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茶道中听声辨水是宋朝茶艺界的绝活儿

发布时间 : 2019-12-23
绿茶的茶道 关于茶道 黑茶中茶

绿茶的茶道。

唐朝人喝茶全是煮:先用茶碾子把茶砖碾碎,碾成粉面状的茶末,再用茶罗把茶末过滤一下,然后把茶末投放到滚水里,像煮饺子一样煮上三滚,最后喝那一锅茶汤。

宋朝人喝茶,比唐朝有所改进,他们用小勺把茶末分到几个碗里,冲入滚水,一边冲一边搅,快速搅动,让茶末跟滚水充分混合,这叫“点茶”。点好的茶汤上面还会泛出一层乳白色的泡沫,好像卡布奇诺咖啡。

在宋朝的茶道中,烧水是很关键的一步。宋朝人点茶一般不用铁锅烧水,而用瓷瓶烧水。烧水的瓷瓶是特制的,宋朝人叫它“砂瓶”,耐高温,可以直接架在炭火上烤,砂瓶里装大半瓶水,一会儿就烧开了。由于瓶壁是不透明的,所以看不见水开,只能听声。听声辨水,是宋朝茶艺界的绝活儿。

宋朝茶瓶是瓷的,茶碗有时候也用瓷。早在唐朝,上流社会鄙视瓷器,喝茶用铜碗、银碗或者金碗,甚至用铁碗,拒绝用瓷碗。后来出了一个叫卢廙的茶道高手,他说金银太贵重,铜铁太俗气,这些金属茶碗还都有腥味儿,影响茶汤的口感和成色,只有瓷碗才是压倒一切的理想茶具。卢廙的见解非常科学,开启了宋朝用瓷碗喝茶的风气。

宋朝已经可以烧造紫砂茶具了,但是紫砂并不被宋朝士大夫喜欢,一是因为紫砂透气性太强,茶汤很容易渗透进去,喝完茶不容易刷干净(现在流行紫砂壶,人们常说茶能养壶,其实就是指紫砂的细孔里填充了茶叶渣子,既不卫生,又会影响下一道茶的表现);二是因为紫砂天然有一种土腥味儿。

唐人煮茶,今人冲茶,宋人点茶。点茶无需茶壶,故此宋朝并不生产茶壶,只烧造茶碗。茶碗又分很多种,南宋景德镇烧造的茶碗属于影青瓷,胎很薄,釉很白,半透明,很好看,但是这种茶碗并不受欢迎。宋朝人最喜欢的茶碗是建州窑出产的小黑碗,胎特别厚,造型古朴,看起来很笨重,但是耐高温,导热慢,适合点茶。

现代人喝茶,多用玻璃杯、紫砂杯和白瓷杯,宋朝人则喜欢用黑瓷碗。因为宋朝最好的茶汤都是乳白色的,只有用黑碗才能凸显茶汤的乳白。如果用白瓷碗、白瓷杯或者透明的玻璃杯,你就分不出哪是杯子哪是茶了。

精选阅读

古代茶文化:宋朝的洗茶文化


宋朝在我国朝代中是一个神奇的存在,这时候的文人生活开始逐渐形成,社会上形成以文为尊的潮流。于此同时,手工业,商贾贸易的发展,也都为宋朝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石。宋朝是我国茶叶文化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这时候茶市茶商开始形成,并且取得了快速发展,并且影响了历朝历代的茶文化,并且流传至今。

洗茶

现在人们用茶壶冲泡乌龙茶时,习惯上把第一泡茶水倒掉,称之为“洗茶”。有些茶人解释这样做是因为要洗去茶叶中不干净的夹杂物如茶灰、尘埃。他们认为不“洗茶”的人,是“不讲卫生”、“不懂茶艺”。但有否想过,这样“洗茶”,连茶叶精华也在不知不觉中洗掉了?

