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怀化通道县开展培训班 提高油茶低产林改培技术

发布时间 : 2019-11-30
怀化黑茶 湖南的茶叶 湖南功夫红茶

怀化黑茶。

日前,湖南怀化通道县开展了2017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来自通道县各乡镇16-60周岁建档立卡贫困户共100余人参加了培训,进一步增强了林农科学种植油茶技术能力,提高了低产油茶的改培及管护水平,促进林农增收,取得了良好成效。

据了解,从2017年起,利用三年时间新植高产优质油茶1.6万亩,低改油茶6.4万亩,到2020年,通道县油茶面积达到8万亩以上,年产茶油500吨以上。集中打造坪坦、陇城、牙屯堡、双江等4个产业群,沿侗文化长廊“油茶庄园”示范带,带动全县油茶产业发展。

目前今冬明春油茶新造地点已在通道县双江镇、坪坦乡等地选好6处共2430亩。

在1月18日的培训课上,专家理论联系实际,介绍了油茶产业发展前景,讲解了低产油茶林改造有关技术。针对通道县油茶低产林改培技术和油茶培育、种植实用技术及有机茶油生产关键技术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生动的讲解。

来自双江镇马龙村4组的杨族耐表示,专家所讲的教学内容都是来自农、林业一线,切中要害、实效性强,极大地调动了学员的积极性,提升了理论水平,启发了如何运用信息化技术干好农业、如何经营好农业的工作思路,解决了一些思想和工作上的困惑。

在为期8天的时间里,县农广校安排了省、市、县农业、林业等方面的专家,为学员进行专业性授课。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现代农业政策法律法规汇编》《农民手机应用》《油茶高产品种栽培技术》《肥料知识与施肥技术问答》等知识。

小编推荐

湖南保靖:举办茶艺培训班 弘扬黄金茶文化


7月30日,在湖南保靖县举办了一次大学生茶艺培训班,学生们来到保靖学习有关黄金茶的茶艺以及茶文化,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保靖黄金茶的了解,还在泡茶技艺中,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大学生学员认真学习茶艺

7月30日,应一批在校就读大学生的要求,保靖黄金茶舍举办了首批大学生茶艺培训班。本次培训,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课程,在理论学习中,培训主要从茶文化发展、茶叶基础知识、茶具认识、泡茶用水知识以及保靖黄金茶发展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在实践操作环节,着重对大学生进行保靖黄金茶绿茶、红茶、黑茶茶艺练习,强调泡茶礼仪、泡茶技艺和茶艺氛围的构造。

一杯香茗芳袅袅,此处风光无限好。“学习茶艺很累,便又越学越有味。在慢下来、柔下来的动作里,心也静下来,不急不躁。”贵州民族大学在读大学生胡一洁说告诉笔者。西南交通大学在读大学生王玉珏表示,几天的学习,让她深入了解了保靖黄金茶,并在泡茶技能的学习中,更深切的感受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培训结束后,学员们纷纷表示,开学后,每个人都要带上保靖黄金茶,在各自的学校给老师和同学们泡一杯香醇的保靖黄金茶,做一名对外推介保靖黄金茶的宣传员,为家乡尽一份绵薄之力。

保靖黄金茶绿茶茶艺练习

红茶茶艺结业考核

绿茶茶艺结业考核

结业合影

浮梁县:茶叶技术培训班开班 以科技助推扶贫攻坚


制茶技术的好坏,会对成茶的品质产生直接影响,如果制茶技术不好,就会导致茶叶销量不佳,茶农收入微薄。正是如此,浮梁县开展茶叶技术培训班,邀请茶叶专家来为村民们讲解种植技术,以科技助推扶贫攻坚。

浮梁县

“茶叶的好坏跟鲜叶的质量、制茶的温度有很大关系,温度只要差那么一点点,制出的茶叶就会有天壤之别。”近日,在江西省浮梁县西湖乡西湖中学阶梯教室里,由县科协举办的“科技助力精准扶贫项目浮梁茶叶种植技术培训班”正在开班,课堂上,县茶叶局专家王胜利在台上讲得头头是道,台下群众听得津津有味。

据介绍,浮梁县是全省农业大县,西湖乡是该县的“茶叶重镇”,茶叶收入是当地居民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为进一步提高农民科技素养和科学种植水平,强化农村科技扶贫效力,夯实智力帮扶基础力量,该县科协组织茶叶专家深入西湖乡现场授课,开展科技助力精准扶贫技术培训,为该乡科技示范户送去丰盛的科普“大餐”。

此次培训紧密结合西湖乡实际,推进“造血式扶贫”工程的实施,着力增强村民发展农业产业脱贫致富信心,在培训理念上求新,内容上求全,方式上求活,本着“需要什么,培养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围绕茶叶的选育、栽培管理技术及茶叶制作等内容开展培训。培训采用专家授课和互动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力求使学员能够学以致用,用以促学。黄永平吴国庆

