场上,古树春茶卖几百上千一公斤,也就很正常了。

那么,淘宝上9.9包邮的古树茶也只是名字叫“古树茶”而已了。

好了,有人说古树茶真是价格虚高,茶农都变土豪了,动不动就几百上千,咱老百姓喝不起!!!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1、古树茶是稀缺资源,产量就那么多,而中国消费得起的古树茶的中产阶级数量庞大,就算把所有古茶树的树皮扒了(开玩笑没人敢),每年的产量还是不多。

2、拿最贵的老班章说,今年山上4000-8000元/公斤,就算8000元/公斤,1克8元,一泡8克64元,64元可以约3-5好友喝茶谈事儿一下午了,贵吗?要是约朋友去最普通的茶楼,或星巴克,拿四川的茶楼来说最次的花茶10元/杯,星巴克也是15/杯,而且还是一人一杯。这样算下来,您还觉得喝古树茶很贵吗?

古茶树资源稀少,尤为珍贵,这样珍贵的古树茶每年分到各大、中、小型茶企手上,每家得到的古树茶数量是有限。对于这样珍贵的古树茶,收购成本自然不菲。古树茶之所以价格高,同时也是因为本身潜藏的价值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