其实,据学者考证,“洗茶”一词始用于北宋,原属于茶叶采制过程用语,后延伸至饮用过程中。而鲜叶从茶树上采摘下来以后经过初制、精制,其中有多道工序如做青、釜炒、揉捻、烘焙、筛拣等,不仅获得茶叶品级,而且达到卫生标准。其中偶有夹杂物如茶灰、尘埃,经注入沸水即倒掉,也迅即去除。而第一泡茶的操作,主要是进行浸泡,有利于茶叶的舒展和茶汁的浸出,使饮用者很快感觉到茶叶香味,而不是单纯为了洗去茶叶不卫生的东西。

第一泡茶的有效成分较多,如茶多酚、氨基酸、醚浸出物等,不但对人体健康有益,而且尽显茶的美味。根据有关实验,茶的香味和有益人体的成分在第一泡后3秒即开始浸出,若超过3秒钟倒掉茶水,上述茶中的有效成分就会大量损失。从市场经济角度看,为拓宽我国乌龙茶销路,谋求跨越式可持续发展,“洗茶”用语宜修正为“浸茶”或“温茶”较为确切和科学。

宋朝人如何饮茶?饮茶文化的发展


宋朝人基本上沿用唐朝人的饮茶方法,但是饮茶程序却没有那么多,“点茶”是当时所流行的,而与唐朝人的“煮茶”在某些方面存在差异,不同之处在于“点茶”是用开水冲泡茶叶,不再是用水煮茶叶,这是饮茶的一大变革。下面就跟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煮点法的发展吧。

宋代饮茶

煮点法的发展

1、灸棘:茶饼放太久香味会变陈,应先放于清洁的容器中用热水浸渍,以便将表面半凝固的膏刮除,再以铃钳夹住,用微火灸干。

2、碾茶:茶饼经过烘焙灸干后,包上一张清洁无味的白纸,用银制或铁制的茶碾击碎,碾茶的时间要短,动作愈快愈好,如此才能使茶色白,若耽搁过久,茶色即呈昏暗。

宋代饮茶

3、罗茶:棘团茶虽经碾碎,然并不十分匀细,须用茶罗筛出细粉,粗茶屑则弃之不用。茶罗的纲目愈细愈好,茶末细才能与汤完全融合,若粗则易沉淀于杯底。

4、候汤:宋代点茶则用汤瓶盛水煮汤,用来点冲盏中的末茶,称为点茶。汤瓶宜小不宜大,小则候汤较易,点茶注汤时也较易控制出水量。因为汤瓶口小,煮水时不易观察判断,汤应煮至何种程度也最难分辨,所以说“候汤”难也。又因候汤难以目测,故除陆羽的三沸“形辨法”外,尚有“声辨”和“气辨”法,以辨别汤之老嫩;而如何将茶汤控制得恰到好处,不老熟也不生嫩,确是需要相当的经验才可。

宋代饮茶

5、盏:用意如同今之温杯,即点茶前先用火盏使杯温热,如此茶末才能全融于汤中,若冷则茶末与汤分离。茶用以建安瓷最好,它呈深青色且有兔毫般的纹路,的身较厚,保温效果佳,不易冷却。温过的后,以铁匙或银匙量适量的茶末放入盎中,而置茶量也须适中,约一钱七分左右,茶少汤多则云脚散,汤少茶多则粥而聚。置好茶即可点茶了。

据《大观茶谕》记载有两种点茶法:一是静面点:将茶放于盎中徐徐提瓶环绕的缘注入热汤,再以筅轻轻摇动不使右茶的浮沫产生;二是一发点:此法是置茶于盎中后,提瓶将热水一口气注入,随注入,随手以“筅”用力搅拌,使茶泡漂浮。这两种点茶法都不是最好的。另有一种点法是先将盅中的茶粉调成糊状,然后将热汤环绕注入,不使汤与茶直接沾染,然后再加以搅拌而使茶汤均匀,这才是最好的点茶法。