湖南古丈:开办茶专业人才培训班 依托人才做强茶产业


近期,在湖南古丈开办有关茶专业人才的培训班,当地政府将依托人才做大做强茶产业。此次培训,是由湖南茶叶专家组团所精心设计的,力图提高当地茶行业的质量以及提升当地的茶文化。

培训班

8月9日,2017年湖南省古丈县高级茶叶职业人才培训开班典礼在县人社局五楼会议室举行。此次培训班既是古丈县实践茶产业提质、茶文化提升的重要举措,也是湖南农业大学万名科技人才服务基层活动的重要内容。

副县长唐文源主持开班典礼,副县长周大钊为培训班的学员们作了报告,湖南农业大学人事处处长毛祥成为开班典礼进行致辞。湖南省茶叶学会秘书长、湖南农业大学茶学系主任肖文军教授,湖南农业大学傅冬和教授应邀出席开班典礼;古丈县直机关干部、茶企创办者、茶叶爱好者参加了开班典礼。

本次培训是由湖南省茶叶学会理事长、湖南省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湖南农业大学茶学系教授萧力争带队组成的专家团队,实力雄厚,他们精心设计的课程将是本次参加培训班的学员们一次既难忘又珍贵的学习机会,同时也是深化、加强校县合作的重要体现。

陕西紫阳县开办红茶加工技能培训班


为了推进紫阳县茶产业发展,在县总工会、县茶业局联合支持下,11月27日,紫阳县红茶加工技能培训班在和平茶厂开班了,本次培训班参与人员共50人,都是来自全县重点茶叶企业技术骨干和贫困村茶厂技术人员。

在为期2天的培训会上,紫阳县总工会特邀了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产业化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宁井铭主讲。宁教授结合紫阳茶产业发展实际,采取课堂授课,互动提问,红茶品鉴等培训方式,为学员详细讲解了红茶加工过程中的鲜叶原料、工艺流程、关键技术、设备配套、常见品质问题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并回答了学员在红茶加工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参加培训的人员纷纷表示,通过培训学习,进一步掌握了红茶加工制作的关键技术,更加坚定了振兴紫阳茶产业和产业脱贫致富的信心。

据了解,此次培训是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全县茶产业创新转型升级发展推进大会精神,大力实施人才队伍建设工程,持续提升全县红茶生产加工技术和产品质量,增强紫阳富硒茶市场竞争力,加快促进全县茶产业创新转型升级,助推产业脱贫攻坚,促使茶农增收和企业增效的一次岗位大练兵,对打造紫阳富硒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河北省茶艺师培训班正式开班 “培训与品鉴”相结合模式


由河北省茶文化学会与职业技能鉴定联合举办的茶艺师培训在石家庄正式开班。培训班邀请河北省职业技能鉴定的管理专家,加强茶艺师队伍建设。采用“培训与品鉴”相结合模式,营造舒适的培训环境。

培训

7月8日,河北省茶文化学会与河北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联合举办的河北省职业技能鉴定(茶艺师)考评员培训在石家庄开元庄园开班。来自河北省十一个地市茶企骨干以及资深事茶人员和优秀茶艺教师二十多人参加培训。

培训班邀请了河北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相关职业技能鉴定管理专家,分别就职业技能鉴定管理体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人员、职业技能鉴定体系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职业分类与国家职业标准、职业技能鉴定命题与国家题库等方面作了深入的讲解。举办此次培训班,目的在于加强河北省茶艺师考评人员队伍建设,更加积极参与茶艺师这一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促进茶艺师考评人员在技能鉴定优质化考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培训

据悉,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自1994年初建,至今已走过二十多年的历程。而茶艺师这一职业进入职业“大典”也经历有十多年历程。国家劳动部门按照以职业活动为导向,职业能力为核心,大力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原则,已经建立起由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五个等级构成的国家职业技能资格体系,构成人才的科学评价机制,并为技能劳动者开辟了职业生涯发展通道。

品鉴

为了营造舒适的培训环境,本次考评员培训班采用“培训与品鉴”相结合模式。学员们一边进行培训,一边品鉴几款不同的茶叶。学员们在轻松的氛围中不但完成了当天的培训任务,又了解了贵州“纳雍高山茶”的特点,增加了新的考评素材。来自贵州毕节大山深处——纳雍县化作乡抵纳村的高山有机茶,是由纳雍县九阳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荣誉出品。