我们都知道唐朝人饮茶会往茶叶里面添加葱、姜、橘皮等佐料,但在宋朝由于茶叶的品质不断得到提升,茶汤滋味也越来越佳,外加“点茶”的流行,就不再往茶叶里面添佐料了。以上内容由小编为您整理的煮点法的发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宋朝人“玩”的那一手好茶


宋朝国强民富,虽然给人不善战的印象,但人民生活水平极高,而日子上去自然兴趣就多了,很多人就投入了茶这一门颇有韵味的道上,玩出技玩出了道,宋茶甚至有自己专门的“丝绸之路”。

茶,始于神农,兴于唐,盛于宋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利用、品饮茶叶的民族,最早追溯到神农治世尝百草。在唐朝时候,煎茶法的流行和茶圣陆羽的出现,使茶在中国的发展上走上了兴盛,宋朝时期,全民饮茶,自天子以至庶民,皆以饮茶斗茶为乐,茶叶走向官府管制贸易。真正兴盛起来。

《文会图》

开创全新“玩”法

宋朝开创历史上新的饮茶风格,不仅可以饮用,并且可以观赏。宋朝以斗茶为乐,斗茶或称“茗战”,顾名思义就是比赛茶叶质量的好坏,茶汤表面的沫饽,较少的沫饽的色泽,较量谁的沫饽咬盏时间最长。选天目黑釉盏,映衬上好乳白汤色,形成对比。“君不见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说的就是斗茶之风。

宋皇帝带头儿“玩”

从太祖皇帝“杯酒释兵权”开始,宋代以文立国,皇帝个个都是爱茶的主儿,而到北宋第八代皇帝宋徽宗赵佶,精于茶事,被誉为:“第一茶皇帝”,并著有《大观茶论》一书,详细介绍了宋茶产地制作,品饮等内容,宋徽宗精于琴棋书画,所画的《文会图》,表现着徽宗群臣分茶,君臣同乐。

玩要玩出“名堂”

上有天子,下有庶民,皆以饮茶斗茶为乐,茶叶贸易走进政府管制,宋朝是许多著名诗词的发育地,诸多的大词人把茶写入了词中,苏东坡居士所写《叶嘉传》,把茶当做人去写,起名叶嘉;蔡襄的《茶录》,上篇论茶,下篇论器,阐述斗茶的要旨。茶的兴盛使茶器也走向辉煌,宋代独有的天目黑釉盏被誉为茶器中的精品。审安老人所著《茶具图赞》,详细的记录茶具的内容。

《茶具图赞》

宋朝华夏五千年最富一朝,创造了最好的历史财富,而宋人玩茶更是“玩”的不亦乐乎。

中国古代茶俗之——宋朝的民间茶俗盘点


中国的茶文化历史十分悠久,在神农时期,人们已经发展了茶叶,后在历朝历代中逐渐加以改进,从而形成了现在的饮茶方式。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在宋朝已经呈现出成熟的市井文化和文学风气,瓦市文化,商业贸易以及手工制造业的发展使得宋朝形成了成熟的饮茶文化。那么,宋代的饮茶文化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宋代的在我国茶文化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北宋时期,除了作为饮茶生活物质载体的茶馆逐渐地发展起来之外,由饮茶之风而促使形成的各种饮茶习俗也是深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礼仪之邦,凡事非常地讲究礼仪。那么到了宋代的时候自然就出现了一些饮茶方面的习俗。这些习俗包括那些方面呢?

一是当客人到来自家作客的时候,为其倒茶表示迎接。这一习俗其实我们并不陌生, 因为直到现在,我们也还传承着这一优良的传统。据不少记载可见,以茶待客这种饮茶和接待客人的习俗在北宋的时候就已经非常地流行了。据宋代朱弁《曲洧旧闻》记载: “客至则设茶,欲去则设汤,不知起于何时。然上自官府,下至闾里,莫之或废。”这说明这种理解在当时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了。

二是在结婚的时候,将上好的茶叶作为聘礼送给女方,这也是当时一种重要的习俗。古人将婚姻视为人生大事,婚娶过程十分繁复,结婚前,必须由男方家庭下定亲的聘礼。而到了宋代的时候,在贵族的婚礼中就已经引入了茶礼。