石塘镇举办农村妇女茶叶加工技能培训班


“经过这样手把手的培训,让我的茶叶加工技能有了实实在在的提高,对于明年的茶叶加工收成我更有信心了。”石塘镇金山下村茶叶加工户王竹兰高兴地说。近日,石塘镇为帮助低收入家庭妇女树立致富信心,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技能水平,举办了农村妇女茶叶加工技能培训,全镇34个行政村的近50名妇女参加了培训。

发展农村妇女经济是新农村建设中推进创新创业的重要举措,可以带动促进低收入农户转移就业,加快农民创收。“加工茶叶不占地、不离土、不离乡,小产品、大市场,无污染,能充分利用我镇的本土优势,它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该镇党委书记陈伟忠介绍说。

据了解,目前,石塘镇有15000多亩茶叶,妇女参与茶叶加工人员将近400人。发展茶叶加工是该镇低收入农户增加收入的最直接门路。陈伟忠告诉记者,农村妇女就地开发产业,实力欠缺,外出打工就业,能力不足,而且地方引进发展二、三产业的限制较多,而培训她们学习茶叶炒制,投资少、见效快、工艺简单易学、就业门槛不高,适应广大低收入人口的实际能力;再者,劳动时间灵活、就业自由度大,又有效解决了农村妇女兼顾家庭的问题。可以说,发展茶叶加工业是为该镇低收入农户增加收入“量身定做”的好门路。

低产茶园改造技术


低产茶园改造是茶叶生产上重要技术内容之一,必须严格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根据当地的生产条件,茶树衰老程度,造成原因,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拟订切实可行的分期、分批改造计划和做好各项物质技术准备,以利技术改造计划的推行。

七十年代前后,群众性科学实验活动的兴起,象抓好三改(改良土壤、改造茶树、改变园相)和改造低产茶区等许多先进经验的推广,得到了明显的持久效果。针对我国低产茶园的特点,改造工作必须从茶树本身和土壤、环境等方面同时进行,郑重更新树冠,按照高产要求塑新的树冠,扩大采摘面。做到以培养树冠为中心,改良土壤、改变园相为重点,并与肥、剪、采、保相结合。进一步的工作,应是调整茶区土地利用结构,与农业基本建设和大地园林化相结合,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全面规划。对现有低产茶园,该改的改,该退的退。同时,按照适当集中的要求,该发展的还要发展。据典型经验,每年更新改造15%左右的低产茶园面积,对当年经济收益并无多大影响。总之,充分认识低产茶园树体衰退(包括早衰)和生长条件(包括管理)不理想,是低产的主要矛盾。利用茶树生物学特性,改变生产条件和借助于综合的农业改造技术,使茶树重新与栽培环境协调统一,是能达到低产变高产目的的。

改造低产茶园虽然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根据各地实践经验适合当前的技术措施主要是改树改土和改园三项,这三项虽各有其独立的意义,但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是互相促进和互相制约的。

1、树体改造

包括树冠改造和根系改造两部分。

合理的茶树树冠大小、高低、形状、结构及着芽密度是茶树丰产的基础。低产茶园由于树龄老,茶树树冠稀疏,有的枝干皮色灰白,育芽能力弱,有的罹病虫害,寄生地衣、苔藓等;有的茶丛矮小,树幅仅五、六十厘米。缺株多,茶园土地利用率低,或者树龄虽不老,但管理粗放,只采不培,尤其在多年强采的情况下,村冠和根系的生长势都处于不同的衰退状态,生产力很低。这两种类型的低产茶园,都必须采取更新复壮措施。

(1)树冠更新树冠更新的扩要技术措施是修剪。修剪是在树冠管理中通常分为轻修剪、重修剪和台刈三种类型。轻修剪主要用于抑制茶树枝干顶端生长优势和更新村冠上局部出现的细弱分枝。重剪和台刈是根据茶树衰老程度,依照茶树枝干不同部位不同发育阶段,因树制宜加以选用的改造手段。

低产茶园中那些半衰老和未老先衰的茶树树龄不大,由于放松肥培、采摘不合理,导致茶树矮小,分枝稀疏,树冠枝梢参差不齐,育芽能力差,鲜叶品质和产量明显下降,但多数主枝尚有一定活力。采用重修剪技术,利用其中、下部枝干发育阶段较幼,生活力较强的特点,因树制宜地沿水平高度剪去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为方便以后的管理,整个茶树剪后高度相差不可太大。对两层楼茶树,应以低层为标准,切口要割成倾斜,一般剪口离地面35-50厘米为宜。同时清理丛内外枯枝、匍匐枝和病虫枝。

重剪时期不同,改造当年茶树的生长量不同的,它随着时期的推移,生产量渐次减少。所以理论上以早春重剪效果最好,因为就树体营养状况而言,此时根部贮藏的碳水化合物最为丰富,据我所和日本分析,茶树根部自九月份以后,养分逐渐积累,至次年二、三月间贮存的淀粉达到最大值,具有良好发芽的物质基础;就气候条件而言,我国中部主要茶区,气温正逐步上升,雨水充沛湿度大,有利于新芽的生长发育;就茶树生长期而言,地上部正处于营养生长的始期,更新后生长季节长,有利于树势的恢复。但茶树是多年生作物,多数茶区还要兼顾茶叶生产的当年收益,因为这类茶园春茶比重大,约占全年的50%以上。因此,习惯上往往将重剪时期安排在春茶结束后进行。

准备施行重修剪的低产茶园,修剪前要增施有机肥和磷马,重剪后依照茶树可能达到的产量,追施化学氮肥,抓住夏季有利的气候因素,促进新枝生长。重剪后当年以留养为主,十一月由剪口提高5-10厘米修剪,第二年起实行留叶采。

严重衰老的茶树,枝干皮层灰白分枝稀少,并出现回枯现象,有的布满地衣、苔藓,有的病虫害严重,树冠上留叶不多,多数枝条丧失育芽能力,根系也向根颈部萎缩,即使增施肥料,亦因吸收功能极差,而难以提高产量,这类茶园适于台刈。台钊时期一般选在春茶前进行,有时为了不致于大幅度影响产量,也可能抓紧春茶结束时进行。

台刈方法是,从根颈以上砍去全部枝干,刺激潜伏芽抽发新枝。台刈高度离地面4-5厘米,用锋利刀具砍成马耳形,并使切口光滑。部分老茶树,由于自然更新,抽发地蕻枝较多,可以采用抽刈方法,砍去枯老、病虫枝条,保留健壮的徒长枝。此法不致因改树而较大地影响当年的产量。为整齐树冠,扩大采摘面,抽刈后的深、轻修剪都是必要的。

台刈后抽发的新枝,在当年生长休止后,离地面40厘米修剪。以后,两、三年内逐年于上次剪口提高5-10厘米修剪,长到80厘米左右时,按轻修剪标准,整理树冠便于采摘。

(2)根系更新有关根系研究材料证明,茶树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育关系,即是相互促进的,又是相互制约的。当地上部分枝向上或周围增长时,地下部分枝也向下引伸并向四周扩展。吸收根系愈发达,茶叶产量也随之逐步长高。但到一定树龄之后,树冠衰老,产量下降,这是与根系萎缩、粗根比重显著增加、有效根系大量死亡和吸收功能衰退紧密相关的。同时,与茶园土壤理化性状恶化、表土冲刷、盐基流失、肥力下降也有直接的影响。根据福安茶科所观察:粗根或老根在剪断愈合后能够很快发出新生白色幼嫩细根,百这种新根的增长极为迅速,一般有剪后半年就可以形成健全的有效吸收根群,两年后就能形成完整的新根系(即包括较精的输导根和旺盛的吸收根),每条粗侧根断口上所长出的新根分布范围约达30×30厘米。因此,根系更新是结合茶园深耕、改土来进行的。

深耕不仅是一种改土措施,而且在耕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断伤部分根第,有直接激发新根生长的作用。根据安徽省祁门茶叶研究所的试验资料,深耕两年后,不深耕处理的活动根系,较深耕处理接近土表3-5厘米。同时,深耕的又较不深耕的深入土层5-10厘米。深耕结合施肥,活动根系更多。茶树的枝干和根系构成植株的整体,试验资料证明,在根系更新后,再行枝干更新比仅更新枝干的,产量提高三成以上。

根系更新的时间,一般可在枝干更新前,长江中下游地区也有在枝干更新的当年或后一年的秋末冬初,茶树处于休眠期进行的。深耕位置距主根20厘米外;深度40-50厘米,结合施用有机肥和磷肥效果最好。

2、园土改良

茶园土壤是茶树生长所需水分和矿物质营养的源泉。茶的根系可深入土层1米以下,支根和吸收根行间。而最活跃、最有效的吸收根系,分别在10-40厘米的土层内,这种自然伸长,是在良好的土壤条件下实现的。

因种种原因,低产茶园土壤通常表现为土层浅薄、肥力低下、土性不良,加之树势衰老,即使增施肥料,也仍然不能取得理想效果。因此,在改树的同时,改善低产茶园土壤的理化性状,就成为低产茶园改造能否取得成效的重要条件。改土工作应因地制宜的抓好砌坎保土、深耕施肥、加培客土等方面。

(1)砌坎保土旧茶园大多处于高山陡坡地带,丛播稀植,多年雨水冲刷水土流失严重,茶根裸露,土壤瘠薄,养地和用地严重地处于入不敷出状态。安徽省黄山茶区结合森林抚育用树枝或作物稿秆,沿等高线打桩,修成拦泥坝;四川茶区类似的做法称作摘盖,就地取材,用石块、泥垡或草皮砖筑梯。同时,按新茶园的要求,修建排蓄水系统,加强水土保持。有草源的地方,割草铺园,既保土,又保肥、保温,防治杂草,活化养分,提高肥力,此项已成为日本茶园现行的重要增产措施之一。