三是在办丧事的时候也有相关的礼节与茶有关。据资料记载说,宋代人家在办丧事的时候,家人饮茶或者以茶待客时,都不能用茶托。由于丧事忌讳红色,而很多茶托都是红色的,所以一般在办丧事的时候人们饮茶都不用茶托。这种礼俗,不仅一般平民遵守,连皇家也如此。

以上就是关于宋代饮茶文化的介绍,由此可见,在当时,宋朝的茶俗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了,不仅在日常的生活中,就算是在办婚礼或是办丧事这些人生重大的仪式的时候,也会用到这些与茶有关的礼仪,甚至有些习俗,比如客来敬茶等直到现在还在流传,可见茶俗对当时人们的生活影响之大。以上内容由小编为您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宁夏贺兰山:见证宋朝时那段丝茶息干戈的历史


2010年秋,我背起行囊西行,沿黄河到宁夏走一走。在贺兰山下,寻觅丝茶息干戈的那段历史。汽车与贺兰山脉相伴而行两个多小时,贺兰山的苍郁雄浑,让我想起了岳飞的《满江红》:“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岳飞抒发报国志、痛斥卖国贼的豪言壮语,曾经感染过我。眼前的贺兰山更让我触景生情,仿佛那些峥嵘的山石,都浸染着岳飞词句洋溢出的血气方刚。

由此,我想到了11世纪至13世纪这两个百年之间,西夏人与辽国发生在贺兰山的战事。1038年,党项人李元昊作为首领,建立西夏国。他们对外称“大夏国”,对内叫“大白高国”。“大白高国”的意思,就是祖先居住在白河上游地区的民族建立的国家。西夏王国(1032-1227),它是一个传承着党项民族血液的政权,历经了十二代皇帝。这个以贺兰山和黄河为屏障的新政权,与宋王朝既抗衡又并行了近两百年。

以丝茶易马的历史由来已久

宋朝缺乏战马。为了得到战马,宋朝与西夏国之间经贸往来频繁。西蕃与宋共抗西夏,因为茶马贸易中断,西夏人民一度迫使首领与宋议和。宋夏间的贸易主要有三种形式:贡使贸易、榷场贸易、民间商贩贸易。贡使贸易是通过西夏使臣向宋进贡物品,而宋则优厚赏赐回报。榷场贸易是通过设于边地的官办贸易场所,双方进行贸易。民间商贩贸易则是未经官方允许的民间私下交易。

西夏人十分尚茶。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说,“茶之为物,西戎,吐蕃古今皆仰给之。以其腥肉之物,非茶不消,青稞之熟,非茶不解,故不能不赖于此。”在西夏的榷场贸易中,“唯茶最为所欲之物”,宋朝商人经常将茶运到西北与西夏贸易,政府也以茶叶换取西夏的马匹。

西夏法典《贞观玉镜将》和《天盛律令》中就有明确规定,以丝绸、银两、茶叶奖励战功显赫的将士,也奖励履职出色的文臣。此外,西夏国的商贾,也悄悄垄断了从大宋国输入的丝绸和茶叶,再向西贩运。西夏因转手丝绸贸易,获利很多,成为充实国力的重要手段,也助推了丝绸之路向西域之外的拓展。

以丝茶易马的历史,由来已久。据《宋史》卷一八四《食货?下篇》记载:“西人颇以善马至边,其所嗜唯茶,而乏茶为市。”西夏民族以骁勇著称,游牧生活让他们迷上了茶叶。更何况茶叶是饮乳吃肉的游牧民族的必需品。西夏每年从北宋获得大量茶叶,茶成了一种通用货币,可以与羊直接交易。《续资治通鉴》就记载了这一事实:“以茶数斤,可以博羊一口”。唐朝曾规定:可以江南丝绢易(买)西北之马。北宋以银、绢、盐、茶等物博西北的马匹。可见丝、绢、盐、茶都是西夏少数民族人民离不开的生活必需品。