(2)深耕施肥种茶前未曾深翻或开垦时深挖不够或土质特别粘重的,要通过深耕结合施用有机肥,来创建深厚肥沃耕作层。这项措施,最好在改树前进行(兼有更新根系的作用),一般深耕30厘米以上,每亩施优质有机肥100担,磷肥50-80斤。单行梯级茶园于茶行内侧作业,尽量做到表土和底土置换,使其进一步熟化,增进肥力。

考虑到深耕必然要损伤部分根系,为兼顾土壤改良与根系更新,选择适宜的时期是重要的。一般在地上部更新后的九至十月份较好,能尽快地促进断根愈合与新根生长。

(3)加培客土对于土层特别浅薄,石砾多,肥力差,土壤流失严重的低产茶园,必须添加客土,培厚土层。客土应选择富含有机质的肥土,如森林表土、塘泥、水库泥等。此外,可视茶园土壤质地情况,采用粘土掺砂,砂土加泥的办法,改善土壤结构。抽糟换土是湖北茶农的经验,对一部分土壤瘠薄的低产茶园,在茶对行间,沿树缘垂直掘一条深40厘米、宽50厘米的沟(视茶树幅度而大小),取出的土置于沟上热化,新土填入沟中,实行园土逐步交换。

3、园相改造

改变分散地块,退出间作,建立专业茶园,是改造园相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各地又探索了改造低产茶区的新经验,如浙江省洪岙、下徐两个大队,以四改(改树、改土、改园、改管)为中心,推行三个一批的改造部署,即着重改造、提高一批专业茶园,积极创建一批高标准的新茶园,淘汰一批不宜种茶的平地、陡坡茶园。三者互相联系,又互相促进,发展一批是前提,利用低山、近山、缓坡集中成片,土层深厚的地带,严格掌握技术要求,开辟等高、宽幅、窄幅条列式新茶园,为全面改造低产茶区,奠定增产基础。浙江镇海县洪岙大队是个老茶区,1964年前没有新茶园,那时,176亩老茶园共产干茶60担,单产仅34斤。1964年起抓发展,1971抓改造(包括淘汰),至1977年生产茶园近200亩,产干茶487担,单产提高到240斤,十三年中茶园面积增加13.6%,产量却增长了五倍以上。改造一批是重点,改造必须因地、因树制宜,周密计划,措施要有针对性,又要有全面观点和长远打算。先易后难,分年分批安排。改造速度既要积极,又要尽可能地不减当年收益。该大队每年履行0-30亩,占应改造茶园的11-17%,六年初步完成了低产园的改造。淘汰的是平地、洼地(茶地积水,茶树因湿害生长不好)、果茶间作和30度上陡坡的低产茶园。茶树退出后种粮或还林,使粮、茶、林各得其所。浙江建德县下徐大队400亩老茶园,1965年亩产干茶24斤,1967年后抓发展,1969年后抓改造(包括淘汰),至1973年该改造的240亩(占总面积的60%)全部改好,1976年生产茶园仍为400亩,但茶叶单产却提高到145.6斤,八年改造,八年连续增产,与此同时,还田50亩,还林130亩,也促进了农林的发展。

我国茶区社、队茶叶生产,小农生产的痕迹依然存在。在低产茶园改造工作过程中,要统筹规划,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调整茶园布局,逐步实现茶叶生产基地化。目前,园相改造要纳入农业基本建设范畴,通过农、林、牧统一规划,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创造茶区合理生产结构,从而改变历史遗留下来的落后面貌,使改造后的茶园和新植茶园,集中成片,合理地设置茶园道路和灌溉系统,沿沟、路种植防护林或行道树,建立最佳的茶树生态环境,有利于巩固低产茶园改造效果。

旧茶园和老先衰的低产茶园,大多种植密度不大,茶园缺株、断行严重,要按合理密植规格补密。合理的种植密度,不仅能经济利用土地,防止水土流失。而且,对迅速提高茶叶产量,更具有直接意义。因为一切增加产量的措施,都不外乎是增加光合作用总是而决定光合作用总量的主要因素,是茶树进行同化作用的叶面积。而密度稀的低产茶园,不率是茶树的个体和群体,它们的叶面积都很小。

株行距宽窄不一的旧茶园,补密时要考虑原有茶树的种植规格,原行距在1.5米以下的,只补株间空隙;原行距在2.5-3米的,除株间补密外,中间应增补一行;地部分严重缺株的茶园,补密时要考虑原来茶行是否合理,对未修筑梯级的坡地茶园,应使茶行尽可能改补成等高条列式。

补植材料宜选择优良品种的茶子或两龄扦插壮苗。另外,也可以用大茶树归并。归并的材料视其健壮程度,分别重剪或台刈后带土移栽。补植穴中加入客土,并施用拌有磷、钾的有机肥料,这样可以提高补植的成活率,促进补植茶丛的生长。我国浙江、广东、广西、台湾等产茶省(区),凡有根结线虫病分布的地区,在补植茶苗(或播种)前,应用滴滴混剂进行土壤消毒,每月用药30-40斤。

对于稀疏规零乱、茶丛矮小、树龄衰老、缺株达60%以上的满天星茶园,以及极度衰老的坡地条栽茶园,可按新茶园茶行规格,重新在行间采用移栽或直播,沿等高线设置茶行。坡度超过15度的,修筑梯坎。在新茶树未投产之关,老茶树继续采摘茶叶,待新茶树养成后,再将老茶树挖除,群众称谓以新代旧。

茶树属多年生长寿作物,但其经济栽培年龄并不是无限的。日本认为茶树的经济树龄为50-60年,随着树龄的增大,其生产性能及品质逐渐降低。其间,虽然还可以通过更新措施加以复壮,但在茶树个体生命活动中,经过若干次更新之后,更新周期愈来愈短,村势恢复也愈来愈减弱。因此,更新复壮也并不是无止境的。

六十年代前后,印度、斯里兰卡、日本等国,为了改进植茶事业,就开始推行老茶园的换种改植,强调对树龄老产量低的老茶园,将老茶连根拔除,园土经过60厘米以上深翻或病区实行土壤消毒,消毒剂用滴滴混剂(DD)、二溴氯丙烷(DBCP)、二溴乙烷(EDB)及氯化苦等。种植1-2年绿肥(近年研究在采用土壤消毒和大量施用有机肥料后,无须再播种绿肥作物),然后改种引进的或者新选育的茶树优良品种,使其成为彻底更新的全新茶园。

换种改植的茶园,特别要注重园土的改良,因为苛树在一处生长数十年,土壤性质已有了很大的改变,特别表现为老化,请如茶树根系分泌的有害物质的积累;土壤微料因雨水淋溶下沉,有效土层内不透水层的形成,长期施用生理酸性肥料,盐基流失,酸性太强;土壤营养元素贫乏、失调,特别是微量元素厅缺,园土微生物区系变化,有害病原全增多等。所以,清除残根,土壤深翻、增施有机肥料和病区土壤消毒,都必须做得十分认真的仔细。

经过换种改植的茶园,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可以采用最新的栽培技术和完善的园田设计,其产量可以达到比原来茶园成倍以至若干倍的增加,并能获得优质制茶原料。此法是改造衰老茶园的最佳途径。我国对于旧茶园的换种改植工作,是大规模实施农业基本建设的今天,已逐步引起重视。我所于1972年,在一块基础不好、茶树早衰的茶园上实行换种改植,挖除原来茶树后,清理出残根,土壤深翻80厘米,选用本所选育的龙井43号品种,采用低位定型修剪措施,1977年茶树六年生,树高84厘米,树幅123厘米,覆盖度82%,采摘点密度每平方尺达328个,亩产干茶397斤,较改植前亩产249斤增长59%。1979年为增629斤,较改植前增长一倍半以上。我国其他地区也都在开展这方面的试验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成果。

改树、改土、改园等是改造低产茶园的必要技术措施,但要巩固改造成果,要获得长期的经济效果,还必须加强改造后经常性的技术管理工作。

有机茶园肥培管理技术


一、肥料的使用准则

1、禁止使用化学合成肥料,禁止使用城市垃圾和污泥,禁止使用医院的粪便、垃圾和含有害物质(如毒气、病原微生物、重金属等)的工业垃圾。

2、人畜禽粪尿等使用前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如高温发酵,以杀灭各种寄生虫卵和病原菌、杂草种子,去除有害的有机酸和有害气体,使之达到无害化卫生标准。严禁使用不腐熟的人粪尿。

3、有机肥原则上就地生产就地使用,外来有机肥确认符合要求后才能使用。商品化有机肥、有机复混肥、叶面肥、微生物肥料等在使用前必须明确已经得到有机论证机构的颁证或认可。叶面肥料最后一次喷施必须在采摘前20天进行。使用微生物肥料时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操作。

4、所有有机或无机(矿质)肥料,应按对环境和茶叶品质不造成不良后果的方法使用,同时应截断一切因施肥而携入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环境物的污染源。

二、允许使用的肥料

1、有机肥:畜禽粪(经过无害化处理)、绿肥(利用栽培或野生的绿肥植物作肥料)、其他肥料(如腐酸类肥、饼肥、沼气液肥和残渣等).