宋初,朝廷向党项族购买马匹,是以铜钱支付的,党项族发现了这些铜,正好是铸造刀枪的金属。于是把所得的大量铜币熔化,打造成锐不可挡的兵器。宋朝皇帝得知党项族利用铜钱来铸造兵器,慌了手脚,这不等于送兵器给西夏么?为保江山稳定,983年,大宋朝的另一种物华天宝,把党项人迷住了!——长于江南各地的柔软茶叶!党项族于是坚守承诺:不用铜钱铸兵器,但与宋朝的茶叶交易不能停。茶叶仍在为宋朝换来许多骠悍的战马,大宋朝廷以江南一叶弱化了西夏的军事威胁。

宋朝给西夏赐银赐绢,也赐茶。据悉,宋朝赐赠西夏茶叶,一次赐赠多达数千斤。到了1038年,西夏元昊称帝,不久便发动了对宋朝的战争,可谓丝绸断矣,香茶远去,民族间的割裂又得从头修和。元昊后来反思己过,作了退步,向宋称臣,不再军事打击。宋朝又感谢这位西部兄弟的靖绥之德,再次决定送给西夏岁币——茶叶。所赠茶叶由原来的数千斤,上涨到数万斤甚至数十万斤之多。看来,江南的茶,还真能消释和冷却马背民族英雄们心胸里涌动的好战热血啊!

由此,我强烈地想起了丝与茶的魅力。它不仅具有贵重的商品价值,而且是磁性很强的德之礼。贡使的如簧巧舌和斑皜的奇珍异宝,让刀光剑影消遁了,让马蹄溅血的悲壮场面不在了!这就是丝与茶及诸多寄托着中华汉民族礼义的异珍物产,足以起到的化干戈为玉帛的作用。

西夏王陵是其辉煌的最后一个句号

打破西夏国平静的,是成吉思汗。1205年3月,成吉思汗第一次带领蒙古军队进攻西夏,攻破了西夏在贺兰山西边的军事防线。成吉思汗先后5次发动对西夏的战争,其中有4次将目标指向贺兰山,直接攻打驻防贺兰山的西夏军队,贺兰山成了蒙元、西夏两个政权多次交锋的见证。1226年春,成吉思汗以西夏拒绝出兵助战和不纳贡为由,分兵两路,东西并进,再次攻击西夏。西夏王陵也未能幸免,所有的华丽堂皇都随着入侵者燃起的大火化为乌有。1227年8月,蒙古骑兵彻底攻占了中兴府,西夏国就此灭亡。

西夏陵,为西夏国的辉煌最后画了一个句号!当向导领着我们赶到西夏陵时,时已傍晚,秋阳斜射在西夏陵上。黄昏下,西夏陵的景物都沉寂在静默中,被风雨蚀过的高大的黄土堆以及布满孔洞的断壁残垣,告诉人们它们就是王陵!西夏王陵仍保留着党项民族的粗犷和李元昊一代枭雄的王者气象。渐弱的秋阳洒在王陵上,在荒草萋萋的土地上,投射着长长短短的斑驳阴影,那曾经的王朝基业和辉煌,一切都在金戈铁马搅起的血雨腥风中消逝。

贺兰山之行,我寻访到了丝茶之路上厚重的历史基石。我寻觅到了沉睡在这条丝茶之路上的许多悲壮历史,它一直朝西亚周边国家延伸,漫无尽头处,有绸的梦,有茶的香。在黄河滔滔的浪声里,我听到了来自江南茶船连舸的唱和。是的,丝绸和茶叶都是江南珍贵的物产啊,为了中华江山大一统,这些丝绸和茶叶,曾随朝廷皇帝圣谕,为边疆安宁,不远数千里,辗转于高原大漠,用它们柔软和清甜,一次次阻止了中华大地上战争烽烟的蔓延,铺就了一条条和谐之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