2、微生物肥:如根瘤菌肥料、固氮菌肥料、磷细菌肥料、硝酸盐细菌肥料、复合微生物肥料等。

3、半有机肥(有机复混肥):加入适量的微量营养元素制成的有机肥料。

4、无机(矿质)肥:如矿物钾肥、矿物磷肥(磷矿粉)、煅烧磷酸盐(钙镁磷肥、脱氧磷肥)、白云石、石膏。

5、叶面肥:微量元素的叶面肥(以CU、FE、MN、ZN、B、MO等微量元素及有益元素为主配制的肥料)和含有植物生长辅助物质的叶面肥(用天然有机物提取液或接种有益菌类的发酵液,再添加一些腐殖酸、藻酸、氨基酸等配制的肥料。

6、其他肥料:不含有毒物质的食品、纺织工业的有机副产品,以骨粉、骨酸废渣、氨基酸残渣、家禽家畜加工废料、制糖废料制成的肥料。

三、有机肥料的无害化处理

在有机肥料中,有些如人畜粪便常常带有各种病原菌、病毒、寄生虫卵及恶臭味等,有些如杂草等常常带有各种病虫害传染体及种子等,因此用于有机茶园一般都要经过处理,变有害为无害。目前,有机肥料无害化处理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3种。物理方法如暴晒、高温处理等,但养分损失大,工本高;化学方法如用化学物质除害,在有机茶生产中不能采用;生物方法如接菌后的堆腐和沤制,在有机茶生产过程中是唯一可采用的方法。有机肥料无害化处理的堆、沤方法也很多,如EM堆腐法、自制发酵催熟堆腐法、工厂化无害化处理等。

老茶园换种改植技术


老茶园换种改植,是新茶园建设的一部分,是一项科学实用的新技术。针对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01年提出的用10年时间,实现全省茶树无性系良种化60%的要求,各地和服积极响应,一方面进行无性系良种新茶园的建设,另一方面着重进行老茶园的换种改植。5年来,浙江省开展了良种化工程建设,至2005年春茶结束,全省茶园面积236.06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面积就达12.28万亩,包括换种改植面积2.25万亩。目前,全省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占茶园总面积的34.73%。但要再用5年时间达到无性系良种化60%的预期目标,还需要继续努力。

目前,全省茶园面积已达236.06万亩,今后再要大面积开发新茶园的可能性不大,如果按照无性系良种化60%的要求,还有近100余万亩老茶园需要改造,因此对现有荒芜、衰老的有性系茶园进行换种改植就成了当前良种茶园建设的关键。老茶园换种改植技术对推进各地无性系良种化的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老茶园的挖掘

用人工或挖机连根挖去老茶树,机械挖掘深度一般在60cm以上。挖掘机由外向里或由低向高挖掘,并每次用挖掘机敲击根部带起的泥土,减少我工整理强度;挖起的老茶树可立即人工整理出园,亦可干燥后原地焚烧,以增加土壤肥力。焚烧老茶树时,四周必须要有专人看管,注意安全,严禁在有风时进行。目前绍兴、上虞等许多县(市)采取了这一措施。

2、土壤消毒和平整

老茶园土壤中的害虫或成虫卵以及有害病菌大量存在,会对新种茶苗构成威胁,因此在土地平整前,要对土壤进行消毒。可将5%毒死碑均匀地撒地土壤上,每亩1.5kg,结合土地平整,翻耕入土。茶园内原路、沟、道路规划合理的可继续使用,如需调整的,可按规划进行重新布置。在坡地茶园,如采用人工挖掘的,梯面可保持不变,只要对土壤进行平整即可;采用机械挖掘的,梯面宽度应根据茶树行距而定,一般行距1.5m,沿等高线而筑,梯田略向里倾斜,茶园平整也要按照行距1.5m进行。

3、基肥的施用

茶苗移栽前,在茶行中间开一条种植沟,将基肥施入种植沟中。基肥应选用熟化后的有机肥,如厩肥、饼肥,并配施磷钾肥。种植沟的宽度按基肥种类而定,如施用厩肥,开50cm×50cm的沟;基肥为饼肥或复合肥的,则开40cm×40cm的沟。每亩基肥用量以厩肥2t以上,或饼肥200kg,或复合肥150kg为标准。蔡肥也可混合施用,并每亩配施钙镁磷肥20kg、硫酸钾15kg。磷钾肥可掺入基肥一起施用,肥料施入种植沟后,应在上面覆一层土,以避免茶苗根系直接接触肥料后造成伤根死苗。

4、良种茶苗的挑选

茶苗在选购时应严格把关,要选用一年半生(俗称单春苗),或一年生的茶苗,要求苗木新鲜,茎杆粗壮,须根系发达。

5、良种茶苗的移栽

茶苗移栽一般在每年2月中旬至3月上旬或10月上旬至11月中旬最为适宜。茶苗采用双条播,按大行距1.5m,小行距0.3m,株距0.4m的标准种植,采用两条平行种植或凹沟栽植。技术要点为:在开好种植沟后,要在沟内施足基肥,然后回填生土,间隔一段时间后进行种植。种植时,每穴2株,要大小茶苗分别种植,即大苗两株或小苗两株一起种植。每亩所需茶苗约5300株。种植茶苗时要把并排的2株茶苗放入种植沟内,用小锄挖穴,然后一只手扶茶苗,另一只手将土填入沟内,当填土至茶苗不露须根时用手将其轻轻往上一提,使根系自然舒展,再适当加细土分层压实。待整块茶园种植结束后,浇足定根水。定根水浇过之后,茶苗会下陷,需再覆一层松土至茶苗根颈处。当天移栽结束后,为减少茶苗水分蒸发,统一将茶苗地上部距根颈20cm以上的主枝剪去,保留3-4片真叶,对于分枝较高的迎霜等品种,可压低修剪高度至16cm左右。另外,把多余的茶苗种植在茶园边上,以备茶园缺苗时,进行补苗之需。

6、幼龄茶园补苗和施肥

茶苗种植后要定期检查成活情况,发现缺苗、死苗的及时补齐。种植后3天内,每天早晨或傍晚浇水1次、雨天除外,以后视天气而定,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种植约1个月后,当新根发出时,应施1次稀薄水肥,以后每隔20天施1次水肥,并逐渐增加施肥量。种植后的第2年,施肥时要注意开沟5cm左右,通常在春茶前、春茶后和夏茶后各浅耕1次并结合除草和施肥。尤其在秋季,要开深沟施氮肥与复合肥。

7、幼龄茶园的铺草和套种

茶苗种好后,工在茶行间铺上杂草、秸秆等覆盖物,以保水保温,减少杂草生长,提高茶苗成活度。因幼龄茶树间空隙比较大,也可在行间因地制宜地种植绿肥植物和毛豆、玉米、花生等经济作用,不仅可减少杂草的生长,还能起到保水保温的作用,同时也可提高茶园经济效益。但在经济作用还没有彻底成熟时,将其拔起铺在茶行间作绿肥使用,最经济有效。

茶园秋冬培管技术措施


为了提高我县茶园管理技术水平,充分发挥茶叶生产经济效益,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益的目的,现制定茶园秋冬培管技术措施如下:

一、土壤管理

茶园秋冬季深耕有利于疏松土壤,防止土壤板结,增强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渗水能力,对于改良土壤理化性质,促进茶树根系的生长发育,恢复茶树树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深耕一般在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完成,深度15—20cm,要求茶行中间深,靠近茶根浅,这样可以避免伤及茶树根系。

二、营养管理

茶园秋冬季施肥以经过无害化处理的堆沤肥、厩肥、人畜粪尿等农家肥或土杂肥为主,一般每亩施用量为2000—3000kg,在茶树行间开沟20cm深施,施肥后覆土,以防止肥料流失。茶园深施基肥要求在11月上旬以前完成。

三、树冠管理

树势较强生长旺盛的茶树一般剪去蓬面突出部分,使树冠面平整;对于有较多细弱枝、鸡爪枝,产量开始下降的茶园,应进行深修剪,即剪去绿叶层厚度的9—12cm,剪掉全部鸡爪枝,以利于下年发芽粗壮整齐;对于已经衰老,生产水平严重下降的老茶园,应采用重修剪的方法,即剪去树冠高度的二分之一,以促使茶树树冠的全面更新,尽快恢复生产能力。茶树冬季修剪一般应在12月中旬以前完成。

四、茶园植保

茶树行间的杂草和枯枝落叶均是病原菌和害虫越冬的场所,及时进行清园处理有利于减少茶园内越冬病虫的基数。可用0.3—0.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进行防治,喷药时要求对茶丛上下,叶片内外,地面的杂草及蓬内的枝条都要及时喷及,以提高防治的效果,封园工作要在11月底以前完成。

五、茶树防冻

茶园及时进行深耕培土,施肥和行间铺草,有利于提高土温,防止茶树遭受冻害。在茶园行间多施一些厩肥、堆沤肥、磷钾肥等暖性肥料,并进行培土,防止茶树根系外露。茶园行间铺草可利用稻草、玉米秸杆等覆盖茶树行间及根部,以防止茶树受冻,促进茶树春季早发芽,发壮芽,实现春茶优质高产。

相关文章